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来源:一二三四网
增加核心资本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http://business.cnhubei.com 2006-8-17 8:25:54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分析

王梦纯

资本充足率指标是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高低的反映

银行是依靠负债经营的企业,充足的资本是获得银行信誉,保持持续经营的最基本因素。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具有多重的功能,作为损失的缓冲器它能够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银行实力;提供银行经营的启动资金;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是盈利,所以资本充足率一般不可能偏高,过高的资本充足率说明银行有太多的闲置资本,减少了它的盈利机会;但银行又会面临资产风险,资本充足率低,说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所以最优的选择是保持适当的资本充足率,既能应对金融风险,又不会有太多的富余资金,新《巴塞尔协议》给出的标准是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所占比例不低于4%。

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银行运营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发挥了很大作用,拥有适当的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乃至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所以,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是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的,如何保证适当的资本充足率也成为商业银行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8%的标准有一定差距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这四大银行都面临着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局面,与新《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8%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国家相关部门意识到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现状,也一

直在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这一指标,但大多是暂时性和有条件的,仍然缺乏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手段。为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需要首先对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原由进行深入探讨。在我国,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过于单一,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作为国有独资银行,资本增加对于国家财政的依赖性极高,而中央财政处于年年赤字的局面,没有能力每年向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注资,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源融资面临窘境。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规模不高,公开储备少,银行靠税后利润的自我积累能力不足以弥补资本金不足的局面,内源融资难度较大。

3、银行的附属资本数量少,所占比重低,自有资本难以得到补充。

4、国有商业银行的税负偏重,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税后的利润难以大幅增长,从而难于进行资本金的积累。

5、为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国有商业银行大量发放贷款,使总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增加了总风险加权资产,父母增加而分子不变,这意味着银行自有资本金的相对减少,资本充足率降低。

由此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既有银行自身结构和行为上的原因,也有国家政策和体制上的原因。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需要国家和银行自身都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尽可能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提高资本充足率,要尽可能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结合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原因,我们将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现实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增加核心资本的角度来说,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1、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是国家,国家应该履行出资人职责直接注资,商业银行可在国家的帮助下增加实收资本。2、冲破国有独资的所有制限制,实现股份制改革,改制上市,引进各方资金,如外资和民营资本,通过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资本总额的增加来提高资本充足率。3、提高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

通过银行利润水平的提高来增加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使盈利转化为核心资本。

以上三种方式理论上都能够增加核心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但三者的可行性有一定差异。对于财政注资,涉及国家财政支出的问题。每年有大量项目需要国家的财政支出,国家财政年年入不敷出,没有能力每年向商业银行大量注资,国家曾在1998年向财政注资2700亿美元提高资本充足率,但不久后资本充足率又出现了跌落的趋势,说明国家的短期财政注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只能缓一时之急。相对而言,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提高其自身盈利水平则更有可行性。实现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多渠道地补充银行资本金,但在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风险,使银行的资本水平与其承受风险的能力保持一致。提高银行的自身盈利水平,需要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同时国家也可以给予减税的政策支持间接增加银行的利润,实现银行自身的内源融资。

从增加附属资本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1、在银行的税前利润中增提贷款损失准备,实现银行的内部积累,从内部补充资本。但是这种常规性的资本自我积累难以满足经济体制转轨期间经济增长及金融业的需要。2、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工具来增加附属资本。与一般企业债券相比,长期次级债券具有很多优势,如违约风险相对较小,信用程度一般优于企业债券,收益较高和流动性强,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能在短期内有效补充我国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而且能够建立监督机制,提高风险意识,使商业银行更主动地去加强资本金管理。

从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控制总资产的规模和降低风险权数。1、要让国有银行资产过速膨胀的趋势停止,收缩战线,缩减资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为了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银行大量发放贷款,使得资产规模急剧膨胀,不但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也造成了经济的盲目过热,所以银行必须有意识地缩小贷款规模,加强信贷管理,而不是采取粗放的方式去减少不良贷款的比例。2、要降低风险权数,就需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风险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首先,要提高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新《巴塞尔协议》对于流动性强的资产给予了较低的风险权数,所以拓展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提高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其次,要适当控制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实现资

产的多元化,以降低资产的风险权重。3、针对我国现状,要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最重要的是要有效控制和处置不良贷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加大了风险资产总额,使我国的资本充足率难于提高。通过资产置换和转让、资产重组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不良贷款,实现其有效控制和化解,是提高资产充足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