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影响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影响研究

一、前言

作为一种实际应用效果较为明显的灌溉方法,调亏灌溉在近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研究其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提升其实际应用效果,从而保证实践的进步。本文从介绍调亏灌溉的主要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亏灌溉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农业灌溉以“丰水高产型”的充分灌溉为主要特征,用水量大,效益低。充分灌溉适用于水源丰富的地区,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一般都不高。20世纪70年代初,以有限亏缺效应为指标的非充分灌溉理论在农业灌溉的具体实践中初步产生,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非充分灌溉是在作物的非临界期减少灌水,而把灌水集中在作物的需水临界期。调亏灌溉在此基础上,从作物的生理角度出发,根据作物对水分亏缺的反应,人为主动地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以影响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对作物进行抗旱锻炼,提高作物的后期抗旱能力,即通过作物自身的变化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调亏灌溉既有经济效益,又具生态效益,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或用水成本较高的地区更有意义。

即使水分亏缺使果树产生了萎蔫现象,但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由叶片向果实的运输过程仍未终止。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调亏灌溉技术,其基本思想就是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主动施加一定的水分胁迫,通过控制土壤水分供应以调控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其光合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的分配,达到提高其经济产量而舍弃营养器官的生长量及有机合成物的总量,同时达到提高总产量、减少剪枝量、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调亏灌溉即舍弃生物总产量,追求经济产量(籽粒或果实产量)最高。影响调亏灌溉效应的因素有调亏灌溉的时间、调亏灌溉的亏水度及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及其所处的生育时期、灌溉的方式、施肥等。果树调亏时期可以根据果实生长的双S曲线来确定。果实生长的双S曲线将果实生长划分为3个阶段:前2个阶段果实生长缓慢,第3个阶段果实生长最快。在果实生长的第1阶段内或第3阶段之前进行调亏处理均可达到预期目的。在苹果树上作的果实生长曲线方面的研究,提出为确保果实体积不受影响,在调亏果实生长曲线低于标准果实生长曲线前停止调亏,该点可以作为确定调亏时期结束时间的标准。

三、调亏灌溉效应的影响因素 1.调亏灌溉的时期和程度

在適当的生育期对葡萄进行水分亏缺处理是调亏灌溉的关键。一般认为葡萄苗期耗水量小,进行干旱锻炼,可促进根系生长,并为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打下基础。张喜英等对葡萄田间试验的研究表明,拔节期为葡萄水分最敏感的生育时期,其次为孕穗期和抽穗期。葡萄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及其亏缺程度对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拔节-灌浆之前的各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产量均有影响,而灌浆和返青-起身期间的水分轻度亏缺对产量无影响。控水时期选择不当会对葡萄产量影响很大,如葡萄花粉粒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出现水分胁迫会导致雄性不育,并最终降低产量。盆栽葡萄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抽穗一扬花期和灌浆一成熟3个阶段内土壤水分上限为40%、50%、60%的水分亏缺均引起了产量的极显著下降,而且水分亏缺越严重,产量降低越大;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葡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也不同,拔节一扬花期水分亏缺主要减少了穗粒数,灌浆一成熟阶段的水分亏缺主要减少了千粒重。

2.农艺措施对调亏灌溉的影响

土壤干旱情况下,氮、磷营养虽然增强了作物的渗透调节能力,但由于氮、磷营养对作物地上、地下部生长的不同作用而对作物的水分状况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影响。孔庆波等(2005)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葡萄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水分适宜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和N、P、K肥对葡萄干物质重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差异不大,而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葡萄根系活力要比N、P、K肥处理的高;在水分中度、重度亏缺时,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葡萄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和根系活力均比N、P、K肥处理高,尤其复水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葡萄各指标,较施用N、P、K肥效果好。将亏缺灌溉与地膜覆盖两种措施相结合,探讨了其对葡萄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覆膜处理春葡萄比露地出苗时间提前7-9d;最大叶面积指数较露地提高12.34%-40.11%,增温1.5-1.7℃;相同水分条件下覆膜处理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作用,最高产量所需的土壤适宜水分下限较露地下降10%-15%。

四、调亏灌溉对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调亏灌溉并不仅仅是为了节水,而是以不显著降低葡萄产量为前提的。许多研究也表明,调亏灌溉不但不会降低葡萄的产量,甚至可以提高葡萄的产量,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由于细胞膨大对水分亏缺较为敏感,

光合产物的运输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则次之,这就使得在适当水分亏缺条件下营养生长受到限制的同时果实的生长不受或很少受到影响。

在葡萄开花期、膨果期对葡萄进行轻度水分亏缺均不会降低葡萄的产量,成熟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反而使产量增加了5.9%。桑艳朋在新疆的气候条件下,研究指出田间持水量70%-80%的处理,葡萄品质表现较好,小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王志伟以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灌溉水量的控制指标,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葡萄在定植至拉秧灌溉土壤水分下限为75%、水分上限为95%时,温室葡萄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高、品质好。李毅杰]研究了葡萄营养生长期不同土壤含水量灌溉条件下葡萄果实形态及产量,指出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的果实横径、皮厚和肉厚均最大,果形指数最小且产量和平均单果重最高;65%的果实纵径最大。曾春芝以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为灌溉指标,设置了1.2E、1.0E、0.8E、0.6E(分别代表1.2、1.0、0.8、0.6倍蒸发皿水面蒸发量)4个试验处理,指出单果重和果径均为1.2E>1.0E>0.8E>0.6E,其中单果重在处理0.8E开始下降显著,果径在处理1.0E开始下降显著。

大多数的研究指出,适度的亏缺灌溉不仅没有降低产量,反而促进了果实的发育、增加了葡萄的产量。但是,亏缺灌溉并不是随意的,必须要掌握好调亏灌溉的时期和亏缺程度,否则必会带来负面的效果。王伟娟在葡萄果实膨大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对葡萄的产量并无显著影响。王军在葡萄开花期进行中度水分亏缺使葡萄的产量下降12.6%,膨果期进行中度水分亏缺使葡萄产量下降6.6%。

五、结束语

通过对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种灌溉方式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有关人员应该从滴灌葡萄的客观生长环境出发,利用调亏灌溉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促进葡萄生长与产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02):116-120.

[2] 于振良,滕云.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进展[J].吉林蔬菜.2011(06):9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