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剪梅导学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剪梅》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1、在诵读口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 2、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文本分析: (上片)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对于表现本文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哪些典型意象,以突出作者情感?

(下片)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表达的情感与学过的”闺怨诗”有何不同之处?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四、练习: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探讨婉约词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