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课内阅读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来源:一二三四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课内阅读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 阅读理解。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读好句子,有助于理解意思,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古今字义有不同。“尝”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急”在本文中指__________。

3.朱熹通过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4.读书“三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特别强调_____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

5.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出了读书的感想,成语“源头活水”就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凝缩而来的。

二、 课内阅读。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

1 / 15

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看,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本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颜色有:(______)、(______);写了鸟的不同姿态有:(______)、(______)。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句子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 (2)第二个“天堂”理解为(______)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 课内阅读。

松鼠(节选)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驯良(______) 矫健(_______) 帽缨(______) ...

2 / 15

2.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松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段从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这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4.“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四、 课内阅读。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1.课文围绕孩子和月亮依次写了院中望月、河边寻月、眼睛见月三个部分。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了月亮。于是作者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得出了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

3 / 15

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______) (2)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______)

3.选文第一自然段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

4.选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_。这让我们感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六、 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4 / 15

1.用“ ”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的“其实”与第2自然段的“_______”相近。 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节选自《落花生》

1.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希望我们做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下列事物可以形容人具有怎样的品格?(写出关键词即可) 胡杨____________ 荷花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A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B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C )桂花。回家时,总要

5 / 15

( D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将下列四个字分别填入选文ABCD处。 捧 赏 收 挑

A:_____ B: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字是“_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浓郁,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香甜。

3.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4.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近?( ) A.月是故乡明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 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撤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救乡亲们,( )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在选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海力布心理活动的句子。

6 / 15

3.为什么海力布不惜自己变成石头,也要告诉大家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海力布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内阅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飘香,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里香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于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 2.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_____________

3.用“ ”线画出写桂花落下来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4.一个“浸”字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

5.“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

7 / 15

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第①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用“﹏﹏﹏”画出该段的中心句。

2.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运用________的手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_____):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_____):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

(3)武陵春色(_____):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2.选段第二段第一句是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3.读画线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8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课内阅读。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其用意是( ) A.突出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 B.突出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欢的特征。 C.表明父亲只喜欢花生,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四季之美》,回答问题。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

9 / 15

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

(1)文中写了“黎明”“夜晚”“黄昏”“早晨”四个时间段,选材视角独特。(______)

(2)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用静态描写春天,用动态描写夏天。(______)

(3)写秋天的黄昏,作者用“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______)

(4)作者喜欢冬天的早晨,是因为能看到雪落或遍地铺满白霜的美景。(______)

2.试举一例,说说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感受很细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在怎样的景致中有过心旷神怡的感受?把这个景致生动地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

10 / 15

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加点字注音。

削弱(_______) 乘机(______) 战袍(______) 荆条(______) ....2.“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表现了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十六、 课内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训)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 清)快。玲(珑 拢)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晾)。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座)着,(像 象)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2.这段话是围绕松鼠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这段话中打比方的句子。 4.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15

答案

1、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 曾经 要紧,重要

3.读书要专心致志,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4.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5.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 1.巴金

2. 花的 黑的 站在树枝上叫 飞起来 3.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鸟已经休息了。 4.大榕树 B 3、

1. xùn jiǎo yīng

2.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乘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3. 漂亮 乖巧 驯良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吃食姿势 4.作比较 4、

1. 眼睛见月 水里、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他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生活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3.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关键是主动地追求。 5、 1.如果 就

12 / 15

2. 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

3. 协调有序 嗒嗒 清波漾漾

4.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6、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 距离远 体积大 温度高 3.实际上

4.这么远,箭射不到。 7、 1.对比

2.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 顽强 高洁 8、

1. 挑 收 赏 捡 2. 浸 B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 4.A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9、

1.要 只有

2.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撤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牲自己。 3.因为海力布知道不把真相告诉大家,大家就不会搬家,灾难就会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4.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人。 5.值得。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10、 1.桂花雨

2.摇桂花时的欢乐情景。

3.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13 / 15

4.一个“浸”字,韵味悠长,把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说明花香浓,渗透到人的肺腑。 5.指的是飘落的桂花 11、

1.总—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2. 排比 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3. 象征 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4.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足要靠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 12、

1. B B A 2. 过渡 承上启下

3.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13、

1. 味道 作用 价格 2.A

3.我想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因为这种人从不炫耀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值得敬佩。 14、

1. √ × √ ×

2.写春天的黎明,用“鱼肚色”“红晕”“红紫”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从“一点儿一点儿泛着”“染上”让人感觉到天在慢慢变亮,有一种舒缓的动态美。 3.一群可爱的大雁在蓝湛湛的天空展翅飞翔。远处,连绵起伏的高山一座挨着一座,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15、

1. xuē chéng páo jīng

2. 比喻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的样子 3. 语言 蔺相如避让廉颇 顾全大局 4.负荆请罪 16、

14 / 15

1.驯 轻 珑 凉 坐 像

2.这段话是围绕松鼠的乖巧、驯良,来写的。

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4.松鼠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所以作者说它最不像四足兽。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