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1 审美直觉 + 审美体验 + 审美升华2 审美直觉:
A 整个艺术鉴赏活动的开始,是指⼈们在审美活动或者艺术鉴赏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者艺术形象具有⼀种不假思索⽽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B 直觉 + 知觉 + 概念
直觉 只注意外在形象⽽不注意意义 知觉 注意事物形象的同时也关注其意义
概念 超越形象 以⼀种抽象思维的⽅式去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
直觉 先于 知觉,知觉 先于 概念,但是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忽视他们之间的联系C 审美直觉具有 直观性 & 直接性
直观性 就是欣赏需要我们亲⾃去感受,如⾳乐,美术,舞蹈
直接性 就是⼀种在欣赏之中不假思索的直接把握或者领悟,这种领悟通常是⼀瞬间完成的,⽆需通过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
D 审美直觉之中有⼀种特殊的现象——通感
通感就是各种艺术之间有⼀种互通的美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通感就是⼀种连觉感受,看到红⾊,黄⾊,会想到暖,看到⿊⾊,紫⾊,会想到冷。
通感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都存在的现象,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者挪移。
通感也是由于艺术本质相同,都是表现美的事物这⼀点⽽产⽣的,也都由于艺术⾃⾝特点⽽导致的通感,还有就是艺术家由于社会,⽣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也对其对于不同艺术之间的通感的产⽣有帮助。
E 直觉并不是⼀瞬间就可以产⽣的,也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活经验的积累,才能在⼀瞬间做出直觉性的判断。F 直觉是⼀种初感,虽然敏锐,但是不能只停留在初感上,应该进⼀步通过理性的思考,通过更深⼀步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把握到作品的美感之所在,因为 初感是敏锐的,但不⼀定就是对的。G 直觉调动的因素有 注意 和 感知
3 审美体验
A 审美活动过程的中⼼环节,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的⾼潮阶段
B 审美体验,是⼀种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阶段。直觉是被动的,是艺术作品作⽤于鉴赏主体,⽽审美体验则是主体反作⽤于作品,通过想象,联想,情感等因素共同作⽤,来达到审美体验的阶段
C 审美体验更注重对于内容的把握,和形象的丰富和体会,⽽不像直觉那样只是初级层次的只对艺术形象进⾏感受,⽽且还是初感,审美体验就更进⼀步,带有感性加理性的思维,更加的能把我艺术的美之所在。D 体验调动的因素有 情感,想象,联想等
4 审美升华
A 艺术鉴赏活动的最⾼境界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种精神的⾃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实现本质⼒量的对象化。
B 审美直觉阶段主要是客体(艺术品)作⽤于主体(欣赏者),体现为⼀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获得的是⼀种感官层次上的悦⽿悦⽬的审美愉快。
审美体验阶段则主要是主体反作⽤于客体,体现为⼀种积极的审美再创在活动,获得的是⼀种情感层次的悦⼼悦意的审美愉快。
审美升华阶段却始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达到⼀个更⾼的境界,通过更⾼阶段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使得主体与客体浑然合⼀。
C 升华调动的因素有 感知,注意,情感,想象,联想,理解。 其中理解因素最为活跃!
D 理解体现在 欣赏最⾼阶段出现的 顿悟 和 共鸣 两个现象当中。
顿悟——由于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只可意会不可⾔传等特点,所以我们在艺术鉴赏过程当中,不能⽴刻体会到其意蕴,需要我们反复去挖掘和领会,那么这个阶段最后积累到⼀定程度后,就会达到顿悟的层次。
1 顿悟具有⼀定的直觉性,但不是对于外在形式的简单的直觉感受,⽽是⼀种透过现象体会本质,并且不能⾔传的直觉感受,是建⽴在长时间的鉴赏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再加上⼤量的⽣活经验和美的感受才能达到的顿悟。
2 顿悟具有理解,具有感性因素加理性因素,顿悟将感性和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直觉与理解融汇在⼀起,使得欣赏主体能得到更加全⾯深刻的审美感受。
共鸣——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的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于达到忘我的境界,达到鉴赏主体与作品合⼆为⼀的境界。
1 共鸣是鉴赏过程中,情感,想象,等多种⼼理功能达到最强烈程度的表现,同时也离不开对作品意蕴深⼊的感受和理解。
2 共鸣既有社会因素,⼜有⼼理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3表⾯上是 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也就是作品之间的共鸣,但其本质是欣赏主体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以及美学思想的共鸣。
5 以上三个阶段的区分都是相对⽽⾔的,其实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是⼀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完整的存在,他们使得艺术鉴赏活动成为⼀个完整的,复杂的,动态的审美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