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政管理学试试题库

来源:一二三四网
.

.

名词解释(10个):

1、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

科学。

2、 行政环境:P24 3、 行政组织:P68 4、行政法治:P305

5、行政管理部监督:P349 6、行政管理外部监督:P355 7、公共危机管理:P370 8、政府绩效评估P421 9、行政改革P451

10、行政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P196

简答题8个

1.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容和方法。P5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重点。P63 3、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区别。P71

4、公共预算如何影响公共部门运作。P150 5、行政伦理的功能。P285

6、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P308 7、审计监督的形式。P354

8、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措施。P364 9、公共危机预案的要素。P386 10、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P424 11、为什么要进行行政改革?P452

论述题8个

1、论述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8分)P30 2、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区别。P71 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8分)P130 4、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8分)P176 5、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及其利弊分析。(8分)P295 6、论述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配置的影响因素。(8分)P324 7、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P361 8、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P425

9、论述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P432 10、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展望。P466

jz*

.

.

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B 6.C 7.C 8.A 9.B 10.B

 1.领导活动的主体是( )。  A.被领导者 B.环境  C.领导者 D.体制

 2.强制性领导方式经常采用的方式是( )。  A.说服命令 B.激励命令  C.示命令 D.强制命令

 3.行政领导者将已经确定的执行计划通过命令、引导、沟通、监督等方式,切实落实到执行实践

中去,实现执行活动目标的过程是( )。  A.指挥活动 B.沟通协调活动  C.监督活动 D.控制活动

 4.行政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 )。  A.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B.领导班子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  C.同级领导之间的关系  D.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 5.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 )。  A.决断的能力 B.应变的能力

 C.洞察的能力 D.把握全局的能力

 6.某县税务局长违反规定指令下属滥收费,从行政领导者责任的角度看,该局长应承担( )。  A.政治责任 B.行政道德责任  C.法律责任 D.玩忽职守责任

 7.在抗洪救灾斗争中许多行政领导者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这属于( )。  A.激励式领导方式 B.强制式领导方式  C.示式领导方式 D.启发式领导方式

 8.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提出的领导者必备的三种技能是( )。             

A.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B.授权、用人和处事技能 C.组织、宣传和决策技能 D.激励、沟通和协调技能

9.领导者平时尊重工作人员的人格,注意积极的鼓励和奖赏,授予部属应有的权责,这种领导方式属于( )。

A.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B.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C.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D.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

10.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 )。 A.制 B.集中制

C.集中制 D.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多项选择题1. ABC 2. ABC 3. ABCD 4. ABCDE 5. CDE

jz*

.

.

 6. CDE 7.ACE 8.BCDE 9.ABCD 10.ABCD

 1.构成领导系统要素的有( )。

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环境  D.利益 E.法规

 2.行政领导的根本方式有( )。  A.实事 B.矛盾分析法  C.群众分析法 D.强制方法  E.说服方法

 3.按行政领导者作用于下属的方式,行政领导方式具体有( )。  A.强制式 B.说服式  C.激励式 D.示式  E.重人式

 4.在管理方格理论中,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领导方式,分别是( )。  A.贫乏性管理 B.乡村俱乐部性管理  C.任务型管理 D.团队型管理  E.中庸之道型管理

 5.领导权变理论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 )。 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 D.职位权利  E.任务结构

 6.从行政领导工作侧重的角度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具体有( )。  A.强制命令式 B.激励示式  C.以事为中心式 D.以人为中心式  E.人事并重式

 7.我国行政领导制度包括( )。  A.集中制  B.协商制

 C.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  D.人事制度

 E.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

 8.按照行政领导事务类型分,领导艺术主要有( )。  A.总体艺术 B.授权艺术  C.用人艺术 D.处事艺术  E.运时艺术

 9.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主要包括( )。  A.政治素质 B.知识素质  C.能力素质 D.心理素质  E.创新素质

 10.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的静态结构主要有( )。  A.年龄结构 B.知识结构  C.智能结构 D.气质结构  E.性别结构

 一、单项选择题

 1.B 2.D 3.D 4.C 5.D 6.A

jz*

.

.

               

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 BCD 3. ABCD  4. ABD 5. ABCD 6.ABE  1.阿伦·希克把政府预算的职能划分为( )。  A.计划 B.管理 C.控制  D.协调 E.指挥

 2.阿伦·希克认为公共预算包括的要素有( )。                   

A.资源发现 B.资源申请 C.资源分配 D.资源保护 E.资源利用

3.中国的一个完整的预算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

A.预算编制 B.批准 C.执行 D.审计和评估 4.政府预算支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人员支出 B.公用支出 C.办公费 D.项目支出 E.资源支出 5.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包括( )。

A.税收部门 B.海关 C.中国人民银行 D.各专业银行E.农业部门

6.地方政府收入预算的执行部门主要是( )。 A.税务部门 B.财政部门 C.社保部门 D.审计部门 E.海关

————————————————————————————-———— ————————————————————————————-———— 一、单项选择题1.A 2. D 3.C 4. C 5.A 6.C 1.下列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中,不在中国目前划分行列的是( )。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jz* 1.中国的预算年度为( )。

A.6个月 B.12个月 C.3个月 D.9个月

2.公共预算的审计作为预算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承担者是( )。 A.省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委员会 B.财政厅

C.发展改革委员会 D.审计厅 3.省级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机关是( )。

A.审计厅 B.中央政府 C.财政厅 D.省政府 4.对政府决算进行审查和批准的部门是( )。 A.司法部门 B.行政部门 C.立法部门 D.监督部门

5.政府决算审查的具体形式不包括( )。 A.自审 B.联审互查 C.上级部门审查 D.公

6.以下不属于基层单位决算报告按数字容进行划分的是( )。 A.决算数字 B.预算数字 C.会计数字 D.基本数字

.

.

 2.行政信息资源管理主要目标不包括( )。  A.实现行政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  B.实现行政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 C.实现行政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

 D.对社会及时发布大量有价值的行政信息,引导企业自主走向市场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方法的选项是( )。  A.简化法 B.统一法 C.排列法 D。组合法  4.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的学科理论是( )。  A.管理哲学说 B.系统方法说  C.管理过程说 D.管理活动说

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国家行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选项是( )。  A.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利用资源  B.推行市场化的政策取向

 C.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 D.完善行政信息政策法规

 6.主要工作是汇集信息,将提取的行政信息进行汇合、集中,这属于行政信息资源采集的(  A.准备阶段 B.综合整理阶段  C.实施阶段D.评估阶段 

 二、多项选择题1.AB(2DF: 2.BD 3.ABCDE 4.ABCD  5.ACDE 6.ABCDE

 1.行政信息公开原则包括( )。

 A.合法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真实性原则  D.利益平衡原则和不收费原则 E.责任原则

 2.信息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等活动的行政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主要包括( )。  A.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B.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 C.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D.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 E.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 3.行政信息资源采集的渠道包括( )。

 A.行文渠道 B.媒体渠道 C.机构性渠道  D.制度性渠道 E.个人渠道  4.行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包括( )。

 A.机制框架 B.经济框架 C.建设工程框架  D.建设容框架 E.建设工程验收评估框架  5.行政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是( )。  A.调查法 B.实验法

 C.检索法 D.与会法E.观察法

 6.行政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容框架包括( )。  A.行政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 B.行政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 C.行政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 D.行政信息法制制度

 E.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

 ——————————————————————————————————— 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j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B 7.A 8.B 9.B 10.B

1.公共政策问题同其他问题一样都源自( )。 A.社会期望 B.客观社会现实 C.价值判断 D.主观愿望

2.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围进行界定的方法是指( )。 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边界分析 D.规分析

3.在政策分析中,根据过去、现在的相关信息,探求和推测政策分析工作所关心的领域在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这里所遵循的是( )。 A.协调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4.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因与外因、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考虑,这里所遵循的是( )。

A.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一

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环节是( )。 A.公共政策执行 B.政策评估

C.政策制定 D.政策决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政策评估的前提与依据是( )。

A.政策目标 B.政策结果 C.政策执行过程 D.评估标准

8.运用理论演绎、模型、假设验证、客观数据、比较方法和严谨的统计分析的方法是( )。 A.实体方法 B.逻辑实证方法 C.计量经济学方法 D.历史分析法

9.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是( )。 A.公共政策问题确定 B.公共政策的抉择 C.政策方案的制订 D.政策合法化

10.政策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称为( )。 A.公众议程 B.政府议程 C.非公众议程 D.正式议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 3.ABCDE 4.ABCDE 5.ABCD

6.BD 7.ABC 8.BCDE 9.ABCD 10.DE 1.政策过程包括( )。

A.政策议程建立 B.政策方案形成 C.政策决定 D.政策执行 E.政策评估

2.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有( )。 A.外在发动型 B.政治动员型 C.在发动型 D.系统议程 E.政府议程

j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 )。 A.政治领袖 B.民意代表

C.大众传媒 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E.政府部门

4.政策方案制订的原则有( )。 A.信息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E.可行性原则 5,政策执行的主体一般有。

A.各级政府行政部门 B.立法司法机构

C.中介组织 D.社区组织 E.盈利组织 6.从评估形式的组织上看,政策评估分为( )。 A.外部评估 B.正式评估

C.部评估 D.非正式评估 E.总体评估 7.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 )。

A.政策决定因素 B.政策资源因素 C.政策环境因素 D.政策评估因素 E.政策分析因素

8.政策资源因素包括( )。 A.决策人员 B.执行人员

C.执行经费 D.执行机构 E.执行保障 9.政策合法化的容有( )。 A.决策者及其权力合法化 B.决策程序合法化

C.容合法化 D.容法律化 E.人员合法化

10.依据评估机构的地位来区分,政策评估可分为( )。 A.事前评估 B.事后评估

C.事中评估 D.部评估 E.外部评估

————————————————————————————————————————————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A

1.作为判断行政行为是否正当的价值标准,公共权力运行的价值基石和道德基础是( )。 A.国家利益 B.公共利益 C.公共财产 D.国家财产 2.行政伦理的核心是( )。

A.程序公正 B.效率

C.符合法律规 D.效率与公平兼顾

3.主导行政伦理规、体现行政伦理特质的核心理念是( )。 A.效率 B.责任 C.公平 D.公正 4.行政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是( )。 A.公平与正义 B.公平与效率

C.正义与效率 D.公平、正义与效率 5.行政伦理困境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 A.责任冲突 B.利益冲突 C.角色冲突 D.权力冲突

j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DE 4.ABC 5.ABCDE 6.ABDE

1.行政伦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诸多层面的要素所构成,包括( )。 A.观念形态 B.实践形态 C.准则评估形态 D.法治意识形态 E.理论形态

2.库珀在《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将人们进行伦理思考的方式界分为( )。 A.情感表达层次 B.道德规则层次 C.伦理分析层次 D.后伦理层次 E.法律规层次

3.公共利益在行政伦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它的评价功能,包括( )。 A.公共利益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各种社会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平衡性与一致性 B.维护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主要的实体容

C.公共利益能超越不同利益主体和地域,对社会中的不确定人或团体产生普遍的非特定的影响 D.公共利益是判断公共行政行为是否正当的价值标准 E.行政伦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4.公共责任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普遍性 B.义务性 C.约束性 D.资源性 E.社会性

5.行政伦理的功能主要有( )。

A.中介功能 B.规与约束功能 C.教育与塑造功能 D.保证与激励功能 E.国家认同和居民凝聚功能

6.新公共行政提出的公共行政的4个基本过程是( )。 A.分配过程 B.整合过程 C.管理过程 D.边际过程 E.情感过程

————————————————————————————————————————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A 1.法治的核心理念是( )。 A.运用法律约束公共权力

B.运用法律进行公共事务管理 C.运用法律确认财产权利 D.运用法律调解民事纠纷

2.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公共行政存在的主要研究途径不包括( )。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 C.经济途径 D.法律途径

3.既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又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保障的是( )。 A.有法可依 B.法治行政 C.必究 D.执法必严

4.法治行政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 )。 A.建设法治政府 B.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C.完善国家相关法律 D.严格执行法律

5.既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所提出的理论,又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的是( )。

j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人权论或权力制约论 B.分权制衡论 C.中央集权论 D.社会契约论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D 3.ACE 4.ABCD 5.ABCD 6.A:BCD 1.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行政管理的主要研究途径有( )。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

C.法律途径 D.政治经济途径 E.国家社会关系途径

2.我国的行政立法包括( )。

A.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立法 B.职权立法 C.基本社会关系立法 D.授权立法 E.民事关系立法 3.法律意识包括( )。

A.法律至上意识 B.管理意识 C.责任意识 D.效率意识 E.服务意识

4.我国行政立法体制的模式有( )。

A.中央集权模式 B.地方分权模式 C.集权的分权模式 D.分权的集权模式 E.地方自主立法模式

5.法治行政的原则包括( )。

A.法律优先原则 B.程序公开原则 C.权力监督原则 D.法律救济原则 E.人人平等原则

6.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机关包括(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C.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E.地方具行文市人民政府

————————————————————————————————————————————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A 6.D

 1.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观点的思想家是( )。        

A.卢梭 B.孟德斯鸠 C.霍布斯 D.洛克 2.分权制衡理论又称为( )。

A.分工理论 B.人权理论 C.权力制约理论 D.社会契约理论 3.《政府论》的作者是( )。

A.卢梭 B.孟德斯鸠 C.霍布斯 D.洛克 4.系统提出人权论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是( )。 A.卢梭 B.孟德斯鸠 C.霍布斯 D.洛克

jz*

.

.

 5.既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所提出的理论,又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

理论成果的是( )。

 A.人权论或权力制约论 B.分权制衡论

 C.中央集权论 D.社会契约论  6.不属于我国的公共行政部监督体系的基本形式的是( )。  A.一般监督 B.专门监督  C.特种监督 D.个别监督 

 二、多项选择题

 1.ABD 2.ABCE 3.ABCD  4.ABCDE 5.ABCDE 6.ABCD

 1.洛克在《政府论》中把国家公共权力分为( )。 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 D.外交权 E.监督权

 2.社会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 )。  A.户梭 B.斯宾诺沙 C.霍布斯  D.亚里士多德 E.洛克

 3.公共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一切公共部门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和一切公共行政活动,其容主要有( )。  A.监督公共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 B.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 C.监督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  D.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

 E.监督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 4.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有( )。  A.损害被管理对象的合法权益  B.助长官僚作风

 C.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 D.滋生腐败

 E.形成不良社会风气

 5.审计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权限包括( )。  A.调查权 B.强制权  C.建议权D.出具审计意见  E.作出审计决定权

 6.属于充分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的必要因素的有( )。  A.强化人民监督的法律保障

 B.进一步提高公共行政机构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 C.继续加强信访举报工作

 D.科学推行群众评议、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等制度

 E.加强新闻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舆论的监督权、审稿权等

 ———————————————————————————————————————————  一、单项选择题

 1.A 2.D 3.C 4.A 5.B 6.D  1.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可以分类,下面属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是( )。  A.核与辐射事 B.生物灾害

 C.动物疫情 D.经济安全事件

 2.下面不属于公共危机的特征的是( )。

jz*

.

.

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高度不确定性  C.影响的社会性 D.不可预测性

 3.公共危机发展演变的过程也可以笼统地分阶段,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公共危机发展演变的阶段

( )。

 A.前兆阶段 B.紧急阶段  C.危机利用阶段 D.危机解决阶段

 4.构成公共危机决策机制的决策主体包括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系统,只是由最高行政首脑及其身边的

高级助理和少数核心部门的负责人构成的是( )。  A.中枢决断系统 B.参谋咨询系统  C.协调系统 D.信息收集系统  5.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主要公利不包括( )。  A.不可克减的基本人权 B.弹劾权

 C.紧急救助请求权 D.补偿和赔偿请求权  6.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具体原则是( )。  A.法治原则 B.应急性原则  C.基本权利保障原则 D.主动性和防性原则 

 二、多项选择题

 1.ABCDE 2.ABCE 3.ABCD  4.ABCDE 5.ABC 6.ABCD

 1.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 )。 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公共危机预报

 C.危机监测 D.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 E.信息沟通

 2.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监测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  A.信息收集子系统 B.信息加工子系统  C.决策子系统 D.信息咨询系统  E.警报子系统

 3.公共危机的蔓延阶段公共行政者应该在危机管理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改善危机情境的控制技能和策略

包括( )。

 A.危机中止策略 B.危机隔离策略  C.危机消除策略 D.危机利用策略  E.危机警报策略

 4.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具有的特点是( )。  A.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边缘性  B.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

 C.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  D.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  E.法制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苟性

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 A.法治原则 B.应急性原则  C.基本权利保障原则 D.主动性原则  E.防性原则

 6.行政紧急权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受到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 A.围规制 B.程度规制 C.程序规制  D.目的和条件规制 E.强制性规制

j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D 6.A 7.C 8.A 9.C 10.B 1.办公室是各级行政机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的重要部门。这表明了办公室工作性质的( )。 A.政治性 B.综合性 C.服务性D.事务性

2.房产管理之所以是机关生活后勤管理中的重要构成,最为关键的是因为( )。 A.房产具有市场交易性 B.房屋价值居于固定资产首位 C.厉产具有福利性 D.房屋分配体现后勤管理权

3.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涵变化表明,后勤服务社会化要以市场交换的方式取代( )。 A.资产多元化模式 B.职工收入分配单一化模式 C.经营手段多样化模式 D.供给制模式

4.办公室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办公室具有更强的( )。 A.政策性 B.政治性 C.综合性 D.服务性

5.公文处理包括发文处理与收文处理,下列项目中属于发文处理的是( )。 A.拟办 B.立卷 C.承办 D.签发

6.公文处理包括发文处理与收文处理,下列项目中属于收文处理的是( )。 A.注办 B.核稿 C.注发 D.校对

7.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多种功能,视频信息的处理属于( )。 A.文字处理功能 B.文件处理功能 C.图像处理功能 D.声音处理功能

8.后勤管理的主要任务通常有五类,车辆管理属于( )。 A.物资管理 B.生活后勤管理 C.财务管理 D.接待工作管理 9.办公自动化的核心是( )。

A.区域信息网 B.数据处理终端系统 C.人机关系 D.网络通信技术

10.塑拿室信息处理工作的容很多,但其工作的重点主要应放在 )。 A.实现无纸化办公 B.辅助领导决策 C.提高文件处理速度 D.协调部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DE 4.ABCDE 5.BCD 6.ABCDE 7.ABC 8.BCDE 9.ACDE 10.ABCDE

1.办公室日常性工作,也称为程序化工作,它主要包括( )。 A.公文处理 B.会议工作 C.印章管理 D.后勤管理 E.机要工作

2.办公室的信息处理,就具体工作而言主要包括( )。 A.调查研究 B.简报编写 C.资料统计 D.新闻发布 E.电讯业务

3.文书档案工作是办公室的基本任务,其中文书立卷归档的步骤有以下环节( )。 A.编写案卷标题 B.卷文件编号 C.填写卷目录 D.填写案卷封皮

j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编制案卷目录

4.办公室的印章管理包括印章的( )。

A.掣制 B.颁发 C.保管 D.使用 E.销缴 5.办公室的综合协调工作包括( )。

A.提供决策方案 B.工作任务的协调 C.管理事务的协调 D.领导关系的协调 E.承担决策事务

6.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 )。 A.局部信息网 B.文字处理中心 C.会议视频系统 D.个人电脑 E.电子归档与检查系统

7.机关后勤包括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服务后勤管理和生活后勤管理,其中生活后勤管理包括以下容( )。

A.房产管理 B.食堂管理

C.环境管理 D.财务审计管理 E.医疗卫生管理

8.机关后勤包括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服务后勤管理和生活后勤管理,其中服务后勤管理包括以下容( )。

A.房产管理 B.车辆管理 C.水电管理 D.幼儿园管理 E.医疗卫生管理

9.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现,使后勤服务的涵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在于( )。 A.资产多元化 B.后勤部门与行政机关分离化 C.经营方式多样化 D.职工收入分配市场化 E.市场交换方式取代供给制模式

1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由以下项目构成( )。 A.文件处理功能 B.图像处理功能 C.声音处理功能 D.信息查询功能 E.网络通信功能

———————————————————————————————————————————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A 5.A 6.B 7.D 8.B 9.A 10.B 1.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直接受到的启发来自( )。 A.学校绩效管理 B.社团绩效管理 C.军队绩效管理 D.企业绩效管理 2.绩效是效率和( )的总和。

A.数量 B.效能 C.成本 D.时间 3.公共行政的效益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时间跨度,可以将其分为近期效益、中期效益和( )。 A.宏观效益 B.微观效益 C.远期效益 D.间接效益

4.依据考核主体的特性,可以将绩效考核对象划分为组织和( )。 A.个体 B.集体 C.公民 D.领导

5.就绩效考核而言,新公共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顾客和( )导向。 A.结果 B.过程 C.投入 D.分权

6.绩效管理在强调为外部主体负责,具体是指对( )负责。

j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领导 B.公民 C.党派 D.权力机关 7.绩效沟通的方式分为正式与( )两种形式。 A.纵向 B.横向 C.双向 D.非正式

8.在绩效考核中,绩效信息管理包括绩效信息的收集和( )。 A.检查 B.分析 C.检验 D.报告 9.绩效管理的循环是从( )开始的。 A.绩效计划 B.绩效报告 C.绩效测量 D.绩效分析

10.对于绩效评估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政府的产出( )。 A.无形 B.难以量化 C.直接 D.间接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 3.ABC 4.ABCDE 5.ABCD 6.AB 7.ABCDE 8. AB 9. ABCD 10. ABCDE

1.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容( )

A.公共行政的成本 B.人员的工作效率 C.政府部门的产出与效益 D.领导的素质 E.公共行政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2.绩效管理的功能是( )。

A.绩效计划与实施 B.绩效考核 C.绩效反馈与改进 D.绩效分析 E.人员奖惩

3.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意义是( )。 A.为新公共管理模式提供了支撑 B.有利于政府部门形成竞争机制 C.为新公共管理提供了管理工具 D.为人员奖惩提供了依据 E.有利于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

4.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价值目标是( )。

A.经济 B.效率 C.效能 D.公平 E. 5.政府部门的绩效指标分为哪四个方面( )。

A.业绩 B.效率 C.效能 D.成本 E. 6.公共行政的成本指标由哪两个具体指标构成( )。 A.政府部门占用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B.政府部门的支出 C.时间

D.办公费用 E.接待费用

7.360度考核法的考核主体由哪些主体构成( )。 A.部顾客 B.外部顾客

C.上级 D.下级 E.同事 8.系统绩效考核技术由哪些方法构成( )。 A.关键绩效指标法 B.平衡记分卡法

C.顾客满意度法 D.360度法 E.自我评价法 9.绩效改进和导入主要包括( )。

jz*

.

.

              

A.绩效沟通

B.设定绩效改进目标 C.设定能力发展指标

D.缋效改进和导入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E.绩效分析

10.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 A.绩效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 B.绩效指标的设定存在问题 C.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D.绩效管理重评估,轻过程

E.绩效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法定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D 5.A 6.D 7.A 8.A 9.C 10.C 1.《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的作者是( )。

 A.戴维·伊斯顿 B.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 C.赫伯特.西蒙 D.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  2.1991年开展“市民宪章”运动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 C.法国 D.日本

 3.1993年,由政府的运行评议委员会(也称全国绩效评审委员会,即NPR)提出“重塑政府”改革方案

的国家是(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4.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一代理、伙伴协作、绩效评定和( )。 A.价值分析 B.网络技术 C.线性技术 D.合同承包

   

 5.我国“大部制”改革开始于( )。  A.1998年 B.2004年  C.2008年 D.2010年

 6.当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所追求的“三E”标准是经济、效率和( )。         

A.公平 B.回应 C.责任 D.效益

7.将城市地铁交由民营公司经营属于当代政府治理新工具中的( )。 A.市场化工具 B.工商管理技术 C.社会化手段 D.目标管理工具

8.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定,允许公司出售经政府许可但未用完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给其他公司,这种做法称为( )。

A.产权交易 B.用者付费 C.部市场 D.放松管制

9.政府治理的社会化手段包括( )。 A.顾客服务 B.民营化

jz*

.

.

  C.志愿者服务 D.流程再造

10.从组织变革的容来看,推行政务信息化、实行电子政务的措施属于组织变革类型的( )。  A.产品和服务变革 B.能力变革

 C.技术变革 D.人力资源变革 

 二、多项选择题

 1. ABC 2.ABCD 3. BCD 4. ACD  5.ABCDE 6. ABCD 7. ABC  8. BCDE 9. ABCDE 10. ABCDE  1.当代行政改革的基本类型有( )。  A.调适型 B.转轨型  C.发展型 D.突变式  E.渐进式

 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该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  A.行政机构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关系  B.价值层面改革和工具理性的关系  C.中央和地方政府改革的关系

 D.自上而下改革和自下而上改革的关系  E.国关系与国际关系

 3.西方国家优化政府职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 A.民营企业国有化 B国有企业私有化  C.公共服务市场化 D.政府业务合同化  E.政府管理微观化

 4.现代行政管理精神主要包括( )。  A.主权在民思想 B.思想控制思想  C.效率思想 D.法制思想  E.专制思想

 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府改革的重点是( )。  A.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B.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C.推行电子政务 D.强化社会管理  E.加强公共服务

 6.欧文.E.休斯认为公共部门变革是受到一些紧迫问题的影响,这些紧迫问题是(  A.对公共部门的抨击 B.经济理论的变革  C.私营部门的变革 D.技术变革  E.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

 7.以下理论中对行政改革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 A.公共选择理论 B.委托/代理人理论  C.交易成本理论 D.价格理论  E.剩余价值理论

 8.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全能政府 B.建设责任政府  C.建设效能政府 D.建设法治政府  E.建立服务型政府

 9.行政改革的容包括( )。

 A.行政责权的划分 B.行政职能转变

C.人事制度、领导制度改革 D.行政方式改革

jz*

)。 .

.

      

E.行政运行机制改革

10.西方政府改革中,公务员改革的主要容有( )。 A.精简人员,加强公务员定员管理 B.放松规制,实行柔性化管理 C.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 D.绩效评估制度 E.灵活的付酬制度

j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