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名校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试卷(二)
命题人:海门中学历史教研组
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图一 人面彩陶壶 图二 邢窑白瓷执壶 图三 珐琅彩瓷瓶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春秋·上农》。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3.“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吕氏
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5.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6.法国作家拉伯雷说:“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他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人自由 B.追求现实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
7.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① 太平天国建都 ②《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 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 ④见证蒋家王朝的灭亡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胡适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对《新青年》评价的理由是
A.《新青年》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 B.《新青年》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 C.《新青年》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 D.《新青年》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 9.近代以来,科技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58年,西安市民可以在电灯下阅读报纸 B.1920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引来很多粉丝 C.1958年,北京一些人可以坐在家里看电视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于遵义会议后,对毛泽东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
B.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2.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 D.都是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13.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5.10.2004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以布什获胜宣告结束(如右图)。你认为美国总统大选有关事宜以《1787年宪法》解读,正确的是
①每四年选举一次 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俄亥俄州的20张选举人票是按其人口比例分配的 ④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中,你认为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7.下图是名画《伏尔加纤夫》,此画属于的绘画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18.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19.下表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单位:美元),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项目 32个发展中国家 21个发达国家 1970年 108 3129 1992年 279 22185 A.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起主导作用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起来 D.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 20.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24、25、26、27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两题。 2l.(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材料三 “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不得制定或执行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任何州……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对任何在其管辖下的人,拒绝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 ”
——《关于黑人公民权利的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
材料四
第5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12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16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63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示的政体形式体现的原则和建立的政体类型。(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宪法修正案》反映的内容。说明了什么?(4分)
(4)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该宪法规定的国家政体类型与材料一规定的政体有何区别?(4分)
22.(13分)观察下列两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组图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现象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组图二: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象
图2: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图4:今日商品任挑选
图3: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请回答:
(1)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5分)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6分)
(2)图3、4分别反映了中国实行的怎样的经济体制?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5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2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图1 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图2 美国宇航员图3 中国探月器
阿姆 -“嫦娥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
(2007)
斯特朗登上月球一号”升入太空
(1969)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
(2)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2分)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6分)
24~27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两题,若多选则以前两题为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
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3分)。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二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三: 1885年,华盛顿纪念碑完工。碑石上写道:“华盛顿,异人作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尚让善俗,不尚武工,亦迥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意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这段文字是当时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畬所写……
——《大国崛起•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英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华盛顿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4分)
(3)材料三是怎样评价华盛顿的?请概括其观点。(2分)
26.【探索历史的奥秘】
(10分)希腊自古相传,在克里特岛有一座令人向往的迷宫。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岛的米诺斯遗址上开始挖掘。后来,一座宏伟的宫殿遗址出现在人们面前,为研究希腊历史提供了有力的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 有关米诺斯宫殿遗址和克里特文明的一部分资料,主要有:《荷马史诗·奥德赛》、伊文思《米诺斯王宫》、《百合王子》浮雕、“线形文字A”。请你判断以上所列材料哪些是文献资料,哪些是实物资料,哪些是口述资料?(6分)
② 你认为伊文思在米诺斯宫殿遗址上的挖掘是否具有科学价值?说明你的理由。(4分)
27.【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82年国家决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候,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城市已经很少。20年来,大城市已无一处完整的了,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经过多方考察,仅仅只选取了平遥和丽江两处小城。若在申报,连县一级的小城也很难寻找了,只能从更小的乡镇、村镇中寻找了。
——摘自《中国文物报》2003年10月31日
材料二 在《欧洲名城保护》电视节目中有两个镜头:一是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虽花多年时间刚刚修好,但石墙残破如故。实际上修复工作只是新补上了一小块经考证的檐口,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神庙周围环境清洁,游客都与遗迹保持着一定距离欣赏,绝无哗噪之声。二是主持人介绍,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请回答:
(1)经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截止2004年全国共有101座,其中只有平遥和丽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欧洲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做法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6分)
(3)你认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与环境保护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