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课 题 数学 年 级 六年 备课教师 陈 祁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目标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重点 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图片) 备 注 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 拉放大图片。) 师把图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 师:看得清吗?怎么办? 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 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形状变了,大小不变。 放大和缩小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教学后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