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髓 广州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农民群体 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比 叶玉琴 苏珊 王厚俊 摘要:对广州市不同农民群体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城中村居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就业较多,城郊 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式是外出打工,外来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比较差,外来农民工感觉在城市找工作比城中村 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更容易,政府部门对农民就业帮助不大。 关键词:农民就业中图分类号:F24 城市化广州市调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 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在 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同时,还对各选点镇、街的劳动 就业服务中心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 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的城市农民和进城农民工是 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城市政府为农民就业提 供了一系列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Ⅲ。但是,不能 实现就业仍然是城市农民的最大困惑。对城市化进 程中不同农民群体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有 利于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二、不同农民群体就业状况的比较 (一)就业的基本情况 转制居民中有固定工作的占75.9%,其中近郊 的占86.7%,高于中心城区的69.7%。中心城区的转 制居民在集体经济实体中就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近 1/3。据受访者反映,转制居民不上班的主要原因有 一、调查说明 以下几个:有固定收入衣食无忧、嫌上班辛苦、嫌 为了对比研究广州市不同农民群体的就业状况, 工资低、找不到工作、其他。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找 不到工作,占3O.8%。其中近郊转制居民认为不上班 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比重高达48.1%。中心城区转 将广州市农民群体分为三类:城中村按照相关政策已 经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的人员(也被称为“农转 非人员或转制居民”)、城市郊区的农民、外来农民 工。并在广州市10区2市中,分别在中心城区、城市 近郊和城市远郊选点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访谈了 616人,调查方式全部采用一对一直接访问,由调查 制居民有2O.7%的人因为有固定收入衣食无忧、有 36.6%的人因为嫌上班辛苦或工资低而不上班。 城郊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式是外出打工,占劳动 力总数的53.5%;其次是留在家中从事种、养等农业 基金项目:本文是美国福特基金会(1 085-0253)资助项目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8・ I南方农村2o12年第2期 生产,约占总人数的33.8%。而经商、办企业、担 任村干部的仅占总数的12.7%。调查数据显示,有 35.7%的远郊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而近郊只有28.5% 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近郊经商的比重14.3%N高于 远郊6.8%,可见远郊农民与近郊农民就业之问存在 的差别。 外来农民工80%以上在城市就业,属于常年就 业,农闲时间出来就业的只是极个别人。农民工就 业的行业最主要是制造业,占70%,其次是服务业和 建筑业。从调查中还发现,外来农民工的工作稳定 性比较差,没有转换过工种的人只占不到i/4,有 30.5%的人转换过3次及以上的工作。比较而言,中 心城区没有转换过工作的人所占比重较大,远郊农 民换工作2次的人所占比重最大。 (二)找工作难易 城中村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一样,认为找工作 很容易和比较容易的占受访者总人数不N20%,而认 为比较难和很难的却占近六成。 外来农民工对在城市找工作并不认为特别难, 认为很容易和比较容易的人数占到45.2%,加上认 为一般的就达到66.9%,即有2/3的人认为找工作不 难,远高于城中村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 表1 你认为找工作难吗? (三)就业的主要障碍 三个群体对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认同度很 高,都认为最大的就业障碍是文化程度,其次是技 能,两者的影响比重合计达到6O%以上,城郊农民甚 至达 ̄Ij74%。城中村转制居民还认为社会关系的影响 I彝方农村20l2年第2期 劳动力转程 也比较大,外来农民工则认为年龄影响比较大。 表2你认为在城市就业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 (四)就业过程中是否受歧视 城中村转制居民中认为受到很大歧视的占14%, 这与城中村转制居民认为社会关系影响就业有很大 的吻合。这一现象说明城中村转制居民在社区就业 安排中,有关系者可以得到优先安排,没有关系者 得不到安排。 外来农民工认为有一些歧视的占33.9%,比重远 大于城中村居民和城郊农民,说明外来农民工多少 受到当地一些居民和企业排外思想的影响。 表3你在就业过程中是否感觉受到歧视 (五)就业过程中得到哪些帮助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 在就业过程中,帮助最大的是亲朋好友,其次是原 籍农村组织。城市政府部门、城市社区组织也有些 帮助。最没有帮助的是求助新闻媒体报道呼吁和城 市中非营利民间机构。外来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 与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一样,帮助最大的是亲朋好 友。城市中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和城市中非营利 民间机构有一点帮助,其他都基本没有帮助。可 见,农民工进城就业既没有得到原籍农村组织的帮 助也没有得到城市政府部门的帮助。 ・29・ 劳动力转弼 表4在城市找工作时得到组织和个人帮助的情况(%) 转制居民 城郊农民 外来农民工 企业打工;三是有归属感,在自己有股份的集体组 织中工作。 O 7 没有或有些或没有或有些或没有或有些或 很少帮很大帮很少帮很大帮很少帮很大帮 l 32 3 7 l. 2. O . 7 . 6 8 助 助 助 助 助 助 .(二)城郊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式是外出打工, 从事农业的人数在减少 8 6 1 4 7 亲朋好友 原籍农村组织 城市政府部门 城市企事业单 位 4 2 7 7 7 5 8 4 9 8 4 9 8 4 2 8 5 5 8 5 7 8 5 4 8 6 4 8 8 .8 6 3 6 2 8. 3 2 7. 8 2 9 . 7 2 2 . 3 4 1 O 3 据调查,造成城郊农民外出打工增多的原因 l 是:第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 征用,有限的土地已经满足不了不断增加的劳动力 城市中工青妇 等组织 7 2 5 5 5 4 4 4 城市社区组织 3 5 3 2 8 6 2 5 城市中营利性 4 9 9 9 9 9 9 9 6 6 6 7 7 1 2 2 的职业介绍机 5 1 l 4 4 3 6 6 构 城市中非营利 弱 民间机构 5 9 9 互 6 互 6 融 7 4 4 城市中不认识 的好心人 蠢 媒体88. .s se. 。.e。s. . 三、结论与讨论 (一)城中村居民转移就业比较充分,在集体 经济组织中就业较多 城中村居民转移就业比较充分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中村居民的文 化水平相对比较高;第二,政府为城中村居民提供 了更多的就业服务;第三,就业培训活动开展得比 较好;第四,农村集体经济实体是吸纳城中村居民 就业的重要途径;第五,城中村的农民居住在一个 很特殊的地理位置,就业机会多,就业方便。少部 分未能转移就业的人,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工作。而 据调查,他们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身文化 程度或年龄没有竞争优势,但对工作却很挑剔,寻 求工作不积极。据调查,城中村居民房屋租金和村 集体分红占到了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 据调查,城中村一般会设立一些社区办、房屋 出租管理中心、治安联防队、加工制造企业、服务 类的公司等等,吸收和安置本社区人员就业,从事 社区管理、绿化、保安、维修、服务等工作。而这 些工作岗位也是转制居民最愿意做的:~是上班方 便,就在家门口;二是收入比较高,远高于到其它 ・30・ 的需求,因此产生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在被调查 的城郊农民中,68.4%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其中全 部征用的占61.4%。在被征地的调查者中,只有3个 人被安排了就业,只占总数的2.8%,在这3个被安 排就业的人中,只有1位表示对安排的岗位表示满意 的,其他2个都表示不满意。而有限的征地补偿款并 不能维持长期的生活,因此这些失地的农民必须外 出打工来维持生计。第二,当前农业生产大环境依 然不够理想,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影 响较大,生产条件相对艰苦,而且人均耕地少,农 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从事农业 的收入远远低于从事非农工作,因此,大部分城郊 的剩余劳动力选择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 业就业。 (三)外来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稳定性比较差 外来农民工工作转换的次数比较多,工作稳定 性比较差,这与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有密切关系。据 调查,有将近一半的外来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 订劳动合同。其中,签订劳动合同比率最高的中心 城区也有31.6%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签订劳动合同 比率最低的远郊更是有高达72.9%的人没有签订劳动 合同。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以1年以下的短期 合同为主,2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签订率很低,不 到10%。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最好的中心城区也只有 l3.4%的人签订的是2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 (四)外来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感觉比城中村 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更容易 调查表明,外来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感觉比城 中村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更容易。这与他们的处境 南方农村2012年第2期 3 6 9 6 5 5 劳动力转程 和对工作的期望值有密切关系。外来农民工除了就 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不工作就无法生存,就业意 识强烈,肯吃苦,对工作不那么挑剔;而城中村转 制居民和城郊农民,他们的收入来源是多方面的, 他们不就业也可以生存,就业意愿不强烈,对工作 劳动和社会服务中心办理失业登记总人数仅为4043 人,办理求职登记的农村劳动力仅为2143人;据黄 埔区文冲街2o07年辖内居民和外来人员前往“中 心”求职的只有179人。同时,广州市劳动保障信息 网也能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但是能自己上网并 十分挑剔。 (五)政府部门对农民就业帮助不大 利用就业信息的农民极少,特别是农民工上网更加 困难。 农民就业方式以自主就业为主,政府部门作用 小。调查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52.6%)的进城 务工者是经过自己的亲人或者同乡介绍到城里打工 的。之后转换的工作,有60%以上是自己找的,但是 参考文献: 【1】郁建兴,阳盛益.城市政府在农K,Z-- ̄"民化进程中的作 用.学习与探索,2008(1):87—91. [2]李瑜.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困境与对策一以 N县C乡为例.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37—4O. 熟人介绍依然占相当大的一个比例。通过中介公司 和政府组织找到工作的人很少。 原因之一是农民不知道有一个政府公共就业 服务平台。据调查,广州市已经建立起省、市、 区、街道(乡镇)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街道 (作者单位: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2.华南农业大学公 (乡镇)劳动与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收集招工 信息,然后通过宣传栏、居委会、电话等方式通知 求职者。但是,据调查,前来办理失业登记和求职 登记的人数并不多。例如,白云区江高镇2007年到 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责任编辑:肖训生) 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启动 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日前批复了北京市大兴区等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 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正式启动。据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宋洪远介绍,新一轮农村改 革试验将围绕以下六大制度主题: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 制度;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 度;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据介绍,为加强对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由农业 部牵头,中农办等2O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确定了超前探索、创新制 度,重点突破、配套推进,统一指导、地方为主,先行先试、封闭运行的基本原则;要求有关部f]mJ试验区 有关工作要适当放权,在试验过程中允许突破某些政策和体制,并在符合规划、符合程序的前提下,对试验 区有关项目建设优先给予支持。 (励摘自 人民日报 ) 南方农村2o12年第2期 ・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