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 耘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
杨 耘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 400016)
摘 要:原创图书包括首创性的原创作品,拓展性的原创作品,阐释性的原创作品三个层次;原创图书的价值诉求表现为版权贸易活跃,品牌效益显著,附加值高,引导全民阅读四个方面;只有加大政府倡导原创的力度,加速原创作品转化的机制创新,加强文化多样性观念,才能促进出版繁荣。
关键词:原创图书;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9)03-0129-04
作者简介:杨 耘(1962— ),女,重庆市人,主任记者,重庆出版集团副编审。
就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的现状看,每年出版十多万种新书,加上重印再版共计二十多万种,可谓洋洋大观,令人目不暇接,颇有繁荣之势。但仔细审视,却发现所有类别的图书,都是“编著”多,原创少;不仅创新性思想的含量少,而且封面版式设计和装帧也缺乏创意,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严重。所以,在原创稀缺和所谓“出版繁荣”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悖论,如此“出版繁荣”是没有质量的繁荣。
一、原创图书的层次划分
何谓“原创”与“原创图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原创”是“最早创造”;“原创图书”指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即具有“首先创作或创造而非抄袭或模仿性质”的作品。根据这个解释,原创作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具有“第一性”,在时间上是最早的;其二,具有“创新性”,在性质上不是抄袭和模仿。那么,从学术史和出版史看,“原创图书”到底指什么样的作品,它包括哪些层次的作品呢? 本人认为,“原创图书”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作品。
(一)指开创性的原创作品。开创性的原创作品是“原创图书”的最高层次,特指那些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创立了新的思想体系或知识体系的学术作品;那些描绘了全新的生活并对生活有独特发现或在艺术上有独特贡献的文学艺术作品。这类作品的出现,一般会引起人类思想史、认识史、文学艺术史上的革命,并成为经典而跨越地域传播和跨越时代流传。如中国古代的《易经》、孔子的《论语》,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等,都是学术界的开拓性原创作品;如中国庄周的《庄子》、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阿Q 正传》,西方古希腊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达·芬奇的绘画、巴尔扎克的小说等,都是文艺界的开创性原创作品。
(二)指拓展性的原创作品。拓展性的原创作品是“原创图书”的第二层次,特指那些拓展或深化了某些新的研究领域并丰富了思想体系或知识体系的学术作品;那些描绘了生活的某些新的方面并对生活有某些新的发现或在艺术上有新的突破的文学艺术作品。这类作品的出现,一般都会拓展某些思想领域、艺术领域或深化某些知识体系与艺术认识,并成为名著佳作在一个较广的地域或较长的时期流播。如中国古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安的《淮南子》、程颢与程颐的《二程遗书》,西方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
世界体系的对话》、孟德尔的《作为遗传理论的基础种质的连续性》等,都是学术界的拓展性原创作品;如中国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郭沫若的《蔡文姬》,西方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马萨乔的《圣母子》等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文艺界的拓展性原创作品。
(三)指阐释性的原创作品。阐释性的原创作品是“原创图书”的第三层次,特指那些最早研究,注释原创经典———元典的分析论述性的学术著作和分析、评注文学作品的评论性著作。这类作品,虽然没有开创或拓展新的思想体系或知识体系,虽然没有创作出新的文学艺术作品,但它却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经典,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思想体系、知识体系、艺术经验,也能在一定地域和时期流传。如中国古代郑玄笺、孔颖达等的《毛诗正义》、王弼的《论语》注解、《易经》注解、钟嵘的《诗品序》、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西方加尔文的《罗马书注释》、莱辛的《汉堡剧评》等,都是阐释性的原创作品。这样分层次理解“原创图书”,避免了对“原创”标准理解的简单化和绝对化,突出了“原创”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对现代作者和出版界来说,凡是符合以上三个层次条件的作品,都可以进入“原创图书”的行列。但有两个标准却是不可突破的:对作者而言,必须强调“创新性”,排除抄袭与模仿;对出版者而言,必须强调“第一性”,排除跟风与重复。
二、原创图书的社会影响
原创图书在内容上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意价值,是同类图书中前所未有的;在封面版式装帧上能最好地体现乃至提升内容价值,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原创图书的社会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赢得世界市场。从中外文化交流与图书的传播历史看,只有原创图书才能产生世界影响并赢得世界市场。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出版贸易发展也非常迅猛。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引进多、输出少,贸易逆差依然较大。2002年前我国的版权引进与输出比是15∶1,到2007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1;我国出版行业“走出去”目前仍主要局限在单纯的版权输出上,国际影响力有限,[1]图书没有很好地走出国门。
在少儿类图书中,国产畅销书虽然有,但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占据我国出版界榜首的始终是引进的外版书。超级畅销书如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连续几十个月名列我国少儿出版发行榜首;同样作为引进版的《安徒生童话》几十年内在我国有300多个版本,总销量达到1000多万册。反观我国图书走出国门却不理想的现状,排除东西方文化差异、中文翻译为外语效果欠佳等因素,还有其重要原因:由于原创缺失,我们有些图书在国内市场较好,却无法走出国门;有的图书虽然走出了国门,但没有引进图书在我国的市场效果。《哈利·波特》尽管表现了非常深厚的欧洲文化的背景,但那个风靡全球的“魔法世界”却是无与伦比的原创成果。创造奇迹的《哈利·波特》和《安徒生童话》作为原创图书的杰出代表,并非只在中国才获得青睐,而是以自己的实力成为全球性的畅销书和长销书。这样的图书证明,只有原创的才是世界的,优秀原创作品必然赢得世界。
(二)品牌效益显著。品牌图书不一定每本都是本土原创图书,但每个国家要想创立自己的品牌,则必须有本土原创图书。让业界记忆犹新的是,北京的童趣出版公司,在1994年成立伊始便成功地推出了世界著名的《米老鼠》卡通杂志中文版,这是典型的儿童漫画杂志。之后又推出了发行量同样很大的《小熊维尼》、《小公主》和《芭比女孩》等等。直到1999年以来,该公司开发出优秀的国产卡通图书产品,如与上海美影合作的《宝莲灯》、《大闹天宫》、《人参果》、《天书奇谭》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经典卡通图书,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开发的《哪吒传奇》系列图书面市之后,其品牌价值才被认可。可见原创图书的含金量。综观我国出版业情况,编辑队伍庞大,作家、学者、自由写作者等写书人的队伍更是极其庞大,但有影响的国
际性品牌稀少,并且缺乏持久的影响力和响当当的图书品牌。我国要想树立世界性的图书品牌,必须加大原创作品的力度,增加原创作品的数量。
(三)具有高附加值。原创作品表现了鲜明的创新思维,厚重的学术积累,足够的资料占有。从市场意义而言,原创图书的魅力就在于其高附加值。无论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还是《小熊维尼》,在动画片和图书之外,还有文具、玩具、服装、音乐剧,同时米老鼠、唐老鸭和小熊维尼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又是迪斯尼公园的主角,这样的原创形象仿佛一座座取之不竭的金矿,附加值总在源源不断地攀升。
(四)引导全民阅读。原创图书以其新颖独特性吸引读者,引导读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电子媒体侵占了人们的阅读时间,互联网甚至成为许多人主要的阅读空间。据2006年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我国的国民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了2005年的48.7%,首次低于50%。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年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这个数字与犹太人每人每年64本,与前苏联每人每年55本的阅读量相比,的确是太低了。这与我国年出版图书超过22万种的世界出版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符。[2]2008年全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图书阅读率为48.8%,虽然止住了自1998年以来连续下滑的趋势,但与不少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很多国家,爱读书几乎是大多数公民的自觉行动,在候机大厅、地铁车厢和公共汽车上,随处可见人们一卷在手读得津津有味的场景,这样的读书氛围,让很多目睹此番景象的国人感慨不已。[3]除了社会氛围、阅读习惯与兴趣不成气候以外,还需要反思图书及其他出版物的原创品质。原创稀缺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难于吸引读者的兴趣。优秀原创图书不仅应以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新理论而独树一帜,还应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培养读者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直面非功利事物、追逐快乐的读书生活,从而达到原创繁荣和国民阅读率的增长成正比例。
三、原创图书与出版繁荣
图书生命力的周期,取决于其原创性的含量。真正的出版繁荣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巨大,而且还是以图书原创性为标志的,原创才是衡量出版繁荣的标尺,并且只有原创图书才可以规范和促进有质量的出版繁荣。如何才能实现以原创图书为标志的出版繁荣呢?
(一)加大政府倡导原创的力度。虽然原创图书的创作主要在作者,在作者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但怎样引导作者进行原创性作品的创作,却与政府的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2006年8月以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三个一百”原创工程,所收著作均为国内作者原创、国内出版社出版、经过市场检验确属精品的图书,每两年评选一次。
其中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技类”、“文艺与少儿类”优秀原创图书各100种。总署已于2009年1月对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入选作品进行了表彰颁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作为国家层面的评估机制,表现了它的明确导向和积极效应: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原创出版和推进出版繁荣。在“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的带动下,出版单位对原创出版的认识更加深入,出版优秀原创作品更加自觉和理性,从而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在原创选题策划、作者队伍培育、编辑力量配备、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历史证明,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大都是原创的,东拼西凑的东西经不起岁月的检验和时代的磨砺。开展“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行业要求。
(二)加速原创作品转化的机制创新。原创作品只有变成产品、为消费者所接受才能体现其价值。原创作品要转化为正式出版的原创图书,政策引导是导向,机制创新是关键。笔者认为,应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费投入以及人才队伍、产品孵化基地建设;立足于原创作品的产品化和产业化,打造衍生产品;做好原创成果的二次开发或转化;建立合理的管理
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形成原创性作品的多层次权威认证,提携原创性图书的创作、出版、发行。做好产业链的规划,其运作模式可采取:一种是先出书再开发后续产品;另一种是由立体(如动画片)转化为平面媒体的图书及其他后续产品。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就采用后一种模式,产品生产和转化的各个环节一气贯通,授权也很到位,一个产品出来,其他衍生品可以做到同步上市。同时,还应既鼓励创新,又宽容失败。只要营造这样的社会氛围,原创作品的创作生产就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三)加强文化多样性促进原创和出版繁荣。出版物是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的载体,出版工作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现在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人类文明随时在随着多种民族的相互交往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正是这种多样文化的并存、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学习、亲善、包容。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基于成功原创的出版繁荣便离不开文化多样性的土壤。近代以来的出版经验告诉我们:对过去相对“封闭”的出版行业,必须开掘新的视野,既要总结和发扬自己几千年积累的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文化经验;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的规律,尤其是代表世界出版业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
(四)培育全民阅读的氛围。“原创图书”由于其创新性与独特性,往往会给读者的阅读习惯提出新挑战。“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培养全民阅读原创作品的氛围和阅读习惯,对促进作者创作原创作品,出版者出版原创图书,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全民阅读原创作品的氛围和习惯,就很难促进真正的原创,因为没有对象、无人喝彩的原创,毕竟是孤独的;而对原创的激励,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大的社会环境还没有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而读书习惯的缺乏又加剧了社会上读书氛围的淡薄。不解决这个问题,难以真正培育国民阅读氛围。自古以来就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阅读引导,这多少可称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引导。其实,阅读还应该有培养兴趣、涵养气质、提升情操的非功利性的引导。无论是功利性还是非功利性的阅读引导,都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文本。而只有原创性图书才是有价值的文本。
原创图书是一个国家图书出版实力的写照。只有倡导原创,才能促进出版繁荣。出版界应自觉地关注原创性作品、关注原创性作品的创作与现实境遇、提升原创性作品的社会认同度;全社会应尊重作者的创作个性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多出原创性成果;党和政府要大力引导原创图书,大力推介原创图书,推动代表中华优秀文化的原创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高出版企业和图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出版繁荣。
参考文献:
[1]如何让世界“阅读中国”———代表委员聚焦出版业“走出去”[Z].新华社北京,2009-03-11(专电).
[2]“全民阅读”离我们有多远[N].人民日报,2007-04-24(14).
[3]全民阅读,离我们还有多远[OL].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2009-03-04.
(责任编辑:彭介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