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学号 密级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院(系)名 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财务管理 学 生 姓 名 : 指 导 教 师 : 讲师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1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WUHAN UNIVERSITY

Research on Go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ollege : Economic & Management

Subject : Financial Management Name : Directed by : Teacher

30st May 2011

2

郑 重 声 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3

摘 要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一直是各国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从利润最大化到现金流量最大化,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提出,各方支持者都各执一词,目前仍没有哪一个财务管理目标能够被所有学者所认可。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采用对比、总结、分析的方法,综合了最几年来国内外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成果,在论述了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后,集中的讨论了目前财务管理目标最主要的三大主流观点,即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并且详细全面的对比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根据这些与财务管理目标有关知识的论述为基础,本文在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一下我国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4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en a national goal is a focus of academic debate. Cash flow from profit maximization to maximize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from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and then to the proposal, the parties have argued for their own supporters, which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convinced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so scholars.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cor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erprise has a critical influence, s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through the use of contrast, summarize, analyze the methods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home and abroad for several year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his discussion of knowledg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focus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current The main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three views, namely, profit maximization,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corporate value, and the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discussion, the principal of a bi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reality of options and future trends.

Keywords:Go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Profit maximization;Maximize shareholder wealth;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5

目 录

第1章 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1 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 7 1.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 7

1.2.1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 7 1.2.2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7 1.2.3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 8 1.2.4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8 1.2.5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 8 1.2.6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阶段性................................. 9

第2章 财务管理三大目标的比较

2.1 利润最大化目标 ............................................. 10

2.1.1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概念.................................. 10 2.1.2 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合理性............................ 10 2.1.3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11 2.2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 12

2.2.1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概念.............................. 12 2.2.2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合理性........................ 13 2.2.3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13 2.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 14

2.3.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概念 .............................. 14 2.3.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合理性........................ 15 2.3.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15

第3章 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3.1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发展状况 ............................. 17 3.2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构成部分 ................................. 18 3.3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 ......................... 19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 22 致 谢............................................................ 24

6

第1章 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1 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导向。

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直观的反映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并且可以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财务管理目标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分别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考核作用等四方面的作用

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看做是企业的对于其自身发展的一种基本的方向和规划,良好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避免企业的短视行为。

1.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1.2.1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

随着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管理经营认识的发展和深化,随着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是渐进的,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会产生财务管理理论方面的质变;还有,人们的认识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也需要有一个达成共识、为人所普遍接受的时间和过程。因此,虽然理论上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概括为凡是符合财务管理基本环境和财务活动基本规律的,就能为人们所公认,否则就被遗弃,但是一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人们对客观规律性的一种概括,总的说来是相对稳定的。 1.2.2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实施财务目标管理的必要前提,然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起到能够组织动员的作用,要能够据以制定经济指标并进行分解,实现职工的自我控制,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7

具体说来可操作性包括了,可以计量、可以追溯、可以控制三个方面。

其中可计量性也可以称为可测性,它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首要特征。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可以准确计量,具有明确、具体、定量化的财务指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2.3 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在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当中,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适应多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现代财务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其管理目标也是一个多元的有机构成体系,在这多元目标中,其中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在实施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目标,被称之为主导目标,其他一些处于被支配地位,这些对主导目标的实现具有配合作用的目标,称之为辅助目标。 1.2.4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是由不同层次的系列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实际上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这个财务管理目标的网络由各种各样的理财目标所构成,而这个网络也反映着各个理财目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财务管理目标之所以具有层次性,是由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即管理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以及它们相互关系上的层次性决定的。它是财务管理目标成为一个由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构成的层次体系。

整体目标是指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目标决定着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决定着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发展方向,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分部目标是指在整体目标的制约下,进行某一部分财务活动所应该达到的目标,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会随着整体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对整体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目标是指在整体目标和分部目标的制约下,从事某项具体财务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目标处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层次体系中的基层环节,它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中整体目标和分部目标的落脚点,对保证整体目标和分部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1.2.5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也可以称之为统一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和企业的经营目标保

8

持一致。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应当服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目标。 1.2.6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阶段性

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目标一致,所以,在不同阶段,根据企业经营目标的变化,相应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会随之有所不同,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9

第2章 财务管理三大目标的比较

2.1 利润最大化目标

2.1.1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概念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在19世纪初期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来源于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

利润最大化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在预订时间内实现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会通过增加产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出发,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视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人们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的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2.1.2 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不管是公司还是企业,它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所以追求获得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的首要现实目标。利润作为企业资金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能够使得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因此,利润最大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符合企业的根本目的,这一目标由于更接近人们的认识,利润指标有明确的定义,容易计量、实用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因而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理解和接受。

第二,企业追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由企业的性质决定的。企业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实体和竞争主体,这点是企业最本质的内涵。企业只有使自己获得的收益大于投入成本,换句话来说就是只有获得利润,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且,一个企业的价值关键正是由它能否获得长期利润以及能否为社会提供持续而稳定的产品和服务决定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追求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第三,利润最大化是由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是其最基本的规律。一个企业要走向市场,肯定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然而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才能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确保自己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所以,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

10

存与发展,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据此不断的积累资本,否则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及发展壮大。

第四,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经常会运用量本利分析、敏感系数分析、因素变动分析等方式来帮忙管理者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而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的。在这些分析方法的帮助下,企业才能准确的知道该如何具体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是应该加强经济核算还是应该着重于降低产品的成本。这些分析方法也对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多样化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还可以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加内部管理,可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还有,在目前来说我们用于考察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指标以及其辅助指标,也是以利润为基础的,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些指标的优劣。同时,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兼并和分立,也同样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原则。

第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最适用于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来说,摒除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东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的信息全部都来源于公司提供的相关期间的财务报表。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向我们提供很多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管理情况,但是会计报表并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只代表企业在过去的某一期间或时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状况,属于一种事后反映,而股东在会计报表中能够寻找的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为关心的指标正是企业利润表中利润的高低,因此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因素,又回到了利润最大化。

另外,企业价值的高低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外在表现。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最大益处,是能增资扩产或者发行债券筹集大量资金。然而根据我国对企业的相关法规,公司在最近三年能否实现连续的盈利是企业能否进行增资扩股和发行新债券的必要前提,换句话来讲,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盈利指标与企业价值息息相关,只有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存在的根本。 2.1.3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首先,利润最大化目标理论自身存在缺陷。利润最大化虽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长期实践中,利润最大化也不断暴露出了其自身致命的弱点,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如由于没有考虑到企业获取利润和所

11

承担风险的大小,往往导致企业决策者为追求高利润,忽视风险大小,盲目的优先选择高回报高风险项目。这样一旦投资出现失误,将迫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其次,利润最大化还容易导致企业极度的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忽视企业利润的长期增长,是企业无法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另外,利润最大化也没有考虑到企业取得利润时的时间价值,也许在某一时期企业的净利润量在数值上相对较高,但是在参考了通货膨胀与机会成本等因素后,实际的利润并不是最高的,而且,净利润的确定缺乏客观性,也不能充分而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其他重要的财务指标。

其次,利润最大化存在的客观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权和所有权实现分离,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是由于利润最大化的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便企业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还是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2.2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2.2.1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概念

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就是指企业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财务上的合法经营,实现企业净资产的不断增值,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即使企业所有者的财富达到最大化程度,实现每股收益最大。

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论依据是来源于资本的强权理论,以及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理论。其中,资本强权理论认为,资本的专用性、非流动性、稀缺性和信号显示功能等,决定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或所有权天然的归资本所有者所有,而资本雇佣劳动是最合理的企业制度,因此企业的财务制度自然也应当以股东利益为基本取向。并且,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理论认为,在企业最大限度的为股东赚取钱的同时也能极大的增进社会福利。

支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学者们认为,股东之所以创办企业,其最大的目的是实现财富的增长。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运转所需资本的提供者,理所

12

当然地,企业的发展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获取现金。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学者们认为,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一种客观评价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 2.2.2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概念清晰,可操作性强。股东财富最大化可以用股票市价来进行相关的计量,利用股票市价来计量,具有可计量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期末对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提供参考。

第二,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三,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股东财富最大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股票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第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第六,这个目标,不仅仅是经营者想要达到的目标,更是投资者所期望的目标。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股东财务最大化”应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首选目标。按照现代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虽然由经营者全权负责处理,但是经营者必须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谋取利益,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 2.2.3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首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适用范围受限。股东价值最大化只有在上市公司才可以有比较清晰的价值反映,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

其次,股东财福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先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够加以确定,可是使用这种评估会受到资产评估相关标准或方法的影响,因而很难精准地予以确定。再从上

13

市企业方面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实际上股票价格的变动并不是单纯的唯一由公司业绩所决定的,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一种“综合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因此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反映上市公司财富或价值的大小。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捉摸。

第三点是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者是稳定购销关系,换句话说,法人股东似乎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唯一目标。

另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归其所有者所有,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的是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可能和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还有,随着产权的交易,股东凭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侵犯其他利益主体的行为时有发生,平等保护各个产权主体的利益要求则不容质疑,因为它忽略了利益相关人的重要性,所以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也不符合商业道德原则。

第五,股东财富最大化要求金融市场是有效的。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理人员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以损失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作出逆向选择。

2.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2.3.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概念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既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长期发展中受到人们质疑后所应运而生的一种观点。其中,所谓的企业价值就是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含义就是指企业通过在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定义的基本思想是将保持企业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的增长过程中应该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

14

(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 (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

(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5)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6)讲求信誉

2.3.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合理性

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企业对经济效益的更深层认识,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2.3.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希望能取而代之。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就能满足企业各方面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需要,但实际上仔细分析起来,企业最大化目标却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

首先,企业价值在概念上模糊不清,违背了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具有明晰性的特征。企业价值这个概念很不准确,不同的学者为此争论不休,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从性质上看,企业价值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之分;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别。所以财务管理目标中强调的企业价值究竟指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

第二,是测算上的困难。有学者提出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来计量企业价值,但是这种方式后来被证明也是从理论上看来颇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可操作上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后面又有学者提出可以用资产评估值来对企业价值进行计量,只是资产评估从方法上来说虽然比较科学,但是在企业经营方式变更、资产流动、产权变更时采用,以及在企业日常管理、业绩评价中都很费时费力,事实上也难行得通。

第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不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都明确表示

15

出来,这也有违统一性特征。同时,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也很难实行分解,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和个人。

第四,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多外部因素是企业财务部门无法预知和控制的,因此在这一点上企业价值最大话违背了财务管理目标可控性特征。

16

第3章 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3.1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发展状况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期实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和统一,企业的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国家下达的生产产量总指标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至于,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全部都是根据产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来决定的,这一特征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当时必然是把产值最大化当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非市场化的指令经济状态下,实现产值最大化的目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在当时的情况下,产值最大化目标对尽快建立和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大的变革,在建国初期起到快速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局面的计划经济制度开始逐渐的暴露出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行了改革开放,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开始实现逐步的变革,自然原先那种单纯的追求实现企业产值最大化的企业管理目标也随之土崩瓦解。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我国正式通过并确立了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市场经济模式逐渐确立,企业开始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由开放的整体经济环境深深地唤醒了竞争者的趋利动机。同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正常确认。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首要指标,把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都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关心市场动态、关心利润水平,关心消费者需求,这也促使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和稳定,企业制度方面也开始逐步发生相应的变革。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近几年我国产权制度的尝试性改革,为我国企业财务目标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又提供了新的现实基础。为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逐渐取代利润最大化而成为企业的财务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实行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我国借鉴了西方

17

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模式。但是,事实证明,我国的经济特征和企业的发展环境都与西方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区别,这也使得很多学者提出,股东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适应在中国发展。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就我国现在国情而言,上市公司并不是我国企业的主体。目前股份制企业还是少数,所占比例不大,不具普遍性,不足以代表我国企业的整体特征,仅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首选,就无法概括大量非股份制企业的理财目标,因此在现实经济社会中,股东财富最大化还不适于作为我国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二,还是它不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股东最大化目标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最大化,这一点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因而股票的价格除了受公司业绩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很多不确定甚至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而如果选用股票的价格来衡量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是不妥的。

介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不适用我国企业,有关学者又提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弥补股东财富最大化高于强调股东利益忽视相关利益者的缺陷。

3.2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是作为协调有关各方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方法,所以,使其服务的对象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

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获利的目标,就必须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能够完成关于企业筹措资金,以及有效合理的使用资金的任务。企业的所有者为了能实现其资本的保值增值的目标,就必须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能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以维护其股东的合法权益。而企业的债权人为了能够确保企业能够到期收回本金,获得应有的利息收入,就必须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能够提高保证企业有着较高的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更能着重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然后,社会管理者为了能够实现建立一个规范、公平的企业理财环境,防止

18

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目标,就必须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经济法规,履行其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综合这些各方面的因素,并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其实现的客观效果来看应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从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利润和经济效益四者的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关键和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保值与增值;没有资本保值,就没有资本保全。

第二,要以着重提高企业“三个能力”为目标。即科学有效的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具体是指企业要提高要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合理的配置各项生产要素的能力,它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以及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决定企业偿债能力高低的基础。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不管是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的经营者都十分重视这三项能力,企业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要以维护企业利益为目标。换言之就是企业要能正确的处理与协调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维护它们的合法利益。企业的财务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等。

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政府与企业的财务关系占主导,渐渐的转变为政府、出资者、债权人、社会管理者、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和顾客等多元财务主体共同主导的新型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环境以及财务关系领域的重大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变化。而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实际上就是一个对各财务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不断地进行协调和优化的过程。

3.3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利

19

润最大化到之后的财富最大化再到现在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中间还有一些资金流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等观点。现在又有人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究竟哪个财务管理目标更适合我国企业,还有待时间来进行检验。在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中出现了如此多的观点,正说明财务管理目标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说明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立足现状,展望未来,我国学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

第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其他的一些新的见解大部分都是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

第二,注重协调企业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是确立企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关注社会责任已经引入企业理财目标的内容。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未进行明确的探讨,但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

第四,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应看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第五,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之一。

20

结 论

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财务管理目标既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始目标,发挥着财务管理工作导向的作用又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起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评价标准的作用。因此,企业在选择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要兼顾多方面的利益需求,不能只单一的追求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要顾及到债权人、企业员工、广大顾客以及政府的相关利益。同时,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考虑自己所应该承担起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在选择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时,除了要考虑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本行业的特征外,还要注意到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并且与我国实际经济体制、经济特色不相符的不足,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明显并不能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方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和强调集体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相比,更加重视和维护相关利益方的权益,虽然企业价值最大化目前存在一些操作性的问题,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仍是我国企业未来最佳的财务管理目标。

21

参考文献

[1]华金秋.企业财务目标新论.现实与理论的偏差[J]财经问题研究.2004(5):10-12.

[2]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1999(10):4-6. [3]陈彩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J].商业时代.2004(3):8-10. [4]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J].财会月刊.2001(8):7-12. [5]龙静.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绿色财务管理的新目标[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3):5.

[6]张玉英.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2.

[7]王化成.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黑龙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9-16.

[8]陈玉菁,宋良荣.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20. [9]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33.

[10]肖仰烈.财务管理[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2-25. [11]王飞.财务管理咨询[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3-37. [12]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6-35. [13]孙晓静.财务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5-19. [14]葛文雷.财务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3-11.

[15]张先治.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J]. 求是学刊, 2002:04. [16]朱晶.试论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3. [17].倪霞丽.财务分析应注意啥[J]. 中国统计, 2005:04

[18]托马斯.彼得斯[美].乱中求胜[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19]占部都美[日].现代管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20]张龙治等.企业目标管理[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21]王深.全面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 [22]高宏德、冯苏宝、刘世庆.国外著名管理学者论管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3]Lee E. Preston, Douglas P. O. Bannon. The Corporate Social-Financial

22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 Typology and Analysis [J]. Business and Society, 1997(4):419-429.

[24] Rasoul H. Tondkar, Mary A. Flanigan, Ajay Adhikari and Judith A.Hora. [M].Internationalizing Accounting Education Through an Tntergration Approach: A Survey of U.S. School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98

[25]M.Zafar Iqbal, Trinl U.Melchery, Amin A,Elrnallah.[M]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 Global Perspective, 1997

[26]Weygandt, Kieso, Kimmel. [M]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2001 [27]Neal Hannon,XBRL:[J]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 , Strategic Finance 3, 2001 [28]Paton, Accounting Theory,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22

[29]Paul Miller and Paul Bahnson,[M]. Steps to Useful Present Value,Journal of Accounting, May,1 996

[30]Jonas and Blancher, [J].Assessing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9, 2000

[31]Sterling, R. Robert, [J].Research Methodology in Accounting.Scholars Book Compangy, 1979

[32]Sprague, E. Charles, [J].The Philosophy of Accounts. 1907 ]

23

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向正军老师的悉心指导。向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向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向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我的同学陈灿、王汝霜、韩笑四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