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文题呈现】
时光中既有春天的绿和雨水,又有夏荷的香,还有那秋霜和冬雪……
时光中既有开心快乐的好日子,也有举步维艰的难日子,还有平淡无奇的小日子……
时光美好如画,色彩斑斓,让人倾心珍藏;时光美好如花,芳芬四溢,让人驻足欣赏……
请你以“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指导】
此题中的“花朵”是使用的比喻义,比喻美好的人和事;“盛开在时光里”意味着那些人和事留在记忆的深处,让人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因此,写作此文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慧眼捕捉 立意高远。这道命题,其实质就是要发掘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捕捉住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也许是一句温暖心扉的话语,也许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也许是一次语重心长的交谈,也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善举,也许是一片真诚无私的爱心,也许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品格……写作之时,还要深入思考,我们不妨步步追问:为什么如此美好,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其作文不但要突出“美好”之意,更重要的是凸显对于人生的巨大作用与深刻影响。写此文,就是要倾情描绘这些充满真善美的花朵,深刻揭示这些充满人性之光的美好细节,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成长的力量。
二、视角独特 布局精巧。写此文,我们可以去写亲人关爱自己的往事;去叙写真挚的友情、难忘的师爱等方面;也可以花喻人,以景衬人,虚实结合,传神展现人性如花一样美好,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还可以先写为何记忆犹新,再写美好瞬间,记忆如花,最后写心存感激,催人奋进等。写此文最好从小处切入,以独特视角全景展现时光中那些美丽的“花朵”。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收到于细微处摄魂的艺术效果。为了生动叙写往事,可采用倒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可采用插叙,让现实与记忆构成对比,收到了顺叙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行文中若巧用记叙方法,定能为文章增光添彩。另外,同学们在行文中倘若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如悬念、误会、抑扬等,并以此对材料来巧妙组接,将会使文章构思精巧,行文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
三、美化语言,表达灵动。写此文,其语言要精美,表达要灵动。要用真情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琴弦,使之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应,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行文中,要活学活用大量的雅词,使得文章表意精准,文采飞扬。不仅如此,还要灵活地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与散句,使得句式灵动多姿,语言富有韵味。还可妙用辞格,灵活化用,巧展才情,提升文章的品位。只有美化语言,优化表达,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吸引力,让人一见倾心!
【时文引路】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陈瑀芷
一觉醒来,我拉开厚重的窗帘,冬日暖阳“唰”地飞到我的床上,我眯着眼睛看向天空,阳光又跑过我的眉梢,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走到阳台上,看到吊兰花在阳光下竟然发出迷人的光圈,我抬头看着像是被水洗过一样的天空,心里格外干净,谢谢老天爷又恩赐给我一个惬意的周末!
“叮咚”一声,门铃响了,邮局送报纸的叔叔出现在我家小院的铁门外,向我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我飞快地冲下楼,从他手中接过厚厚的一叠报纸和邮件,并快乐地送给他一个大大的笑脸。突然,一个特殊的信封闯入了我的眼帘,落款是台湾彰化县,是我分别了六年的好朋友小朵寄来的,告诉我她们全家将回来过春节。
小朵,是我的邻居,我们同年同月出生,她只比我大五天,我们一起上了三年幼儿园,又一起上了两年小学,同进同出,就像一对亲生姐妹。
她爸爸从澳洲留学后没有回国,回到台湾侍候她年迈的爷爷,并继承遗产。后来,她爸爸为她和她的妈妈办好了去台湾定居的手续,记得她们离开是在六年前的一个暑假,提前得到消息的我们一直在躲避着她的父母,常常不管烈日炎炎,我们俩要么在公园里坐上一整天,要么在超市里逛得不回家,晚上她也会一声不响地跑到我的房间来,和我睡在一起,父母们看着我们哭得通红的眼睛,也双眼红红地陪着我们。
分离的时间终于到来了,小朵和我站在阳台,说着那永远也说不完的话。突然,眼睛落在那盆吊兰花上,一朵朵垂下而又坚强地抬起头的吊兰花映入我们的眼帘,我迅速剪下一枝,把它栽在泥土里用塑料袋包好,放入了小朵的行李箱,嘱咐她去台湾后一定要重新用盆栽种。
从此以后,小朵每年都会给我写信,每次都要告诉我吊兰的生长情况,这次的信里,小朵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把吊兰养成了超级大的六盆了,每年送出六枝给她的邻居栽种,并要邻居也像她这样一朵一朵传下去,现在,她那个小区到处都可看得到青枝绿叶吊兰了,
她十分有成就感,并准备向她在其他城市的同学传递,她的目标是让吊兰之花开遍台湾。
看着她的信,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六年前,其实,那时的我们也隐隐知道小朵去了台湾,就不像是去了国内其他的城市,很多东西都是要受到限制的。我送她吊兰花,是希望她经常能看到花,就想起我。但是近几年,两岸交流越来越多了,我和小朵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了,打电话对于我来说是太奢侈了一点,可写信却很是方便了。特别是现在经常听到“小三通”“大三通”“包机”等等,两岸人民来来往往,越来越便捷了。
我放下信,看着阳台上静静开放的吊兰花,我突然感觉到,在我记忆里的那朵小小的吊兰花,在小朵的努力下,现在一定有了无数朵,开放在她那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吊兰花一定会开遍全台湾……
(2013年1月24日《岳阳日报》)
【赏读小语】
本文开篇写景,叙写冬日的暖阳与吊兰的迷人,为后文的写人叙事作有力的铺垫,然后笔锋一转,深情追忆与小朵的深情厚谊,在离别之际以吊兰相赠。继而描写象征友情之花——在台湾越开越远,并以此热情赞美了两岸交流的通畅与便捷。文章妙用象征,情景交融,使得文章构思精妙,意蕴深刻。尤其是结尾处,表达作者对两岸关系的美好愿景,使得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读之情韵悠长,回味无穷。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我们真切感悟出:两岸友情之花永不凋谢!
【学生作文】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林如颖
人生之路漫长而艰辛,然而时光中那些美丽的花朵,总让人终身难忘。
——题 记
不经意间,我已度过十二个春夏秋冬,经历了不少事情,但那动人的画面,一直定格在我心里,宛如美丽的花朵盛开那在时光深处。
星期六中午,我用筷子拨着碗中的饭菜,犹豫了好久,小心地向爸爸问道:“这个周末,我能不能去外婆那儿?”爸爸想了想,点头应允了。我高兴地大喊一声:“万岁!”接着,我又神秘地对妈妈说:“别给外婆打电话,我要给外婆一个惊喜。”
“惊喜!”是的,并没有太多文化的外婆曾对我说:“你能常来陪陪我,我就觉得这就是最开心的礼物了。”
拥挤的公交车上,我紧紧抱着一袋馒头——外婆曾说过我们这儿卖的老面馒头很好吃。
葱郁的大树快速向后滑过,河对面的房子不断被移置于脑后。当快临近外婆家时,我的心如释重负,脸上也漾起了开心的笑容。
“六月天,娃娃脸。”现在我是信了这句话了,天上前一秒还晴空万里,后一秒便乌云密布。
我在车上不停地祈祷,可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车顶上的“啪啪”声,让我的兴奋劲儿渐渐弱了下来。
走下车的时候,我一狠心,用馒头和书包护住头,冲进了还不算稠密的雨幕中。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味儿刺激着鼻腔。路上铺满碎石子,跑起来疼得我呲牙咧嘴。我咬紧牙关,不顾一切向前狂奔。我向前跑了不多远,忽然愣住了——外婆,我那亲爱的外婆居然就在前方等着我。只见外婆伫立在门口的那条路上,一个人打着把大伞,不停向停车场张望。她面容写满了焦急,充满了失望,转过身来,又转过身去,徘徊在那乡间的泥泞路上……
呆住的我立马冲过去,朝外婆拼命挥手,“外婆!外婆!”我兴奋地喊到。外婆看见了我,赶紧走来,给我撑着伞,用衣袖匆匆帮我擦了下脸上的雨水,又用左手接过书包和袋子,牵着我满脸幸福地回家。
到家后,外婆忙手忙脚帮我擦完脸,换完湿的衣服后,才松了口气,又给我披了一件衬衫。“快披着,别感冒了,你说你来也不告诉我一声,既然下了雨,你就随便躲一会儿嘛!”外婆心疼地看着我。我不好意思地一笑,又好奇地问外婆:“妈妈没给您打电话,您还在那等谁呀?”外婆听了,叹了口气:“没准儿你要来呢,等一会儿,我才放心。”“您瞧您说的,您待在屋里,我还不是一样会来的。”听了外婆的话,我怔住了,鼻子酸酸的,撒娇地抱住了外婆,外婆慈祥地摸了摸我的头发……
尽管已过了三四年,外婆那句话依然萦绕在我耳畔,那雨中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心中。
这份美好的记忆,恰如那美丽的花朵,永远盛开在我人生时光的深处,其间那绵长而深厚的爱意将会温暖我一生!
点 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选材真实而典型,于细微处见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祖孙情深。本文素材真实,细节鲜活,情感浓郁,让人读之感同身受。在结构安排上,前呼后应,首尾圆合,妙用映衬,行文曲折,情景交融,可谓构思精妙。另外,语言质朴,准确传神,寓情于叙,让人读之情韵悠长,回味无穷!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在记忆的深处,有一张充满温情、给我力量的笑脸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如盛开的花朵绽放在生命的枝头,让人看到无尽的希望……
给点阳光就灿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评讲作文的时刻。那一刻,我的心就像一个气球,不断地膨胀、膨胀,直到爆炸。因为映入眼帘的是几行简短飘逸的评语外加一个红色的醒目数字——45。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始在位置上惊呼起来。我瞄了瞄同桌的分数——32,不禁心里暗自窃喜;瞅了瞅平时还不错的“露露姐”——38,我越发扬扬自得了!
下课后,我像游行一样,向同学们炫耀着我的佳作,免不了遭到同学们的鄙视,正沉浸在喜悦中忘乎所以的我,只当他们是羡慕、嫉妒、恨,不跟他们一般计较。我欣然走出教室,望了望漆黑的夜空,深吸一口气,竟觉得夜空是那样的美丽!
心情不禁有点灰
“丁零零”,上课了。语文老师老黄依次让林如颖、杨柳逸、邓婷悦朗读她们的作文。我原以为他也会让我朗读我的大作,可是他竟然一笔带过,只是将我的作文轻描淡写地评说几句就草草了之了。我当时气得咬牙切齿,但我更恨自己那不争气的作文水平,为什么总是逊色于她们!我呆呆地望了望外面的夜空,在惨淡的灯光照射下,一切显得那么凄凉与苍白,正如我现在的心情一样。
我的花儿何时开
作文评完之后,老黄让我们自由阅读,他又叫了覃伊朵等人单独进行作文指导,又没有我!真是气爆了。刚才的事也就算了,我自叹不如。现在呢?又是什么意思?我又望了望窗外的夜空,真是暗无天日!
正在我绝望之际,老黄却发话了,让我课后去办公室。我当时一怔,马上就乐开花。清晰记得我几乎是“飘进”语文办公室的,一到办公室,老黄就要我先坐,接着和颜悦色地递给我一本作文书, 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感觉你的作文水平没长进,和杨柳逸她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你的文笔还须打磨。至于此次作文的45分,是我特意鼓励你的!” 这话犹如一大盆冷水将我从头淋了个透,我为刚才在同学们面前的张扬后悔得无地自容。我惭愧地低下了头,随即,他又安慰我道:“我相信半年以后,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和她们一样优秀!”我抬起头看了看黄老师那满是慈爱的双眼,他正在向我传递着“正能量”,传递着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信念……
现在回想起那个画面,依旧是那么清晰、温暖、感人,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在我人生的长河中,这个画面宛如一朵最美的花朵,盛开在生命的记忆中,永不凋零。
点评:
本文是一篇选材新颖,布局精巧的佳作,其选材独特,新颖别致,欲扬先抑,构思精巧,描写细致,语言鲜活。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杨柳逸
越是逃离,越是靠近你;越是背过脸,越是看见你。——题记
开启记忆的闸门,时光的碎片散落一地,无数美好的片断如电影般在我脑海里放映——那些人,那些事,一幕幕,一帧帧……那永恒定格的画面,好似芬芳的花朵,盛开在生命的花园,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记得当时我坐在地板上,偌大的房间只有我一人。她呢?我的母亲,我又与她起摩擦了。突然,停电了,灯火通明的四周仿佛厚实的盒子一下子合上盖子,夜的黑色瞬间弥漫满屋。恐惧充斥着我的内心,扶着墙缓缓站起,蹑手蹑脚地顺着墙向前走去,一如往常去寻找黑暗中的那份依赖。下楼便是客厅,厨房就在不远处,我在餐桌边徘徊,犹豫不定,不敢上前。漆黑的夜色,定是遮掩了我那颤抖的身影。“过来吧,小心点!”黑暗中突然传来她关切的呼唤。
我有些惊讶地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厨房,靠近她。在她的身后,是抵御黑暗恐惧的最佳地点。这小小的空间只有彼此的心跳声,但刚才的火药味已嗅不到踪迹。黑暗中她的轮廓竟如此安静、柔和,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依靠,我那惊慌失措的内心才渐渐平静下来。
深夜,千家万户早已入眠,而她仍在做饭,只是为了我明天中午的伙食。“洗茄子吧。”她柔和的声音在万籁俱寂和黑暗笼罩中似乎具有穿透力,清晰而不可抗拒。我沉默地照做,心中仍是有些忐忑,害怕与她之间筑起一道恐怖厚实的心墙。
刀声在耳边飞快地起起落落,洗净的紫茄子长条状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看着她切菜,我的手心沁出了冷汗,“你不会切到手指吧?”我依旧躲在她身后,小心翼翼地问道。“你说呢?”她笑着反问。她十几年积累的做饭技艺,怎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停电就切到自己呢?但十二年来,我除了与她拌嘴,从来没有在她用刀时关心过她的安全。我羞愧地背过脸去,想逃离她的身后,但她竟停下来,端出一盘水果沙拉,走到我面前,笑吟吟地说道:“吃吧,何必赌气不吃晚饭呢?”这时,满屋尽是瓜果飘香,我那逆反的坚冰倏忽融化……
“谢谢您——妈妈!”心里储存已久的话语终于在这一刻浮出心海。“好了,吃去吧……”看得出她在努力克制那份涌动的情感,故作从容,淡定平静,可是那急促的呼吸,暴露出她的感动……
那一刻,她竟哽咽着背过脸去,我看不清黑暗中她的表情,但能感觉到她轻轻地、偷偷地抹着眼泪。这感人的一幕,虽然发生于暗夜停电之际,却照亮我生命的夜空,让我的世界不再黑暗。
暗夜。停电。那场纷争,母亲的泪滴,轻轻地滴在我的心湖,溅起一朵最美的浪花,永远定格在人生的画廊,永不褪色。人生的时光,活在爱的中央,怎能不美好如花?
【评点】
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选材典型,构思精巧。文章以情感为线,倒叙开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继而叙写“我”与母亲的暗斗,因停电之恐惧而再次靠近母亲,母亲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我”因感激而第一次关心母亲,让母亲也倍受感动。行文中,对母亲的情感由怨到爱,从敌视到关心,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顾晓蕊
三月,园子里的花儿开了,粉的似霞,白的胜雪。一阵微风拂过,清幽的香气溢得满园都是。年仅10岁的她坐在窗前绣花,玉葱般的小手拈着银针,彩色的丝线在指尖翻飞,绢布上淌出一个水灵灵的春天。
那是20世纪40年代初,她的父亲是黄浦军校毕业的军官,母亲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在她的幼年记忆里,日子像窗前的阳光一样明媚,灿烂,闪动着耀眼的光亮。
可忽然有一天,这一切都变了,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家里的土地和房屋被分给了乡民。身为军人的父亲杳无音信,母亲带着她离开大院,住进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
母亲靠给人做手工活,挣些钱补贴家用,宁可自己多吃些苦,也要供她上学。她体谅母亲的不易,每晚在煤油灯下做完功课后,便帮母亲做活。她自幼跟母亲学得一手好女红,纺花织布,绣花做鞋,样样都做得十分精巧。
她感到母亲与别人不同,总是有些微小的坚持。每年桂花盛开的时候,母亲带着她去采摘,晒干后制成桂花茶。在那些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杯芳香可口的桂花茶,冲淡了生
活的苦涩。哪怕穿得再旧,母亲也要让她衣着洁净,眼角眉梢间,端的是心气明朗。
她不负母亲所望,考上一所中专学校,消息传开,哄动了全村。母亲为学费犯了愁,素日里母亲的行事言语,得到了乡邻的认可,因而村民你一毛我一毛地帮她凑齐学费。
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山路,她隔几天回家一趟,带回来些干粮和咸菜。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山路上结了厚厚的冰,她的鞋子被冰茬割破。当她步履踉跄地回到家时,脚底已是一片血肉模糊,母亲心疼得把她的脚紧紧搂进怀里。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企业,做了一名技术员。那颗年轻的心,在悄悄地拔节、长叶,怀揣美丽的憧憬,努力地向上伸展着。就在她对生活充满无限期许时,一场灾难降临了。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她也未能幸免地被卷入到政治旋涡里。由于父亲的缘故,她被关牛棚,挨批斗,饱受折磨和屈辱。遭遇到人生的狂风暴雨,但她如守候的花蕾,从不放弃绽放的遐想。
一缕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散了她心底的乌云。又过了些年,有一天意外地收到父亲的来信,她激动得用颤抖的声音念给母亲听。信中,父亲诉说了近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以及刻骨的思乡之情。这才知道当年父亲随国民党兵败,到了台湾。
自此一纸书信,传递着浓浓的两岸情。又隔了十余年,父亲办妥回乡探亲的手续。她到机场去迎接父亲,可见到父亲的那一刹那愣住了,陪伴他回来的还有一位台湾妈妈。
经过再三考虑,她先把两位老人安排在宾馆,回家跟母亲讲明情况。母亲一时没有答
话,沉思了片刻说:“他没给过你什么照顾,让你受了不少苦,你心里有没有埋怨?”她说:“父母是根,儿女是枝叶,我心里只有感恩,没有理由责备父亲。”
母亲幽幽地长叹一声:“只要孩子能宽谅,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能活着回来就好。”
他们来到一间餐厅,母亲与台湾妈妈聊着家常,她忙前忙后地张罗着,给两位妈妈夹菜倒茶。那一顿饭,吃得父亲百感交集,满怀愧疚。临别时,父亲走到她们母女面前,弯下腰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后每隔一两年,父亲都会回来一趟。后来,台湾妈妈和母亲相继去世,父亲回来得愈加频繁。父亲返乡探亲期间,她尽量陪伴左右,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直到四年前,93岁的父亲走完了他的一生,带着安详而欣慰的微笑,在故乡的泥土中长眠。
如今,已是78岁的她,仍坚持读书看报。她还喜欢绣花,绣工精细,色泽雅洁。对于在困难时期帮助过自己的人,她常到家里走动、探望,有时候也送上一份手工绣品当作礼物。
到了周末,她穿黑底红花的毛呢大衣,到河滨公园里跳交谊舞。那端庄优雅的舞姿,连年轻人都投来赞叹的目光。在她看来,人老了,心不能老,更须爱惜光阴。
隔着岁月的烟尘,往事如梦,已渐行渐远。时光过滤掉所有的忧伤,留在她心底的是苦难中的执著,是贫寒中的快乐。那些细碎而温暖的片断,如花般绽放在时光里,而她也以美丽的心态,将自己开成芬芳的一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