考点01−06
考点01 考点02 考点03 考点04 考点05 考点06 考点01
STSE 化学用语
STSE 化学用语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离子反应 元素及其化合物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1.(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成语“金戈铁马”中的金属能溶于浓硝酸
B.用石灰水或MgSO4溶液喷涂在树干上均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馨”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
D.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聚乙烯纤维吊绳,其商品名为“力纶”,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成语“金戈铁马”中的金属为铁,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溶于浓硝酸,故A错误;B. MgSO4溶液显弱酸性,应用石灰水喷涂在树干上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故B错误; C.瓷器由黏土烧制而成,所以烧制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故C错误;
D.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20届高三统一检测)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是一种新型硅酸盐材料
B.用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时,加热能够提高去污能力
C.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和水
D.《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厂气是CO和CO2 【答案】B
【解析】A.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不是硅酸盐,A错误;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纯碱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热能够促进纯碱的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因此可促进油脂的水解,从而可提高去污能力。B正确;
C.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而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消
化纤维素,因此不是人体的营养素,C错误;
D.CO、CO2气体没有气味,不符合厂气熏人的性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3.(成都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下列物质在生活或生成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A.葡萄糖中添加二氧化硫用于杀菌、抗氧化
B.在含较多Na2CO3的盐碱地中施加适量熟石灰降低了土壤碱性 C.陶瓷坩埚不能用于熔融烧碱
D.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废弃的甲烷可用于生成甲醇 【答案】B
【解析】A.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葡萄糖中添加二氧化硫用于杀菌、抗氧化,故A正确;
B. 熟石灰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含较多Na2CO3的盐碱地中施加适量熟石灰提高了土壤碱性,故B错误;
C. 陶瓷坩埚中二氧化硅能与烧碱反应,故C正确;
D.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废弃的甲烷可用于生成甲醇,故D正确;故选B。
4.(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一模)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延长一天会期之后于星期六在印尼巴厘岛闭幕。会议在经过激烈的谈判后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启动至关重要的有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为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好的条件。下面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碳是不断地循环着的,所以大气中的CO2含量不会改变 B.燃烧含硫的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 C.生活中臭氧的含量越高对人越有利 D.气候变暖只是偶然的因素 【答案】B
A. 地球上的碳是不断地循环着的,【解析】但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升高,A错误;
B. 燃烧含硫的物质导致大气中SO2含量升高,从而导致酸雨的形成,B正确; C. 生活中臭氧的含量高,不仅会导致金属制品的腐蚀,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C错误; D. 若不对大气进行治理,气候变暖是必然的,D错误。故选B。
5.(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轮收官)2019年7月1日起,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随后西安等地也纷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这体现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决心,而环境保护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能使溴水褪色 B.可回收的易拉罐中含金属铝,可通过电解氯化铝制取 C.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用填埋法处理
D.含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的废旧衣物燃烧处理时都只生成CO2和H2O 【答案】C
【解析】A.聚乙烯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受热易升华,电解得不到金属铝;金属铝采用电解氧化铝制备,故B错误; C.镍、镉等重金属会造成水土污染,应集中处理,不可用填埋法处理,故C正确;
D.丝、毛中主要含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燃烧不止生成CO2和H2O,故D错误;答案:C。
6.(荆门市2020届高三元月调研)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江河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与胶体聚沉有关
B.葡萄酒中通常含有微量SO2,既可以杀菌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C.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中的数字主要表示的是危险的级别 D.酿酒工艺中加入的“酒曲”与面包工艺中加入的“发酵粉”作用不同 【答案】C
【解析】A.江河水为胶体,遇到海水,海水中含有的电解质可以使胶体聚沉而形成三角洲,故A正确;B.二氧化硫能够杀菌消毒,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添加于红酒中可以起到杀菌和抗氧化作用,故B正确;
C.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中的数字是危险化学品分类的危险特性分类号,C错误;
D.酒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中和微生物产生的酸,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变的多孔,D错误;答案选C。 7.(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汽油燃烧的产物 B.硅胶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载体
C.距今三千年前的金沙遗址“太阳神鸟”仍璀璨夺目,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D.“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 【答案】A
【解析】A. 汽油中不含氮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生
成的,故A项错误;
B. 硅胶比表面积大,有微孔,硅胶吸附能力强,常用作催化剂载体和食品干燥剂,故B项正确; C.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距今三千年前的金沙遗址“太阳神鸟”仍璀璨夺目,C项正确; D.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D项正确;答案选A。
8.(郑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从化学的规角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 B.纳米材料可用于制造不用洗的衣服面料 C.水中加入“催化剂”,可变成汽车燃料“油”
D.科学家未研发出只加水就能跑的“水氢发动机”汽车 【答案】C
【解析】A选项,手机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故A正确; B选项,纳米材料可用于制造不用洗的衣服面料,故B正确;
C选项,水(H2O)中只含 H、O 两种元素,汽车燃料“油”含有C和H两种元素,两者含有不同种元素,利用水不可能制成汽车燃料“油”,故C错误;
D选项,水变氢是吸热反应,从能量守恒定律得出科学家不可能研发出只加水就能跑的“水氢发动机”汽车,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9.(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可用于食品增白 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 C.高纯度的单质硅可用于制光电池
D.用含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驾 【答案】A
【解析】A.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等褪色,但由于SO2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因此不可用于食品漂白,A错误;
B.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气体中的CO2、H2O蒸气反应会产生O2,可帮助人呼吸,因此可用于呼吸面具,B正确;
C.高纯度的单质硅是用于制光电池的材料,C正确;
D.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将乙醇氧化,而其本身被还原为+3价的Cr3+,因此可根据反应前后颜色变化情况判断是否饮酒,故可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酒驾,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 10.(雅安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天工开物》中关于化学物质的记载很多,如石灰石“经火焚炼
为用”、“世间丝麻皆具素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属于正盐
B.“经火焚炼”时石灰石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丝和麻主要成分均属于有机高分子类化合物 D.丝和庥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生成小分子物质 【答案】B
【解析】A选项,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属于正盐,故A正确; B选项,“经火焚炼”时石灰石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选项,丝属于蛋白质,麻属于纤维素,都属于有机高分子类化合物,故C正确;
D选项,丝最终水解生成氨基酸,麻最终水解为葡萄糖,因此都在一定条件下均水解生成小分子物质,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 考点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20届高三统一检测)常温下,将0.2mol/LKMnO4酸性溶液0.1L与一定量pH=3的草酸(HOOC—COOH)溶液混合,放出VL气体。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HOOC—COOH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9NA B.当1molKMnO4被还原时,强酸提供的H+数目为NA C.pH=3的草酸溶液含有H+数目为0.001NA D.该反应释放CO2分子数目为【答案】A
【解析】A.1个HOOC—COOH分子中含有9对共用电子对,则0.1molHOOC—COOH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9NA,A正确;
B.KMnO4与草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10CO2↑+2MnSO4+K2SO4+8H2O,根据方程式可知当1molKMnO4被还原时,强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为3mol,因此反应消耗的H+数目为3NA,B错误;
C.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H+的数目,C错误;
D.不确定CO2气体所处的环境,因此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也就不能确定其分子数,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
VNA 22.4
2.(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A.12g 6C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NA
B.9.0g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0.3NA C.25℃时,1L pH=2的H2C2O4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D 【解析】A.1
14个碳原子含有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4-6=8,12 g6C有原子
12g14g/mol6=mol ,78NA≠6NA,A项错误; 中子数为×
B.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 蔗糖分子式C12H22O11,两种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2:1、12:22:11,含碳量不同,故混合物中的碳的质量无法确定,碳原子的数目无法确定,B项错误;
C. pH=2的H2C2O4溶液中c(H+)=0.01mol/L,1L H2C2O4溶液中H+的数目为0.01NA,C 项错误; D. 2Na2O2+2CO2=2Na2CO3+O2,Na2O2即做还原剂又做氧化剂,当有1mol Na2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1mol,标准状况下,2.24L即0.1mol Na2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0.1mol,D项正确;答案选D。 3.(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 B.乙烯和丙烯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6NA C.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NA
D.将1mol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等于NA 【答案】D
【解析】A.在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呈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错误;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是CH2,最简式的式量是14,乙烯和丙烯的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含有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3mol,所以其中含C原子数为3NA,B错误; C.甲醇燃烧的方程式为2CH3OH+3O2
2CO2+4H2O,根据方程式可知:2mol甲醇完全燃烧转移
6712mol电子,则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A,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Na+)+n(H+)=n(OH-)+n(CH3COO-),由于溶液显中性,则n(H+)=n(OH-),所以n(Na+)=n(CH3COO-),因此将1mol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等于NA,
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4.(郑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g 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 NA B.0.5mol 雄黄(As4S4,结构为
)含有 NA 个 S-S 键
C.pH=1 的尿酸(HUr)溶液中,含有 0.1NA 个 H+ D.标准状况下,2.24 L 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NA 【答案】D
【解析】A选项,常温常压下,1个甲基(—CD3)有9个中子,1.8g 甲基(一CD3)即物质的量为0.1mol,因此1.8g 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0.9 NA,故A错误;
B选项,S 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As 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能形成3个共价键,所以该结构简式中,黑球为As原子,白球为S原子,As4S4中不存在S—S键,故B错误; C选项,pH=1的尿酸(HUr)溶液中,因溶液体积没有,因此无法计算含有多少个H+,故C错误; D选项,标状况下,2.24 L 丙烷即0.1mol,一个丙烷含有8个C—H键和2个C—C键,因此2.24 L 丙烷含有的共价键物质的量为1mol,数目为 NA,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CD3中的氢为质子数为1,质量数为2的氢;
5.(汕尾市2020届高三一模)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MnO2催化H2O2分解时,每生成11.2L的O2转移NA个电子 B.标准状况下,22.4L SO3中含有的硫原子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氧元素的单质所含原子数一定为0.2NA D.6.4gS6与S8的混合物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答案】D
【解析】A.没有标注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体,故B错误;
C.氧元素的单质有O2和O3,标况下2.24L臭氧所含原子数为0.3NA,故C错误;
D.6.4gS2和S8的混合物中含有6.4gS原子,则混合物中含有S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湖南省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2SO4+2C===Na2S+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高温A.1L.0.25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B.1L.0.1mol/LNa2S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小于0.1NA C.生成1mol还原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8NA
D.通常状况下,11.2L.C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答案】C
【解析】解答本类题目要审清选项中涉及的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审清所求粒子的种类,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②涉及物质的体积时要审清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压强,③涉及中子数和化学键的计算,要审清相关物质的结构和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④涉及化学反应要明确相关反应的特点和电子转移;⑤涉及溶液中的微粒要关注电离和水解;⑥要注意审清运算公式。
A项、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故无法计算1L0.25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故A错误;
B项、Na2S溶液中S2-水解:S2-+H2O故B错误;
C项、[6-]=8mol,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硫化钠,生成1mol硫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1mol×(-2)个数为8NA,故C正确;
D项、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小于2NA,故D错误。故选C。
7.(成都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常温下0.1mol/LNa2S2O3
溶液与pH=1的H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 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2 NA B.1mol纯H2SO4中离子数目为3 NA
C.含15.8 g Na2S2O3的溶液种阴离子数目大于0.1 NA
D.Na2S2O3与H2SO4溶液混合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2 NA 【答案】C
L-1,含H+的数目为0.1mol·L-1×1 L×NA= 0.1 NA,【解析】A. 1 L pH=1的H2SO4溶液中,c(H+)=0.1mol·故A错误;
B. 1mol纯H2SO4中以分子构成,离子数目为0,故B错误;
C. 硫代硫酸钠是强碱弱酸盐,一个S2O32-水解后最多可产生2个OH-,含15.8 g 即0.1molNa2S2O3的溶液种阴离子数目大于0.1 NA,故C正确;
D.22.4 L气体不能确定是不是标准状况,故D错误;故选C。
HS-+OH-,导致阴离子总数增多,则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
8.(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轮收官)ClO2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沸点11℃,凝固点-59℃。工业上,可用下列原理制备ClO2(液相反应):2FeS2+30NaClO3+14H2SO4设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Fe2SO43+15Na2SO4+30ClO2?+1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2240mL ClO2含有原子数为0.3NA
B.若生成1.5mol Na2SO4,则反应后的溶液中Fe3+数目为0.2NA C.48.0g FeS2完全反应,则上述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NA D.每消耗30mol NaClO3,生成的水中氢氧键数目为14NA 【答案】C
【解析】A. ClO2沸点11℃,标况下为液体,2240mL ClO2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A错误; B. Fe3+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不能确定其数目,故B错误;
C. 48.0g FeS2物质的量为48g÷120g/mol=0.4mol, NaClO3中氯元素由+5价降到+4价,失一个电子,故6mol NaClO3失6mol电子,即48.0g FeS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故C正确;
D.消耗30mol NaClO3生成14mol水,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氧键,故生成的水中氢氧键数目为28NA,故D错误;故答案为C。
9.(南充市2020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2SO4溶液,
一
溶液中不存在H2SO4分子,但存在HSO4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1NA
B.Na2SO4溶液中:c(Na+)=2c(SO42-)>c(H+)=2c(OH-) C.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溶液中D.NaHSO4不是弱电解质 【答案】B
【解析】常温下pH=2 的H2SO4 溶液,溶液中不存在H2SO4 分子,但存在HSO4 离子,说明硫酸的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
A. 由pH=2可得c(H)0.01mol/L,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1NA ,故A正确; B. Na2SO4=2Na SO4 ,硫酸根有一部分水解成硫酸氢根,c(Na+)>2c(SO42-),根据电荷守恒式可知,c(OH-) >c(H+),所以应该为c(Na+)>2c(SO42-)>c(OH-) >c(H+),故B错误;
2-减小 cHSOcSO42-4-
c(H)gc(SO24)C.据已知可知Ka(HSO) c(H) 会增大,所以,当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c(HSO4)4c(SO24)减小,故C正确; c(HSO)4D. NaHSO4属于盐,完全电离,故不是弱电解质,D正确;故答案为:B。 考点03
离子反应
1.(湖南省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CH3CH2OH、Cr2O72-、K+、SO42- B.c(Ca2+)=0.1mol·L-1的溶液中:NH4+、C2O42-、Cl-、Br- C.含大量HCO3-的溶液中:C6H5O-、CO32-、Br-、K+ D.能使甲基橙变为橙色的溶液:Na+、NH4+、CO32-、Cl- 【答案】C
【解析】A. pH=1的溶液显酸性,Cr2O72-有强氧化性,会把CH3CH2OH氧化,故A错误; B.草酸钙难溶于水,故B错误;
C. C6H5OH的酸性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因此可以共存,故C正确;
D.使甲基橙变为成橙色的溶液显酸性,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CO32-,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广东省汕尾市2020届高三一模)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SO2+2OH-=SO42-+H2O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C.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答案】B
A.SO2+OH-═HSO3-,【解析】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氢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离子反应为Ca2++2OH-+CO2=CaCO3↓+H2O,故B正确; C.碳酸氢钙溶液跟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CO32-+2H2O+CaCO3↓,故C错误;
D. 碳酸钙跟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O2↑+H2O+Ca2+,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即可解答,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
学式的物质。
3.(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SO4溶液:HS-+Cu2+=CuS↓+H+ 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PbO2+2e-+4H++SO42-=PbSO4+2H2O
C.草酸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D.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NH4HCO3溶液:NH4++HCO3-+3H2O+2AlO2-=2Al(OH)3↓+NH3·H2O+CO32- 【答案】D
【解析】A. 当硫酸铜少量时,反应生成CuS沉淀和H2S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Cu2+→CuS↓+H2S↑;
B. 铅蓄电池放电时,Pb-2e-+SO4 负极上铅失电子被氧化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
2-
=PbSO4,故B错误;
C.草酸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正确的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故C错误;
D. 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NH4HCO3溶液,偏铝酸根结合氢离子促进碳酸氢根电离,促进铵根水解,H2O+CO32-,故D正确;故答故离子反应方程式:NH4++HCO3-+3H2O+2AlO2-=2Al(OH)3↓+NH3·案为D。
【点睛】HS-在溶液中电离出H+、S2-,S2-与CuSO4电离出Cu2+反应生成不溶于强酸的CuS沉淀,当硫酸铜少量时,反应生成CuS、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Cu2+→CuS↓+H2S↑;当硫酸铜足量时,反应生成CuS沉淀、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Cu2+=CuS↓+H+。 4.(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酸化的H2O2氧化海带灰浸出液中的碘:2I-+H2O2=I2+2OH- B.用稀氢碘酸溶液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6H+=2Fe3++3H2O
C.NaHSO4溶液中加Ba(OH)2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42-=BaSO4↓+2H2O D.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 【答案】C
【解析】A.酸性环境不能大量存在OH-,A错误;
B.I-具有还原性,与Fe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C正确;
D.NH4+、HCO3-都会与O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5.(河北省2020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有Fe2+、Fe3+、H+、NH4+、NO3-和H2O六种粒子,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离子数目比为8∶1
B.该反应说明Fe2+、NO3-、H+在溶液不能大量共存 C.每1 mol N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8 mol e-
D.若利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Fe3+ 【答案】C
【解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Fe2++NO3-+10H+=NH4++8Fe3++3H2O。 A.依方程式,被氧化(Fe2+)和被还原(NO3-)的离子数目比为8∶1,A正确;
B.该反应说明,Fe2+、NO3-、H+在溶液能发生性价比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正确; C.NO3-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若利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则负极Fe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故选C。 6. (常德市2020届高三期末)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NH4、Na、Cl、OH B.在无色透明溶液中:NH4、Fe2、SO4、CO3 C.在强碱性溶液中:Na、K、SO4、HCO3
D.常温下,c(H+)/c(OH-)=1×1010的溶液中:K+、Na+、Cl、NO3- 【答案】D
【解析】A.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NH4、OH会生成一水合氨,故A不符; B.在无色透明溶液中:Fe2、CO3会生成FeCO3沉淀,故B不符;
-2C.在强碱性溶液中:HCO3+OH=CO3+H2O,故C不符;
2222D.常温下,c(H+)/c(OH-)=1×1010的溶液呈酸性:K+、Na+、Cl、NO3-与H+之间不反应,故D符合; 故选D。 考点04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广东省汕尾市2020届高三一模)下列有关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是电解质,漂白粉是混合物
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分子具有强氧化性 C.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酸性和氧化性均逐渐增强
D.氯化铝受热易升华,加压下加热得到熔融氯化铝不导电,故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而不是因为氯分子具有强氧化性,故B错误; C. 随着化合价的升高,非羟基氧原子个数增多,则氯的含氧酸酸性增强,而氧化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
D. 加压下加热得到熔融氯化铝不导电,说明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即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 (常德市2020届高三期末)某化工厂制备净水剂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6H2O的一种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CaSO4
B.“合成”反应要控制温,温度过高,产率会降低
C.“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D.相同条件下,NH4Fe(SO4)26H2O净水能力比FeCl3强 【答案】D
【解析】A. 硫酸钙微溶于水,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CaSO4,故A正确;
B. “合成”反应要控制温,温度过高,会促进Fe3+的水解,生成硫酸铁铵的产率会降低,故B正确; C. 硫酸铁铵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宜采用结晶法提纯,所以“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故C正确;
D. NH4+水解生成H+,抑制Fe3+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所以氯化铁净水能力比硫酸铁铵强,相同条件下,NH4Fe(SO4)26H2O净水能力比FeCl3弱,故D错误;故选D。
3.(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一定量的某磁黄铁矿(主要成分FexS,S为-2价)与100mL盐酸恰好
完全反应(矿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生成3.2g硫单质、0.4molFeCl2和一定量H2S气体,且溶液中无F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
B.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生成的H2S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L D.该磁黄铁矿中FexS的x=0.85 【答案】C
32g/mol=0.1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n(Fe3+)=【解析】n(S)=3.2g÷
0.1mol2032=0.2mol,则
n(Fe2+)=0.4mol-0.2mol=0.2mol,所以n(Fe2+):n(Fe3+)=0.2mol:0.2mol=1:1,以此解答该题。 A.盐酸恰好反应生成FeCl2 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Cl原子守恒可得c(HCl)=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n(Fe2+):n(Fe3+)=1:1,B错误; C.根据氢原子、氯原子守恒得n(H2S)=C正确;
D.FexS中n(S)=0.1mol+0.4mol=0.5mol,n(Fe)=0.4mol,n(S)=0.4mol:0.5mol=0.8,所以n(Fe):所以x=0.8,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4.(郑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 AI,含有少量的 Fe、Mg 杂12H2O]的过秳如图所示。 质)制明矾[KAl(SO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氨水 B.滤液 A 中加入 NH4HCO3 溶液产生 CO2 C.沉淀 B 的成分为 Al(OH)3 D.将溶液 C 蒸干得到纯净的明矾 【答案】C
【解析】A选项,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氢氧化钾,故A错误;
B选项,滤液A为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故B错误;
20.4mol=8.0mol/L,
0.1L1n(HCl)=n(FeCl2)=0.4mol,V(H2S)=0.4mol×22.4L/mol=8.96 L,2C选项,根据B选项得出沉淀B的成分为Al(OH)3,故C正确;
D选项,将溶液C蒸干得到明矾中含有硫酸钾杂质,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不是水解反应。
5.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轮收官)工业用强氧化剂PbO2来制备KClO4的工业流程如下:
根据流程推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酸化”的试剂是稀硝酸或浓盐酸
B.“滤渣”主要成分是PbO2粉末,可循环使用
-C.NaClO3与Pb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O2+ClO3+2H+=Pb2++ClO-4+H2O
D.在KNO3、KClO4、NaClO4、NaNO3中,常温下溶解度小的是KClO4 【答案】A
【解析】工业用PbO2来制备KClO4,是在酸性条件下用PbO2将NaClO3氧化成NaClO4,过滤得含有NaClO4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经结晶可得KClO晶体,
A.浓盐酸具有还原性会与NaClO3发生归中反应,同时也会消耗PbO2,故A错误; B. “滤渣”主要成分是PbO2粉末,可循环使用,B正确;
C.根据产物可知NaClO3被PbO2氧化,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
-PbO2+ClO3+2H+=Pb2++ClO-4+H2O,故C正确;
D. 根据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析出,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为KClO4,故D正确;故答案为A。
考点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简单离子半径:X>Y
B.W、Z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
C.X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Y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单质Y 【答案】D
【解析】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W为C元素;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X为O元素;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Y为Al元素;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Z为Si元素;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R为Cl元素,以此来解答。
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Al、Z为Si、R为Cl元素。
A.O2-和Al3+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因此简单离子半径:X>Y,A正确;
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B正确;
C.元素X和R形成的ClO2,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C正确;
D.Y和R化合物为AlCl3,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氯化铝不能导电。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金属Al,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把握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元素的性质和位置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D选项为易错点,注意冶炼金属Al原料的选择。
2.(成都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B、C、D、E代表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B、D对应族①处的标识为ⅥA16 B.熔点:D的氧化物<C的氧化物
C.AE3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E的含氧酸酸性强于D的含氧酸 【答案】D
【解析】A. 元素B、D是氧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6列,对应族①处的标识为ⅥA16,故A正确; B. D为S,其氧化物为分子晶体,C的氧化物为SiO2,是原子晶体,熔点:D的氧化物<C的氧化物,故B正确;
C. AE3分子中,NCl3分子中N最外层5个电子,三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N满足8电子,氯最外层7个,氮提供3个电子,分别给三个氯原子,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应是 E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于D的最高价含氧酸,故D错误;故选D。
3.(郑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X、Y、Z、W、M 为原子序数依次増加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A、B 为厨房中的食用碱,C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D 都是
BC (部分反应物戒生成物省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 AEE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序,W>Y>Z>X B.对应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M
C.上述变化过秳中,发生的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Z 和 W 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离子健 【答案】D
【解析】由题目可推断出 X,Y,Z,W,M 分别是 H,C,O,Na,Cl 这五元素。 A选项,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Na>C>O>H,故A正确;
B选项,Z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为H2O,M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为HCl,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反常高,故B正确;
C选项,上述变化为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选项,O和Na可形成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 4.(常德市2020届高三期末)一种新型漂白剂(如下图)可用于漂白羊毛等,其中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WX来制得W B.W、X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顺序为:W>X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弱酸 D.该漂白剂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说明有一种元素为H,根据图示结构可知,W
D溶液D溶液
形成+2价阳离子,X形成2个共价键,Y可以形成4个单键,Z形成1个共价键,则Z为H元素,W位于ⅡA族,X位于ⅥA族;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W为Mg,X为O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1=3,Y与H、Mg不同周期,则Y为B元素,Y位于ⅢA族。
根据分析可知,W为Mg,X为O,Y为B,Z为H元素
A、MgO熔点较高,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镁获得镁,故A错误;
B.W为Mg,X为O,对应的简单离子Mg2+、O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大的半径小,半径顺序为:Mg2+ 5.(湖南省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分别为X、Y、Z、W、R、T。其中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 等,X、Z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 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半径:R>T>Y>Z B.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 【答案】B 【解析】X、Y、Z、W、R、T属于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其中X、Y、Z为金属元素。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R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O元素;Y、Z、R、T位于同周期,都位于第二周期,T无正价,则T为F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且位于第二周期,则Z为Be元素,X、Z位于同族,则X为Mg或Ca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金属元素,则Y为Li;X与R(O)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X为Mg时,W的原子序数为(12+8)/2=10,为Ne元素,为稀有气体,不满足条件;X为Ca时,W的原子序数为(20+8)/2=14,则W为Si元素,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X为Ca,Y为Li,Z为Be,W为Si,R为O,T为F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R>T>Y>Z,故A正确; B.XR2、WR2分别为CaO2、SiO2,CaO2中O元素化合价为-1,SiO2中O元素化合价为-2,两种化合物中O的化合价不相同,故B错误;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Ca>B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Z,故C正确; D.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故D正确。 6.(雅安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Y、Z的氢化物稳定性Y>Z B.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 C.X、W、Z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XZW D.中W和Y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说明W为O,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说明X为Na,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Y为Si,Z为Cl。 A选项,Y、Z的氢化物稳定性HCl > SiH4,故A错误; B选项,Si单质的熔点高于Na单质,硅是原子晶体,钠是金属晶体,原子晶体熔点一般高于金属晶体熔点,故B正确; C选项,X、W、Z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NaClO,故C正确; - D选项,利用价态绝对值加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来判断得出SiO32中Si和O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价态绝对值加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来判断化合物中各原子是否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7.(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20届高三统一检测)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常温常压下,Y的单质及其氧化物均能与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相同的物质,该物质的分子与CH4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X的单质与氢气混合后在冷暗处会发生爆炸。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X>Z>Y B.元素Y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C.元素W、Y位于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 D.元素Z的含氧酸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常温常压下,Y的单质和氧化物均能X的单质与与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相同的气体,该气体分子与CH4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氢气混合后在冷暗处会发生爆炸,X是F,X的氢化物为HF,Y为Si,Y的氢化物为SiF4;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偶数,且大于Si元素,则Z为S元素;W最外层电子数为3,其原子序数小于F,则W为B元素,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W为B,X为F,Y为Si,Z为S元素。 A.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HF比其它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都强,A正确; B.Si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正确; C.B、Si元素都位于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C正确; D.S元素的含氧酸有硫酸、亚硫酸、硫代硫酸等,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元素的原子结构关系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及规律性知识的应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8.(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一模)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D>C>B>A B.生成的氢化物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3、A2C4 D.A、B、C、D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答案】C 【解析】对表中元素,我们宜从右往左推断。C为第二周期ⅥA族,其为氧,从而得出A、B、C、D分别为C、N、O、Si。 A.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小,从而得出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Si>C>N>O,A错误; 2 B C 2 B. 生成的氢化物中,只有水分子和氨分子间可形成氢键,B错误; C. 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CO3、C2O4,C正确; D.C的单质石墨能导电,Si是半导体材料,常温下也能导电,N、O的单质在常温下不导电,D错误。 故选C。 9.(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a、b、c、d、e、f、g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主族元素,a、b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O、d、f是同主族元素,f元素原子序数是d元素原子序数的2倍,e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与a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高于e与g形成的的化合物 B.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于g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C.b、c、d与a均可形成含非极性键的二元化合物 D.d与e、f、g均可形成有漂白性的二元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b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H,b为C;d、f是同主族元素,f元素原子序数是d元素原子序数的2倍,可知d为O,f为S,则c为N,g为Cl;e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所以e为Na,据此分析作答。 A. e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NaH,e与g形成的的化合物为NaCl,二者均为离子晶体,但氢离子半径比氯离子半径要小,所以NaH的晶格能更大,熔沸点更高,故A正确; B. 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g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有次氯酸、亚氯酸、氯酸、高氯酸等,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要强,故B错误; C. b与a可形成C2H2,c与a可形成N2H4,d与a可形成H2O2,三种物质均为含非极性键的二元化合物,故C正确; D. d与e可形成过氧化钠,d与f可形成二氧化硫,d与g可形成二氧化氯,均为有漂白性的二元化合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B。 考点0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221.(湖南省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低温下获得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显示:起始时的2个H2O最终都参与了反应 B.过程Ⅰ、过程Ⅱ均为放热过程 C.过程Ⅲ只生成了极性共价键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答案】A 【解析】A.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Ⅰ中1个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Ⅱ另一个水分子中的化 学键断裂的过程,过程Ⅲ中形成了新的水分子,因此起始时的2个H2O最终都参与了反应,A项正确;B.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Ⅰ、Ⅱ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B项错误; C.过程Ⅲ中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项错误;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H,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值得注意的是D选项,催化剂只能降低活化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2.(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一模)反应aX(g) + bY(g) 断中正确是 cZ(g);△H=Q,有下图所示关系,下列判 A. a+b < c, Q > 0 C. a+b > c, Q > 0 【答案】D 【解析】观察图可知,P1>P2,T1>T2。如果a+b 3.(郑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COCl2 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Cl2(g)+CO(g) △H=+108 kJ•mol-1。某科研小组研究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改变外界条件,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B.a+b < c, Q < 0 D.a+b > c, Q < 0 A.第 4min 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升高温度 B.第 6min 时,V 正(COCl2)>V 逆(COCl2) C.第 8min 时的平衡常数 K=2.34 D.第 10min 到 14min 未标出 COCl2 的浓度变化曲线 【答案】C 【解析】A选项,第4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Cl2浓度减小,故A正确; B选项,第6min时,平衡正向移动,因此V正(COCl2)>V逆(COCl2),故B正确; C选项,第 8min 时的平衡常数 K=0.110.085=0.234,故C错误; 0.04D选项,第10min移走了一氧化碳,平衡正向移动,氯气,一氧化碳浓度增加,COCl2浓度减小,因此COCl2浓度变化曲线没有画出,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4.(湖南省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 (g)+2B (g)⇌4C (?)+2D (?),“?”代表状态不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 1.6 mol C,且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5: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4(C)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3 c(A)gc2(B)【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 5:4,说明反应正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即C、D 物质中只有一种是气体,列三段式: 3Ag+2Bgƒ4C?+2D?41.22.820.81.201.61.600.80.8 由于(4+2):(2.8+1.2+1.6)=15:14≠5:4,(4+2):(2.8+1.2+0.8)=5:4,所以C物不是气体,D物为气体。 A.增大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平衡向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但C不是气体,增加C不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A正确; B.B的平衡转化率=0.8mol÷2mol×100%=40%,故B错误;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由于生成物C为非气体,其浓度为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误;故答案为A。 【点睛】注意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反应三段式的应用。 5.(湖南省永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 达平衡时间/min 平衡时n(C)/mol 化学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1=K2 D.实验Ⅲ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和1molC,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C 【解析】A.反应为2A(g)+B(g) 2C(g),比较实验I和III,温度升高,平衡时C的量减少,说明升 2C(g) ΔH=QkJ/mol。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 实验Ⅰ 700 40 1.5 K1 实验Ⅱ 700 5 1.5 K2 实验Ⅲ 750 30 1 K3 c2(D)c3(A)gc2(B),故D错 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Q<0,则K3 C.实验II达到平衡的时间比实验I短,而实验温度与实验I相同,平衡时各组分的量也相同,可判断实验II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实验I和Ⅱ探究的是催化剂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C正确; D.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 2C(g),实验III中, 0.52=4。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实验Ⅲ达平衡原平衡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220.50.25cAcBc(B)=0.25mol/L,c(C)=1mol/L,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 mol A和1 molC,则此时容器中c(A)=1mol/L, cC212=4=K,因此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 mol A和1 molC,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此时浓度商Qc=210.25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6.(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对于反应2SiHCl3(g)ƒSiH2Cl2(g) +SiCl4(g),应速率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K和343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B.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大于vb C.温度一定时使用更优质催化剂,可使k正、k逆增大,k正与k逆的比值增大 112D.343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78【答案】C 【解析】根据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可知a所在曲线的温度更高,故a所在曲线的温度为343K,b所在曲线的温度为323K,进一步分析可知温度越高SiHCl3的转化率越高,即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正反应吸热, ΔH>0; A. 根据分析可知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a点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B正确; C. 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k正x2SiHCl3= k逆xSiH2Cl2xSiCl4,经变换可得平衡常数K=k正/k逆,即温度不变k正与k逆的比值不变,故C错误; D. 由图示可知343K时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的平衡转化率α=22%,设SiHCl3的起始浓度为cmol/L,则 2SiHCl(g)=SiH2Cl(g)+SiCl(g)324c0.22c0.78c00.11c0.11c00.11c0.11c 0.110.11112=2;故D正确;故答案为C。 平衡常数K=20.7878【点睛】注意掌握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C选项为难点,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反应速率常数有一定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