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粮食安全挑战与出路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21卷第9明 V01.21 No.9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9月 Sep.2014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中国粮食安全挑战与出路 李悦 (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 要:自古以来就有“国以民为芩。民以食为天”说法,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关系到社稷的安危。作为世界 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粮食安全始终都处在“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关键地位。文章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挑战;出路 中图分类号:D616;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4)09-0013-02 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有利于社会 的稳定和实现中国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更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 耕地的减少,必然带来粮食产量的减少,造成人地关系紧 张。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另外,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老化、粮食的加工转化水平 与世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影响着我国粮食总量的 面I临的挑战,并提出严格保护耕地,合理控制人口等建议。 一提高。最终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二、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1.人地矛盾紧张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都比较严重,但是中 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的粮食产量只占世界粮 食产量的四分之一,但是中国的粮食消费量却占到了全球总 消费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粮食供求一直都特别紧张。 1.我国粮食的总产量和总供给量基本稳定,可以较好 地满足国人的总需求 关于粮食生产的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都特别地重视,20 世纪末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并且出台了一系 耕地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大量的耕地遭到破坏。 l998年我国可用于播种的耕地面积为17.07亿亩,到2003年 我国耕地减少到建国以来最低点14.91亿亩。到了2004年我 国粮食耕种面积有所恢复.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近些 年来我们的耕地面积一直在18亿“红线”附近徘徊,形势非 常紧张。而我国的人口数量一直以来都众多,在中国第六次 人口普查中。中国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1949年相比中国 列有利于农业和粮食产业的政策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生产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显著的恢复 的人口增长了8亿。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人El会达到16 亿的高峰。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值的 32%,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人均耕地 会下降到OD77公顷。目因此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地矛盾。 2.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粮食生产率的关键手段.是保障 性增长。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近几年,中央政府又陆续出台 了一些“三农”政策为我国农业进一步的生产和发展起到 了保障作用。 2.我国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储备率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 2O世纪末以来.虽然我国的粮食消费水平在不断地增 加。而且总人口也增加了1.5亿左右,但是我国的粮食自给 率一直都高于国务院发布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当中所规 定的95%的水平线。5O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储备总体为 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业基础设施分为物质基础设施和 社会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都非常薄弱。从农机装 备来看.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仅为32.4%,相当于韩国20世纪70年代末、法国20世纪5O年 代的水平。从农业水利措施来看.虽然我国政府一直都非常 关注水利建设.但是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还是危机四伏。我 20%。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达到34.8%,1998至2002年 高达40%以上….这么高的粮食储备率对于我国政府应对 突发事件有着较强的物质保证。 3.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土地沙漠 国8万多个水库,很多都存在严重隐患。万亩以上的灌溉设 施,老化需要修理的占百分之六十左右。报废的占百分之十 以上。 虽然我国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投人了 化和盐碱化的不断扩大.我国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地减少。 收稿日期:2014-05-05 作者简介:李'1 ̄(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14 鄂州大学学报 第2l卷 大量资金,但是由于历史问题太多,所以取得的预期效益 也不是很明显。 3.农业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落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 我国粮食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农业科 研投入上仅占农业总投资的0.2%左右,与世界水平1%相 比.我们还有许多努力的空间。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 推广方面.我国的农业成果技术转化率不到40%。很多研究 成果只是停留在文字上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此外,我国在 成果普及方面做得也不到位。我国除了在杂交水稻方面取 得了重大成就以外.其他技术都还需要有所突破。在农业 人才素质培养方面,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每一万人中就有4O 名农业科技人员相比。我国仅仅只有6名,并且素质水平也 不高。其实,建国以来我们也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方面的大 学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半毕业以后没有从事农业方 面的工作.这就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粮食储备机制不完善 2O世纪末期,我国建立了粮食储备机制,这对我国的 粮食安全保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粮食 储备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粮食储备机制管理的程序比较复杂,这样容易造成 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并且也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其 次.中央专用粮食储备机制怎么与市场相结合,是我们今 后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我国的粮食安全储备结构 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粮食储备功能对国家粮 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要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 三、我国粮食安全的出路 1.严格保护耕地,合理控制人口 粮食的生产离不开耕地,我国基本国策中明确规定: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要实现粮 食安全的首要条件就是保护耕地,确保我国18亿耕地红线 不动摇。我们不仅要从观念上来提高我们保护耕地的意 识.更要从法律上制定严格的制度来保护我国的耕地。在 发展工业和保护耕地之间做到:握好用地比例,制定符合 实际的土地补偿和征用机制,绝不能牺牲农业来发展工 业,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的 国情,给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我们要合理地 控制人口增长。只有我们从保护耕地和控制人口两方面着 手.我国的粮食安全才有出路。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农业发展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比较 大.要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 要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我国农作物抵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进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降低粮食生产 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利于 我国粮食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把农户和市场结合起来, 引导农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总的来说,我国要想 实现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化农业.就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的 建设。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人才素质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 用。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首先,我们要发挥市场资源 优化配置的作用,把农业科技体制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市场带动农业科技积极健康发展。其次.要以政府为 主体,非政府机构为辅,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科研投 资渠道。增加对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投人.特别是要加强对 重点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I51最后.人力资源是农业科技 进步的基础,我们要对人力资源开发给予高度的重视。培养 业务素质高.专业水平强的农业科技人才。 4.建立优质的粮食储备机制 建立优质的粮食储备机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 要方法之一。针对我国的粮食储备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做 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粮食储备目标, 这是我们建立优质粮食储备机制的首要工作。第二,根据 我国的国情确定一个恰当的粮食储备规模,这是建立优质 粮食储备机制的关键内容。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全国统 一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这个体系要以完善中央粮食储备 为主。同时有步骤地减少地方粮食储备,最终形成中央一级 的粮食储备体系。在出现粮食危机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粮食储备作用,保证粮食供求平衡,维护市场安全。 5.加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 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就是在对当前粮食市场状况作出正 确的评价基础上.对未来粮食状态进行科学预报。以便为国 家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科学 性和及时性。在加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中,首先,我们要密 切关注粮食市场的动态并根据动态及时发布信息,加强对 粮食市场的监测。其次.当国内出现粮食紧缺或不安全的 情况时.要及时向市场投放粮食.以稳定市场供需平衡。最 后.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防止囤积居奇、掺杂使坏、哄 抬物价等各种扰乱粮食市场的违法行为。中国粮食需求现状 需要我们加强粮食安全预警的建设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6.倡导文明消费.扼制粮食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浪费和消耗惊人。根据某大学的一 项调查显示.普通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一般至少浪费1O% 的粮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倡导全国要厉行节约,反对铺 张浪费,进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我们要从提高自己的 自身素质做起,提高我们节约粮食的自觉性。历史上我们 就是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国家。现在我们更要弘扬 “俭以养德.惜粮接粮”的精神。唤起全国人民爱粮节粮的浓 厚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泽.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1997 (3):25. 【2】张龙,肖华明,余侃.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思考【JJ. 当代经济,2010(24):46. (下转第28页) 28 鄂州大学学报 第2l卷 通常由学者集体制定:有时候,这些示范法会获得一种微弱 (tenuous)的授权(比如来自联合国),并被认为具有权威 性。在我国国际私法立法进程中,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发挥着 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在示范法完成之后,一 直继续致力于推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自 21)o8年至2010年9月中国国际私法协会多次开展研讨会对 在示范法基础上形成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建议稿进 行研讨并最终形成建议稿,为《中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 法》的最终拟定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适用法》是中国国际私 法学者智慧的结晶。 (二)学说在司法中的广泛应用 1.司法环节中运用法理分析案情 在许多国家.法学教授、法学家们被任命为法院法官. 尤其是较高级的法院,或者可以说一些高级法院的法官本 身就是法学家。法官可以运用法律学说,去了解怎样的判决 将会在规范上是正确的。特别是在分歧较大.法律规范也不 明确的情形下.运用法律学说对案件进行分析理解是比较 常有的。在1978年中国食品出口冻鸡一案中中方就引用了 英国有关国际私法权威著作中的数段论述.021并达到了定 纷止争的目的。国际私法学说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得到 各国的普遍认可,因此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采用学说 来处理往往更容易被当事人所接受。 2.法院邀请法学专家讨论案情 在我国现阶段。法院邀请专家对疑难案件进行讨论已 经形成一种风气.有的法院甚至认为邀请专家进行召开案 件研讨会是一种创新审判理念。2008年“白领死亡博客案” 中.朝阳法院主动邀请4名法学专家对此案进行了讨论,㈣ 由此可见专家们的意见已经逐渐得到法院的肯定。法学专 家的学说观点虽然没有强制力,但从实践来看它对审判起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必然需要其他类的法律渊 源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我国国际私法尚处于起步阶段。成 文立法尚不成熟,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很多领域仍有空 缺,以学者学说来弥补这些空缺是不错的选择。 在历史与现实中.有关学说在立法与司法实践过程中 (上接第14页) 【3pVI:t:奇.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J1.福建 农业,2005f1):32. [4]胡岳岷.2l世纪中国能否养活自己【M].延吉:延边大学出 版社,1997(11:75. 担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制定法的发展与完善。如梁启 超所言:“采学说以为法律,实助长法律之进步最有力者也。 罗马法所以能为法界宗主者,其采之学说多,而所含之学理 丰富也。”fl4将学说作为渊源是我国国际私法寻求突破性发 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屈广清.国际私法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1. 【2】【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漆竹生,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38,139. 【3】莫里斯.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fM】.李双元,等,译.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5. [4】邓正来.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o6:160—165. [5】袁泉.荷兰国际私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2. [6]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7:89. 【7】王常营.中国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法院出 版社。1993:37. 【8】【英 因.古代法帆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15. [9]黄进.开创中国国际私法新纪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1(7):7. 【l0】肖永平.法理学视野下的冲突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o8:433. 【l1】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M].北京: 法律出版社.2o08:439.451. [12]袁成第.涉外法律适用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8:82. 【1牮 院邀请专家讨论白领死亡博客案IEB/OL].(20o8一O6— 27)[2013一l1—23].http://news.sina.eom.cn/s/l/2008一o6— 27,012015823597.shtm1. 【14]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308. (责任编校:杨忠科) 【5】仁虹,郭翔宇.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几项措施阴【J]. 农业经济,2003(8):25. (责任编校:杨忠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