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高中你们可能会对高中学习不适应,可能有几点:①英语的单词背了容易忘。②英语开始系统的讲语法了。其实英语语法的逻辑性很强的,你务必把其中的逻辑理解透彻——在这方面不要怕花时间,学好语法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是很有好处的。③数学、物理等理科比初中的时候难很多,有不少同学刚开始成绩会很难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务必要做到“透”和“熟”。比如我当时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在练习册上列了很多规律,我就把每一条规律的推导过程都搞清楚,并在脑海里面不断演示,最后把书合上后能把每一条规律和推导过程都默背出来。④语文的教学和考试模式没有见过。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和初中有很大不同,有影响是你在高中以前在文学上的积累和作文的训练。而高中的语文考试基本是以高考为摹本的,高中课堂学习除了古文和诗词部分有用,白话文的用处不大——下功夫的地方在课本之外。面对全新教学和考试的方式,你们务必要弄清高考是怎么考的,针对他的考试内容学——不过也要清楚,积累性的知识适合早学,训练性的东西应该放在高三。建议你们买一本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但是它可以告诉你语文该学些什么,指导你入门,而且本身这本书还蛮好看的。事实上还有《文言文知识手册》、《数学知识手册》、《物理知识手册》,这一套书都很好,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 1、尽早弄清高考是怎么回事
上高中要尽早弄清高考是怎么个考法,各科的题型是怎么样的,还要大致知道高三的学生为应付高考大致要做什么样的训练,这样你的努力就会有针对性,有些原本是高三才做的又适合在高一高二做的工作你就可以先做了,把高三宝贵的时间腾出来花在使自己进一步提高的努力上。比如从高一开始,你就可以开始有计划地背四级的词汇,如果你对背单词感觉很好,你不妨在高二把六级词汇背完,这样对提高你的英语高考成绩绝对大有裨益——而这些工作你是不可能用高三来做的。比如语文是在高二才讲诗词,而文学这方面的积累其实在高一就可以大规模进行了——大把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在无所事事中浪费掉实在可惜。
2、如何上课?这个问题分四个部分来讲:预习、上课、复习、练习。 首先讲预习:预习要大概浏览第二天所讲课的内容,大致知道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把遇到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先解决了,再在课上课后集中解决剩下的问题。个人认为做到这样就足够了。但是特殊时期为了特定的目的,比如你想在课上表现得出色一点,你可以预习得深入一点,把问题都自己解决了,还可以揣测老师讲课会涉及到什么内容——比如说第二天讲语文的诗词,你可以把涉及到的诗人的生平,历史背景,诗的历史背景,同时代的人和事都了解一下——到上课的时候,你就可以表现得反应敏捷,学识渊博了——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果平时上课都要预习成这样,所花的总劳动时间太长了,效率肯定要打折扣,这是得不偿失的。而同时,前面讲的超前学习也是一种预习,其实学数学用超前学习的方式来预习效果可能很不错。
上课:上课基本要专心听讲,这不是说上课一律要专心,但是专心可以打折扣,而是说根据不同的课专心的程度不同。上新课,尤其是信息量大的课,最好精力要高度集中,集中到什么程度呢?要做到这样:脑袋高速运转,尽可能(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想到的问题,与老师形成深入的互动,很多时候要想到老师前面去,在老师还没有提出问题之前你就要知道老师会问什么,这样老师一提出问题你马上就能说出答案,你的表现就会表现得出类拔萃,而且你上课的效率也会很高。这是我从初中养成的习惯,也是我惯用的一点小小的“诡计”,但是这绝对对自己的学习和老师授课都有好处,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训练达到的。而上课如果信息量不大,或是老师讲的自己都懂了,可以考虑一心两用,在听课的同时搞自己的。但这样做要注意两点:一、心要两用意味着你要随时注意老师是不是讲到新的东西,不要一心全用到自己肚子搞的那部分去了,因为老师很多时候都会不经意讲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二、上理科和英语新课坚决不能一心二用,否则上课没有学好课后再补会花你更多的时间,效果还不好。
复习:这里讲的是平时的课后复习。每天上完课以后,要把各科都复习一遍,着重做到把知识点都搞透彻,遇到任何不懂的东西都要想方设法搞懂,这样你的基础才扎实。有必要的知识点在搞透的基础上还要搞熟,比如我前面说过的复习物理的方法——把知识点和推导过程在脑袋中演示并默背出来(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图象)。其实,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英语的需要理解的部分都可以用这种“搞透了然后背出来”的复习方法。而复习英语、语文这些文科科目的识记的部分就完全是熟能生巧了。
练习:练习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在充分复习之后进行。因为你对知识掌握到比较熟练了再做练习就快了,而且即使遇到做不出的题目你也知道找到答案的关键在那里,同时这样做练习对巩固你的复习的记忆有好处,而在没有充分复习的情况下做练习,你首先会因为没有头绪做练习做得比较慢,浪费时间;其次这样做练习在练习中能记下东西比较少,因为人对自己没充分理解的东西记忆是比较困难的——就像下棋,如果你会下棋,记下一盘棋的走法很容易,但是如果不会就很难了。练习还要达到两个目标:使知识掌握进一步“透”和“熟”。在练习的过程中你可以验证你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进这种理解;同时在练习中会遇到你单凭复习课本想象不到的问题,从而在原来的知识点上产生新的知识点;你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对知识的记忆,并且获得了一种如何运用知识的指导,还进一步让你熟悉这种运用。在做到“透”和“熟”的同时,你还可以追求解题或是反应的速度。比如我很喜欢在花大力气把知识点初步搞透记熟之后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做练习,一方面节省练习时间,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这种训练貌似对提高自己的反应也有作用。我还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在练习中把经典的题目标识出来,以备以后再复习方便,同时把习题答案中最精华的部分以复习时讲的“图象化”的方式背下来,这样把融合了技巧的知识点变成一个模块,能简化思维的过程,极大提高解题的速度。 3、如何选择练习册?
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有一些原则:①、大部分练习要让自己觉得稍微有点难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又可以解决。②、知识点的编排体系性要好,还要系统地讲技巧。在觉得现有练习册里的练习都比较简单的时候,还尝试难点的,更难的,一步步爬高。我学数学和物理一般同时用三本练习册:一本老师指定的——每天把该做的练习做完,充分利用;一本常规的针对高考讲各种题型和技巧的,主要看习题,做部分练习;一本竞赛的教材,基本弄懂例题,不做习题(要做的话一般是寒暑假或其他有空的时间做),借鉴里面我们平时学不到的知识、思路和技巧。
4、如何对练习和考试进行检讨?
“检讨”这个词是援用日本人下完棋后复盘的说法,用这个词是觉得这个词很形象准确。我们平时做练习和考完试以后要像复盘一样考察自己的得失,要看看:自己做错了什么题,是为什么错?是自己粗心做错还是自己不懂?是粗心做错的又是粗心到什么程度,因为什么而粗心?是由于题目本身特意设了陷阱,还是题目没有设陷阱而这一类地方自己容易大意,还是自己偶然犯了很低级的错误?如果是自己不懂而做错题目,那你应该庆幸——如果你做对了可能你就不会注意到这个错误,而你务必把不懂的地方搞懂,题目中如果有造成题目难的高级的技巧,那么就把技巧记下来。如果是你因为题目设了陷阱而错那你也要庆幸,记下这个陷阱,以后就不会踩进去。如果是自己在某一些地方容易大意那么就写下来,以后反复提醒自己,逐渐改正。如果是偶然大意,那么给自己提个醒就行了。如果你都做对了,那也不要先急着高兴,看看你有没有遇到半懂不懂,举棋不定的地方,那些地方事实上你没有真懂,要着重把这些地方真正弄明白,否则你在关键的时候就可能犯错。尤其是知识点中一些表面上区别细微的地方(比如化学中一些结构相近有机物、语文中的多音字、英语里面相近的短语等等),更要给予足够的注意,在以后的复习中也要反复和自己强调。坚持做这项工作,你的准确率就会逐渐提高。做练习和考试之后还要总结哪些题型同时有哪几个解法,哪种方法最省时间;看看考试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比如有的选择题自己会做,但是需要做比较长的时间,能不能通过简单计算缩小答案的范围,从而用准确的排除法经济地解题。坚持做这项工作,你就能从这个角度逐渐提高解题的速度。通过检讨,你还可以做题的流程和模式,比如考试时候怎么分配时间,某种题目应该用什么模式去做最快最准确。 5、扩大知识面
扩大知识面是很必要的,它有几个好处:1、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理解能力。一个人的知识面广对增强理解理解能力这一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很有好处的,因为知识体系比较完善的人善于对新的知识进行分类,找出知识纵向和横向的关系,从而更快的吸收新的知识——这是在心理学上有依据的。2、交叉学科的优势。一门的学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有时候会对另一门学科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就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引入数学思想研究语言学,一下子极大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他自己也一下变成了顶尖的语言学家。 二、规划: 1、语文:
策略:基础知识考的是字词、病句之类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从高一可以开始积累,但是不必花太多功夫,只需要平时碰到多音字、成语之类的东西留意一下,可以等高三再集中训练。现代文阅读是要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主要工作放在高三来做,但是可以从高一高二就总结一套做题的模式。小声说一句,现代文阅读中的科技文阅读经常比较扯,做错了不少时候时候不是你的问题,而可能是写文章的人或是出题的人水平不行,而高考出题相对比较严谨。所以练是要练,结果不要太在意,但是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做好。古文阅读和诗词分为两个部分:积累和训练。诗词可以从高一开始下功夫积累,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先看看《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从名句入手顺藤摸瓜找出好的诗和诗人,初步积累一些诗词赋。然后看鉴赏方面的书(比如《唐诗鉴赏大辞典》和《宋词鉴赏大词典》),学习鉴赏的方法。古文可以这样积累:看一套白话的二十五史——高考的古文阅读很喜欢出史书上的故事,于是经常我做古文阅读的时候里面的故事我都读到过。古文阅读和诗词的训练部分和现代文阅读差不多,也是自己要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做题的模式,这就是你们自己的任务了。语言表达是训练性质的,但是我个人以为从高一开始训练比较好,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在高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训练,而这又和这种题的特点有关,因为它不像字词可以简单地背完以后想办法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就行了,它需要较长时间来培养一种“感觉”。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占60分,整张试卷总分的2/5。前面所讲的基础实力不行,语文考试就容易发挥不稳定,而作文写不好,就不可能真正的考高分。我一向不会写作文,但是到高三勉强知道怎么在这方面努力:平时要常写,一到两周要能写一篇,而且不能简单地总是写些今天又雨打树叶、雨落荷塘之类的空洞无物的东西了,而最好在读一些好书以后写读书笔记(个人观点)。读书可以中国近代文学家的经典作品(个人不赞成读所谓的外国名著,因为翻译常常很古怪,丧失了原来的味道),读历史,读哲学(推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和罗素《西方哲学简史》,高中生足够),读像《乡土中国》、《文明的冲突》、《白银资本》、《菊与刀》、《社会契约论》这一类书。而前面在古文和诗词方面的积累这里也可以派上用场。而为了对付高考也要进行训练性的写作:可以买些高考满分作文的集子看看,学习高分应试作文该如何谋篇布局,如何使用修辞。同时要逐渐在训练中达到时间上的目标:50分钟800字以上。 2、数学
策略:高中数学学习的路线图大概可以是这样:1、平时每天认真完成当天的复习和练习,再找一本普通的课外辅导书做常规的辅导,再买本奥数教程在周末和寒暑假做指导性的辅导书。2、每天在花15到20分钟最多不超过半小时搞超前学习(只用理解完课文然后做些很简单的课内练习),这样到高二上学期基本能学到积分——数学学到这个程度足够你在高中阶段用了。3、高三再做集中性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高中数学的每一个板块(函数、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排列组合和概率„„)都要学好,这样你在高三才能训练得比较充分。我这里介绍我用过的三本书和一本杂志:①《高中数学专题研究》:余志平介绍我买的,知识点和题型讲的相当好,会系统讲技巧;练习和例题配套,也蛮经典,有做的价值;印象最深刻的是排列组合部分,覆盖了高考排列组合的全部题型,看完以后可以不必看其他的参考书了。②《数学基础知识手册》:虽说是基础知识手册,里面例题的难度并不低,我补解析几何的时候用的这本书,题型很经典,可惜我没有时间搞熟。③《奥数教程》:离高考有一定的距离,最好是先把常规的辅导书看完以后才看,否则跨度太大;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有不少很高超的技巧;印象最深刻的是数列部分,学完里面的高阶等差数列和一种解决数列问题的一般方法之后,基本上在高考中不会遇上解不出的题目,尤其是那种一般的方法,可以将菲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轻易地解出来,令我大开眼界。④《数学通讯》:这是略带竞赛性质的杂志,里面经常会有很有价值的专题讲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不等式,只用到一个很简单的变形,很多看起来很难证明的不等式就能轻松地解出来。 3、英语
策略:事实上我是这么划分试卷的:听力、单选+改错、完形+阅读、作文。听力训练可以分两部分:课内和课外。老师会给你们准备常规的听力练习,这是课内的;课外你们还要想办法多听,能时不时看看原音的英美电影当然更好,一个经济而有效途径是听bbc和美国之音。而单纯为了高考,紧跟老师的练习差不多够了。单选和改错都是专门考语法的题目,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努力地系统地学好语法+平时有意识地记牢上课讲的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收集单词和短语的用法+通过练习识破出题的陷阱。其中学好语法这一点需要强调一下:要学好语法其实不难,只要搞清语法的逻辑结构就行了。表面上看主要考语法的单选和改错总共也只有25分,但事实上语法对做完形和阅读都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作文有很大影响,所以语法是非常重要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基本上完全是训练型的题目,所以要通过练习找到一套有效的做题模式。做完形的一套老生常谈但是又简单有效的模式是:先不快不慢地阅读完文章(速度根据个人能力,太快影响准确率,太慢时间会不够),然后做题,把做的题根据确定性分级打上不同的记号,然后又针对性地回到原文,经过推敲尽可能地把不确定的题解决掉。做阅读的模式大致是:先看题目,猜测文章讲什么,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做题,根据做的题的不确定性分级标记,然后回到原文解决不确定的题。完形和阅读都是要反复训练把模式习惯化,这样考试的时候才能保证速度和准确度。作文训练要做到三点:①熟悉各种文体的写法,②把学到的语法充分用到作文里,③使用地道的短语和单词。这些老师会反复教你们,你们学着学着就知道了。补充两点:①英语的训练都要从高一开始才能训练充分。②及早积累单词有大好处。增大词汇量对提高完形、阅读和作文成绩有大好处,因为完形和阅读里面有很多课本之外的生词,这是造成其难度的一大原因,如果词汇量足够大,这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而影响我们英语作文成绩的一大原因也是词汇量大小,如果我们词汇量足够大,写的英语作文就会顺畅干净很多,同时词汇量大了就可以用一些很有“分量”的词来增加作文中的亮点。基于此原因,我建议你们高一开始找本四级的词汇书背一下(要有例句,有词根词缀解释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