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应具有开放性”,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应不限于现有教材和教法的束缚,而是通过整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情境和活动,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从而体现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1 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因此,教学中要不拘泥于课本,做好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引领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把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中,让教学内容更具体、更鲜活。校内的实验室、图书室、生物养殖角,校外的家庭、工厂及广阔的大自然都是科学探究的场所,成为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财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如教学《各种各样的根》,不一定以课本上提供的大葱、萝卜等植物的根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当地的情况,引领学生到本校的生物养殖角或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采集一些具有直根、须根、储藏根的植物,像芹菜、菠菜、小麦、玉米、胡萝卜以及荠菜、狗尾草等各种野草都可以采集来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根据根的形状给这些植物分类,然后引导学生想象着给这些根起名字。
学习内容的开放也体现在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如学生对蚂蚁窝进行观察的研究中,学生不应局限于对蚂蚁窝的观察研究,还可以从蚂蚁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事情去观察,像“蚂蚁的运动”、“蚂蚁的交流”、“蚂蚁寻找食物”、“蚂蚁搬运食物”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经历探究知识的方法与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 教法学法的开放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如在《探索纸的秘密》这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一些用纸制作的物品后,就让学生讨论“你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纸呢?有什么办法?”于是出现了“撕、刮、水泡”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在区别“纸与塑料”这一活动时,拿出两块表面上看极象的塑料和纸,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两种材料各是什么?”然后商议“你有什么办法识别?哪块是塑料,哪块是纸?”有的说用
火烧,有的说用水浸泡,还有的说撕撕看……真是百花齐放。接着,学生按各自的办法进行活动,得出结论,科学地区别了纸与塑料。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培养,而且对科学课的兴趣,超出了我的预料,每节都是下课铃声已响,可学生的问题还是不断,他们的讨论、争议还那么激烈,让我真是不忍心打断他们……更有些学生还提出:“老师,科学课太少了,每周再安排几节才好呢?”
3 教学时空的开放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要注意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以推动学生打破时空界限,开展课后的后继性探究活动。
如《蚂蚁》一课的学习,课前要求学生观察:蚂蚁的家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是怎样找食物的?并做好记录。上课时,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画出简图,然后放手让学生想办法和蚂蚁玩,再小组交流,观察结果。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了新的问题:蚂蚁搬家说明了什么?冬天蚂蚁为什么躲藏起来?蚂蚁会迷路吗?让学生课后继续研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再如学习《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就不能局限于教室这个小空间,要让学生到厨房、工厂里、马路上、田野里去考察,让其感受到哪里的空气清新,哪里的污染严重?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比较舒畅?并分析:这里的空气受到哪些污染?哪些是我们学生能够制止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怎样使空气保持清新,增强了环保意识。
4 课后作业的开放
有些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仅限于纯知识性的作业,让学生填空、判断、回答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教师必须改革学生单纯进行“写”的作业,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强,以动手、动脑为核心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广阔的空间里进行观察、实验、考察、采访、收集、整理、设计、制作发明等,这样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体验情感。如:以为学生在学完《种子变成芽》时,对豆子萌发“先生根还是先发芽”的问题产生疑惑,于是他就在课下设计了关于发芽豆实验的作业,经实验观察发现“原来豆子的发芽还是先生根后发芽”,再把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秘密与同学交流,共享成功的快乐。
5 教学评价的开放
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等功能。科学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全过程的,他重视的是评价学生的过程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以要放开教学评价,把师评与互评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求师生互相尊重,尊重每个人的自尊心,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别人的发言认真对待,认真听取,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对于不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同学之间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不但培养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和主动性,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多想一点、多说一点,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归纳概述时,做到互相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共同财富。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中,教师要放下架子,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和学生打成一片,融成一体,学生回答问题时无需举手请示,想说就说,可以站起来说,也可以坐着说,课堂气氛十分宽松、民主,而学生都紧张有,活而不乱,积极投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使每个学生在他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的锻炼,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开放式教学容易活跃气氛,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张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因为科学教学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索为目的研究活动,教师应为这种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科学家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的巅峰。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