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实现方式及前景

来源:一二三四网
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实现方式及前景

发表时间:2018-06-19T16:51:05.5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作者: 宋龙慧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工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日常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

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调控中心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工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日常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现阶段电网运行过程中已经能够实现无功电压自动调节技术,有效地保证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我国电力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与前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工作原理着手,进一步分析了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主要实现方式,并探讨了未来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主要发展方向,望对我国未来无功电压自动调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无功电压 自动调节 实现方式 发展前景 1 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工作原理

无功电压自动调节,是通过实时采集电网参数,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和补偿电容器,使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和电容器组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其主要作用在于能提高变电站电压合格率、降低损耗,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等。对变电站而言,为了使电压和无功达到所需的值,通常采取调节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和投切电容器组等手段来调整变电站的电压和无功,调节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不仅对电压有影响,对无功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样,投切电容器组不仅对无功有影响,对电压也有一定的影响。调节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和投切电容器组对电压和无功的影响关系为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依据,根据系统对电压和无功的要求,可以将VQ(电压—无功)平面划分为九个区域,根据各区域的电压水平、无功功率和电压无功控制原理,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和电容器组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调节或投切。 2 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主要实现方式 2.1 软件模式

其功能实现是在变电站的RTU系统或后台监控系统中嵌入具有VQC功能的软件,然后通过RTU的遥控继电器或监控系统的各单元测控装置实现对主变调压分接开关和电容器组的控制功能。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减少硬件开销;缺点是,对RTU或监控系统来说,功能过于集中,不容易对电压和无功控制的规律和调控决策进行优化,而且控制软件的应用必须依靠于监控系统的投入运行,灵活性和独立性小。

2.2 装设独立VQC装置

独立VQC装置是采用自身的交流采样、CPU和输入输出的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的实现有两种思路:多CPU分布式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和集中式结构。多CPU分布式模块化的体系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每一被控元件(主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或电容器)都有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此外,还有一个主控单元负责管理主变控制单元和电容器控制单元的运行与通信,收集其采集的信息(电气参数和开关量状态),并根据控制对策、闭锁保护条件和用户登录的参数,向主变控制单元和电容器控制单元发送控制命令。同时,主控单元还负责数据统计、事件生成和打印、与上位计算机通信等工作,分布式模块化结构的体积往往较大,以具有3台110kV主变和6组电容器的典型站为例,需要4-6U的标准机箱。此外,其背板接线较多,复杂且易受电磁干扰的影响。集中式结构,这种结构源于保护装置的设计思想,采用统一的模拟量、开关量采集系统、集中式CPU和操作箱,对各被控单元进行控制。由于集成度高,其体积较小,通常占用2U的标准机箱。由于各元件以插件形式通过背板连接,引出线少,简单且减少了电磁干扰的影响。 3 未来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主要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是个复杂的互联系统,其潮流是相互关联的。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在某范围内的调整,将极大地影响无功功率的交换。因此,在系统运行中,如果一大片地区的抽头向同一方向调整,将引起无功功率在该地区的大流动,造成系统无功波动,对系统电压造成严重影响,这是对单个变电站实行无功电压局部优化所带来的弊端之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考虑全局优化,将各个变电站点采集的无功电压数据和控制结果集中送到调度中心的主机,对全网的无功电压进行综合调整。 3.1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是指在调度中心对各个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统一的控制。理论上,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系统电压正常,实现无功优化综合控制,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最佳方案。但它要求调度中心必须具有符合实际的电压和无功实时优化控制软件,而且各变电站要有可靠性高的通道,最好要具有智能执行单元。但在我国目前各变电站的基础自动化水平层次不一的情况下,实现全系统的集中优化控制有较大的难度。 3.2 关联分散控制

如果一个地区几百,甚至上千个变电站的运行方式、运行参数、分接头当前的位置和各电容器组的投切历史以及低压侧母线的电压水平、负载情况等诸多数据均输入调度中心的计算机,再进行方案的判断、决策,必然造成软件复杂,而且不可能对各变电站因地制宜地考虑。因此,最好的控制方式是关联分散控制。所谓关联分散控制,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由分散安装在各厂、站的分散控制装置或控制软件进行自动调控,调控范围和定值是从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出发,事先由电压、无功优化程序计算好的,而在系统负荷变化较大、紧急情况或系统运行方式发生大的变动时,可由调度中心直接操作控制,或由调度中心修改下属变电站所应维持的母线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定值,以满足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后新的要求。关联分散控制最大优点是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各关联分散控制器自动执行对各受控变电站的电压、无功调控,做到责任分散、控制分散、危险分散;紧急情况下,执行应急程序,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全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正常运行情况下,能把控制结果向调度报告,系统需要时,能接受上级调度下达的命令,自动修改和调整整定值或停止执行自己的控制规律,而作为调度下达调控命令的智能执行单元。 3.3 关联分散控制的实现方法

实现关联分散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是通过RTU或后台监控系统的内置VQC软件来实现。硬件实现的关联分散控制,实际上是由专门的电压、无功关联分散控制装置实现对U、Q的优化控制。这种装置不同于变电站的独立VQC装置,它不仅

具有独立VQC装置的全部功能,还有专门的通信接口,可以执行来自监控系统或调度的命令。由于关联分散控制装置采用专门的硬件和软件,能够根据变电站不同的运行方式和工况选择最优的调控决策,可以自动判断运行方式和计算投切电容器组对谐波放大的影响及采取合适的抑制措施。同时还可考虑调控决策与变化的配合问题。总之,其独立性、灵活性和控制规律都有其突出的特点。 结束语: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占据有利位置,务必要切实加强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实际运行中,务必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并有效降低电能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因此,电力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务必要不断完善无功电压自动调节技术,利用独立VQC装置实现变电站就地自动调节,以确保电网运行的整体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刚,李全,孙华书.高压无功电压自动调节成套装置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S2):297-298. [2]李锐.无功电压自动调节的实现方式及发展方向[J].继电器,2003(08):72-74.

[3]阳月令,王辉,许维东,袁石良.变电站无功电压自动调节装置[J].中国电力,2000(09):69-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