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专业: 试卷所需时间 120 分钟 试卷总分100 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 )1.行政法是有关行政法规的总称。 ( )2.行政规章在我国属于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 )3.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采取的非权力性职权行为。
( )4.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必须完全合理,否则即属滥用职权行为。
( )5.行政相对人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认为权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 ( )6.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非行政机关组织体也可能成为行政主体。 ( )7.行政机关不可能成为行政相对人。 ( )8.行政奖励行为是一种依申请行政行为。
( )9.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履行行政职责,但可以放弃行政职权。 ( )10.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听证会程序。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现代行政法控权理念的前提假设是( ) A.人性有弱点 B.行政官员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行政公务员是善恶分明的道德人 2.根据传统理论,行政拘留属于( ) A.人身罚 B.能力罚 C.精神罚
3.( )是自然人成为行政人的必要条件之一。 A.16岁以上 B.中国公民 C.从未犯过罪 4.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
A.特定的民事争议 B.所有的行政争议 C.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
5.司法局干部张某向司法局报名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司法局以本局有规定
(规定为:为稳定队伍,本局干部一律不得考律师)为由,拒绝张某报名。张某在本案中属于( )
A.内部相对人 B.外部相对人 C.即是内部相对人又是外部相对人
6.国务院依照《国家赔偿法》第29条“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制定的《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是( )
A.职权立法 B.授权立法 C.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的结合
7.行政征收是行政主体( )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A.强制无偿取得 B.强制有偿取得 C.先赔偿再取得 8.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一方享有的“特权”是一种( )。 A.可以随意处置的权利 B.必须依法行使的权力 C.需经相对方同意方可行使的权力
9.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后,对行政行为本身来说,行政主体可能承担( )的行政法律责任。
A.行政赔偿 B.撤销违法 C.被通报批评
10.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A.3个月 B.6个月 C.2年
三、法律咨询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如何判断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合理性。 2.诚信原则能成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吗? 3.为什么行政法应当是控权法?
4.《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必须经过(正式或非正式)听证程序的规定,究竟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中国·私人承包治安管理权案】据《宁波日报》2003年1月1日报道,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明伦村村民张伟忠经过公开竞标,以2.52万元的价格,拿到了该村
第 1 页 共 3 页
2003年度安全防范工作的承包权。这是当地领导针对农村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以及村民对治安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全国尚不多见。此前,五乡镇综治办、派出所起草了安全防范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细则,如工作目标、具体工作任务、奖惩措施和组织管理等,并决定村安全防范工作承包人采取公开招标方法产生。 在广泛发动之后,明伦村20多位村民报名要求竞标2003年村治安防范工作。经过激烈竞争,明伦村村民张伟忠以最接近标底2.52万元的价格获得承包权,他当即在安全防范承包责任制的协议书上签了字。协议要求2003年明伦村治安、刑事案件允许发案基数为12起。每多发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扣现金1000元,每少发一起案件奖现金200元,私房出租漏管、暂住人口登记做证未达标准的,发现一起要扣5元到50元不等的现金;夜间巡逻未达规定要求的,发现一次扣现金20元;年终测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低于标准的,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100元;高于标准的,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奖100元。治安承包责任制实行队长负责制,队长(承包人)可以自行组织人员,但被组织人员素质须经派出所审核。承包人要遵守有关规定。
传统行政法学理论认为行政权具有不可处分性特征,本案的的发生是否构成了对这一理论的挑战?
2.原告:宇宙公司 被告:宙斯县工商局
原告诉请法院:(1)确认被告强制扣押原告食堂财产的行为违法;(2)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被告的扣押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5000元,误工损失7000元,并向原告赔礼道歉。
原告陈述:2000年12月1日,被告派员以原告职工食堂未办理营业执照为由,在未出示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强制搬迁原告食堂财物,在原告职工阻止下未果。12月3日,被告再派工商人员五、六十人,分乘几辆车第二次赴食堂扣押、搬迁财物。原告一再解释这是职工食堂,不是对外营业饭店,被告仍强行搬迁。后在原告职工抗议下,被告离开现场。因被告采取违法强制措施,已造成原告财物直接损失达5000
元;又由于被告的违法行为,原告单位停业半天,危及企业出口任务的顺利完成。原告还认为,即使有无照经营行为,也是承包人魏常时的事,不能搬我食堂的东西。
被告答辩;原告所述事实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事实是12月1日上午9时许,我局开展“清理无照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当查到原告处时,其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我局正依法实施查扣非法经营工具时,原告厂长带领职工阻挠。12月3日下午3时许,我局巡查人员在正常巡查中,发现该店仍照常开门营业。执法人员先出示证件,再要求店主提供有效营业执照,在店主无法提供后,即令其停止营业,并根据《XX省取缔取无照经营条例》第七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无照经营时,可按规定程序行使下列职权:……(三)检查与无照经营有关的场所、物品,查封、扣押与无照经营有关的资料、物品、设备、工具等财物”)对店中有关经营工具实施暂扣,因原告阻挠未果。我局扣押行为尚未成立生效,由于扣押正准备开始时,原告大打出手,致使无法实施扣押措施,原告的这些经营工具仍处于自由状态。
法院审理查明:2000年12月1日,被告巡查中发现原告公司有一处街面房(约15平方米)似饭店,并有客人就餐。被告要求原告出示营业执照,原告承包人魏常时无法出示,被告即采取扣押措施,其中冰箱、冰柜已搬上汽车,后因原告阻挠无法完成扣押行为。12月3日,被告发现原告又在无照经营,准备采取扣押行为时因原告人多施暴阻止仍未成功。案件受理后,被告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匿名举报记录单,11月29日巡查时的检查笔录(缺少见证人签字),12月1日、3日的检查笔录(缺少见证人签字),12月1日立案审批表1份,12月1日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1份,12月6日向李某取证的材料(李XX证实在11月曾两次在此店就餐并付款,但李某拒绝到法院作证)。原告在庭审期间提供了魏常时承包该食堂的证据,冰箱、冰柜属该公司所有的证据和受损后修理的费用清单。
问:(1)谁是本案的行政相对人和行政主体?
(2)本案被告的行政为是否已经成立?请运用具体行政行为成立要件理论展开分析。
如果成立,它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还是行政强制措施?
第 2 页 共 3 页
行政法试卷B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7 ( × ) 8 ( × ) 9 ( × ) 10(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 3、B 4、A 5、C 6、B 7、B 8、B 9、B 10、C 三、法律咨询题 1.主观判断法; 过程判断法; 结果判断法; 比较判断法。
2.在行政法上,诚信原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应本着诚实信用精神,以诚实信用的方法进行行政活动,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正当合理信赖利益给予保护。该原则具备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所必须具有的“法律”性、“特殊”性和“基本”性要求。
3.行政权的自由裁量性;人性的弱点。 4.便于行政主体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体现对相对人的人格尊重;
有利于相对人了解行政行为的内容,改善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 释放相对人的不满,安定社会。 四、案例分析题 1. 是个挑战。
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只是一个理论假设。
刑事领域的辩诉交易制度表明本案的实践具有理论上的可接受性。 2.①行政相对人宇宙公司。
第 3 页 共 3 页
②行政行为已经成立。首先,行政主体存在;其次,行政权已经运用。本案中的扣押行为属于工商机关行使的一项典型的行政权力;再次,法律效果存在。本案中行政行为的作出实际上已经导致了特定相对人法律地位的变化;最后,表示行为明确。
该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理由见书中“行政强制措施”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