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探讨
作者:魏小喜 郜德根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4期
摘要: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建设也到了快速的提升。而在建设和扩建新道路的同时,对原有道路工程的升级和改造后的道路工程也逐渐成为我们关注问题。因此,在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道路改造,并且还要加强道路管理,保证道路工程质量、实现道路通畅运行。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改造;管理
市政道路属于社会公益性工程,是城市的动脉。一般而言,市政道路两侧居民区、商业网点、企事业单位等比较密集;地下管线比较复杂,自来水、热力、强电、弱电、甚至军用光缆等各种管线纵横交错;道路上方各种架空线缆交织排列。因此,市政道路与一级公路、高速公路等非市政公路的作业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定要做好城市道路的改造建设管理。 1 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道路现状
1.1 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经常遇到的软土地基的现状。所谓软土通常是指比规范更为广泛,主要是指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湿粘土。通常在对软土路基测定过程中采用弯沉测定方法:通过对相对较好的砼板块一编号,之后通过相应的仪器进行测试,选取位于横缝、断缝附近的板角等荷载最不利位置作为监测点,通过对测点分主点、副点,主点位于板横缝前10cm,副点在横缝后10cm,分别测定主点弯沉和副点弯沉。
1.2 在道路改造工程中在排水上存在的问题。对于部分地区降水、雨雪量相对比较大,再有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更加剧了道路的压力,所以在以后的道路改造过程要进行及时的排水,通过对道路快速化改造时雨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上,提出道路快速路的排水标准,保证道路路基工程的质量。
1.3 在道路改造工程中针对路面工程存在的问题。由于交通工程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相应的车辆违背交通规则,如货物的超载等情况,给道路工程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导致路面工程出现相应的开裂、破坏,加剧了道路表面破坏和地面沥青损坏。 2 在市政道路工程改造过程中的方法
在道路工程改造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现状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道路改造方法,不论是在道路路基铺设过程中,还是在城市排水问题上等方面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改造方案,以确保交通畅通、保证道路工程质量,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在软土路基换填深度上。如在开挖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的观测,随着地基的深度不断相应的增加,再有坑壁四周路基土的密实度要逐渐降低,针对软土的含水量问题要根据土壤的密实度进行控制含水量的变化,保证软土路基的密实度。
其次,在水泥掺量上。更应该与原路基保持基本一致,尤其是在水泥掺量上要充分根据路面设计的基本参数,更进一步衡量路基质量,对于水泥的掺量不能小于3%,实际控制在3~4%,否则难以拌和均匀。为提高下部改良土的早期强度,使上部工作区能尽早换填,上下部采用相同的水泥掺量。
最后,在道路压实阶段上。在压实阶段过程中如果压实功越大、分层越多也相应的容易出现弹簧。因此,对于工作区的密实度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碾压,确保边角用双向振动平板夯压实,压实度≥95%。 3. 地下管线的施工管理
对于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维护设计阶段前,要对道路排水进行实地的现场勘察和资料图调查,以确保道路在排水状况维护和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维护相互结合,保证道路工程改造工程质量。该工程地下管线雨水管、污水管、强电维伦管、过路管等。
3.1 在道路工程改造前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设计。所谓修复设计通常是指排水管道局部损坏时所进行的工程维护设计。在修复的过设计过程中对管道局部损坏的原因可以进行周密查实,并且更加相应的数据进行提出可以修复的方案,提供管道功能的强度和相应的技术参数,以确保排水管道修复施工工程对原路基、路面进行合理的维护,保证改造工程质量。 3.2 安全管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原污水管道始终处于使用、充水状态;污、雨水管先后施工,前者贯通后方可施工后者;作业面分为两个半幅进行纵向施工,半幅施工半幅堆放余土,中间为大型机械、设备、车辆通道;新雨水管基础因原污水管渗漏而土质较差。因此,项目部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生产作为管理工作之首。
(1)督促施工企业编制详细的、可行的基坑支护方案。除根据土。 质情况放坡,控制沟槽边余土堆放距离外,需制定并落实沟漕的防护措施。
(2)责任到人。安全管理员、施工企业安全员配备富有经验的专人负责。 (3)经常检查,随时整改,如沟槽围挡、井口的覆盖等。
3.3 管道安装。在道路工程改造的过程中,对管道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造以确保及时排水。对于在城市道路排水工程上,要充分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改造设计的管道应该在排水功能上应及时处理雨水、污水以及停留在管道的雨污,并且还要根据相应的基础设施改建中要对管道位置变化、接入接出口位置与相应的标高变化都要进行合理的改造,保证排水的及时性,提升道路改造的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管材进场后,管理人员除进行观感验收外,及时要求供货方提供检测报告,查验裂缝核载、破坏核载、内水压力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对橡胶密封圈的公称硬度、拉断伸长率进行检测。管道安装之后,按规定进行闭水试验。试验管段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大于1Km,带井试验。
3.4 沟槽回填。除了控制回填材料的质量、拌合均匀度、需铺厚度外,应把管胸腔、管井周围的回填作为旁站监理的重点。每层填料的接槎应避免留在雨污水检查井处,宜控制在5m之外或两个检查井的中间。当采用灰土时,每层回填土的纵向接缝应保证搭接台阶长度不小于50cm。
3.5 在道路工程改造的过程中,还要对管网进行合理的改造,完善管网改善。由于在城市规划调整过程中,道路改建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对道路排水流向、流量的变化也要进行及时改造,充分根据管道改造工程设计,以确保排水应以重力为流为主,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自然水体调蓄雨水,通过人工调蓄和初期雨水处理设施,保证整个城市道路工程改造过程中配合排水改善工程设计,以便对管网更进一步科学、合理的改造,保证道路工程质量。
4在市政道路改造过程中要对道路进行科学管理和养护
首先,明确责任主体,通过建立健全的道路养护管理体质。如通过各地人民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管理和养护,保证道路在管理和养护上进行有效监督、科学的引导、管理明确。 其次,还要建立稳定、长效的道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的渠道。通过相应的政府财政投入、交通部门收取的合理费用等形式,对道路进行定期的养护和检查,以确保道路运行畅通。 最后,在道路工程改造和养护方案中还要不断创新思路,建立健全的道路长效管理和考核机制。通过在道路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上,可以使不同地区根据自身道路管理和养护模式进行因地制宜改造,保证道路工程改造的质量发挥长效的机制,保证道路工程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5 结语
总之,对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监理,除了按照国家规范、行业标准控制道路施工质量,同时要根据市政道路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张雄,张小伟.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监理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