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妈妈在单位人缘好。 改为否定句:我妈妈在单位人缘难道好吗? B.为这件事老师批评了我们。改为被动句:为这件事我们被老师批评了。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C.你可以替我请假吗? 改为祈使句:请你替我请假。 D.难道我们不应该奋斗吗? 改为陈述句:我们应该奋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专业知识部分。(50分)
1、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直截.了当(jiē) 高官厚禄.(lù ) 生息繁衍.(yǎn ) 受益匪.浅(fēi ) B.烟熏火燎.(liáo) 翩.翩起舞(piān) 完璧.归赵(bì ) 孜.孜不倦(zī ) C.竭.尽全力(jié) 雍.容典雅(yōng) 礼尚.往来(shǎng) 龇.牙咧嘴(cī ) D.恰如其分.(fèn ) 气喘吁吁.(xū ) 负荆.请罪(jīng)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词语中有共同点的一组是( )。 A.拾金不昧 弄虚作假 见义勇为 视死如归 B.温文尔雅 仪态大方 金碧辉煌 气宇轩昂 C.情投意合 相见恨晚 形影不离 一目了然 D.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3)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真的落后吗? 说在七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那些“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斗士们对这一问题还不能慷慨回答的话, ,作为他们的子孙们,我们 可以理直气壮而又毫不迟疑地回答:汉字并不落后,汉字 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文字之一。
A.如果 那么 则 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却 不只 并且 C.如果 那么 则 不仅 而且 D.即使 然而 却 不但 也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A.无比激动的心情使我再也写不下去了。 B.使我无比激动的心情再也写不下去了。 C.写到这里,我无比激动,再也写不下去了。 D.写到这里,我无比激动的心情,再也写不下去了。 (6)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一项是( )。
A.官渡之战 B.负荆请罪 C.草船借箭 D 三顾茅庐 (7)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的诗人是( ) A、崔颢 B、杜牧 C、李商隐 D、卢照邻 (8)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大民间传说是( )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牛郎织女》 《姜太公钓鱼》 《白蛇传》 B、《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白蛇传》
C、《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姜太公钓鱼》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D、《女娲补天》 《孟姜女》 《白蛇传》 《桃园三结义》 (9)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项是( )
A、菩萨蛮 B、卜算子 C、忆江南 D、长歌行 (10)下列字中,韵尾不同的是( )。
A.南 B.真 C.宠 D.近 2、填空。(10分)
(1)西塞山前白鹭飞, 。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 (2) ,人情练达即文章。 (3)纸上得来终觉浅, 。 (4) ,笛弄晚风三四声。
(5)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段和结尾段运用了 的写法;《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按着 顺序写的。 3、判断。(5分)
(1)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作家是安徒生。 ( ) (2)放学后,李宁和王强一起回家,他对他说:“中国申奥成功,我可高兴了!”这是一个病句。 ( ) (3)《凡卡》这篇课文是按“作者的叙述、写信的内容、乡下生活的回忆”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 )
(4)《学奕》中的“奕秋”是指两个孩子秋天学奕。 ( )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 ( ) 4、阅读。
〔一〕生活(15分)
①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 )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 )它。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 )水喝了。
②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③君王与乞丐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④[ ]那些最渴的人[ ]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píkějiāojiā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⑤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kǒugānshézào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⑥可是,另外一个人,[ ]他坐在树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 ]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⑦为什么呢?因为 ,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⑧无论什么人, ,他就永远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2分) píkějiāojiā kǒugānshézào ( ) ( )
(2)在第①自然段的( )中填上恰当地表示取水的词语。(不能重复)(3分) (3)在第④第⑥自然段的[ ]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 (4)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写出品不出这水的原因。(2分)
(5)根据自己的体会把第⑧自然段补写完整。(2分) (6)这篇短文给你生活上怎样的启发?(2分)
(二)他要感谢那只手(10分)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包括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2分)
。 (3)在第8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2分)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2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课标案例部分。(50分)
1、填空。(18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 )的( )、( )课程。(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2)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 )和(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 )和学习中的( )活动以及( )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3)课程标准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4)五六年级学生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字。
(5)写作教学应贴近( ),让学生( ),乐于表达。 2、判断。(4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 (3)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4)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 ( ) 3、选择。(4分)
(1)阅读是学生的(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应鼓励学生( )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3)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4、请你对下面案例做简要分析。(24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4分)
(2)《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断。(10分)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处境危险。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段,想一想,小男孩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 )下腰去,( )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 )回大海。)
师:谁能来填空?
生:小男孩把小鱼使劲地扔回大海。 师:注意,填准括号里的词。谁能来? (学生对照课文将句子补充完整。)
师:请你们在书上把这三个动词用括号括起来。 (学生分别在书上把“弯、捡、扔”标出。)
师: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边读边做动作,体会小男孩是怎样救小鱼的。 (在学生自读后,教师三次引读,带领学生读第2自然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共50分。
1、每题1分,计10分。(1)D (2)D (3)C (4)A (5)C (6)B (7)D (8)B (9)D (10)C
2、每题2分,计10分。(1)桃花流水鳜鱼肥 (2)世事洞明皆学问 2、每题1分,计4分。 √ ⅹ ⅹ √ 3、每题1分,计4分。 A A B D
4、(1)14分。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3)绝知此事要躬行 (4)草铺横野六七里 (5)前后照应 事情发展 3、每题1分,计5分。(1)√(2)√(3)×(4)×(5)× 4、〔一〕15分。(1)每空1分,计2分。疲渴交加 口干舌燥 (2)计3分。盛(喝 装) 喝(盛 装) 捧(掬) (3)每句2分,计4分。只有……才…… 尽管……也……
(4)计2分。没有旅行者和牧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
(5)计2分。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6、计2分。略 〔二〕10分(1)计3分。— 、 、 , : “ ? ” “ , 。 ” 。 (2)计2分。指小道格拉斯从老师的手上,感受到老师对它的关心、体贴和爱护。
(3)1分。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4)每空1分,计2分。插叙 点明中心
(5)计2分。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与别人。 二、共50分。
1、(一)每空1分,计18分。
(1)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综合性 实践性 工具性 人文性 (2)交际工具 信息载体 人类文化 工作 听说读写 文学 (3)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300 100万 (5)学生生活 易于动笔
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10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住小男孩的动作,抓住“弯、捡、扔|三个动词进行强调。但是,在教学中仅仅关注三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应注意这段话呈现的完整画面,应将动词和对它的修饰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体会小男孩为救小鱼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执着。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阅读生成,只注意了对于动词的提示,破坏了阅读的整体感,忽略了学生读书时的独特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