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负荷 — 教练员⼀定要对此了如指掌。如果你不具备这⽅⾯的知识,你在制定计划、组织训练等各个⽅⾯均不会顺利
--- 训练负荷是指⾝体运动对球员⾝体造成的影响导致球员功能系统的⼀种积极作⽤;
--- 负荷不是组成部分⼀种简单的量,⽽是训练⼿段/内容作⽤于球员⾝体的功能结构所造成影响的⼤⼩。
--- 教练员必须熟悉负荷的度、量和⼀些细节问题,尤其应该探索负荷组成的最佳⽐例:
--- 以“度”的⾓度,负荷可分为低、中、⾼和极限,负荷程度由运动的量和强度决定;
--- 负荷量是进⾏运动的总量,即⼀次训练中的运动总量,所以量是可以量化的;
--- 量可以表⽰为长度单位(如⽶、公⾥)、时间单位(如秒、分、⼩时)、重量单位(如公⽄、吨)、数量单位;
--- 负荷的量与⼀堂课准备的内容,可以⽤数字表⽰。
例如:500⽶,可分为5组、100⽶/组、每100⽶在20秒之内跑完。这些数字都是⼀种量化的关系
--- 训练负荷强度意味着努⼒/作风的程度,即在指定时间内的运动总量。运动总量即指负荷量。
--- 强度有⼀个时间限度,强度可以分为低、中、⾼、次极限和极限强度,如果极限强度定义为100%时,则从低开始为10-20%之间向上递增。
--- 量和强度的⽐例决定着训练课的负荷特性。
如⼀堂课是处于⼀种极限负荷,强度很⾼,量很低;还有⼀些量度与强度为中等负荷量与强度在⼀般情况下是成反⽐的,即在负荷量⼤时强度要低;反之,在强度⼤时,负荷量要低。
如1000⽶跑,可以有不同的⽅法—低强度或强度适中。你是不可能⽤⾼强度、次极限强度或极限强度完成1000⽶跑的。但是100⽶则可以在极限状态下完成。即成反⽐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