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O5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oum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May.2010 Vo1.16 No.3 第16卷第3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薛 武,江国祥 (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内蒙古扎兰屯162650) [摘要]从学生上网的益处和弊端分析了网瘾形成的主要原因:自控能力较差、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 强烈、家庭中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缺少与人的实际交往、沟通,内心寂寞、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等,并 提出要采取“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引导学生健康 上网;合理安排学生网络生活,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网络道德意识,加强学 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自觉克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学生;影响;主要原因;采取措施 [中图分类号](540—0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0)03—0109—03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触角已伸向社会的 每一个角落。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学生一族,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网络上一些法律尚未界定清晰的电 子游戏成为经营业主诱骗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的重要因素。 这些问题在一些中小型网吧或无证经营的“黑网吧”最为突 出。 对网络更是一“网”情深。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网络 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革命”,也能传播非 健康资讯,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学 生的信息量,开拓了视野,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学生迷上 网络,不懂自制,学习一落千丈,有的学生因此患上“网络综 合症”。面对越来越多由于上网成瘾而导致的问题,分析学 生上网的利弊、网瘾形成的原因,如何戒除网瘾,如何引导学 生健康上网已经凸显重要了。 一技术防范措施使用不好:有些不法业户,没能坚持按公 安、文化等部门规定的标准安装、使用防火墙等软件和防范 措施,致使上网者可以随意进入非法网站浏览一些不健康信 息。 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严重:很多网吧虽然都有类似“未满 l8周岁者禁止入内”的标识,但实际上都是形同虚设,有90. 65%的学生反映去网吧上网时业主从未问过自己的年龄。 3.网络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自学或同学,两者所占比例 高达72%左右。说明网络时代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 的唯一途径,同时也说明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 、学生上网的情况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上网络情况,正确引导和帮助广大 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我们对扎兰屯市部 分学校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情况分析 1.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网率较高,从未上网者几乎为 零。说明几乎所有的学生已经“触网”,表明对学生的网络教 育已刻不容缓。 2.学生上网时间在家里跟在网吧差不多,鱼龙混杂的网 吧环境、缺乏监督管理的网络内容等网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 高度重视。 接受信息、知识的能力快。然而各种网上信息对学生有着潜 移默化的影响,如不加以鉴别,网上的糟粕会直接危害他们。 4.从学生上网时间来看,每周上网时间在3小时至10 小时的占12%、在10小时以上的占10%,说明学生把越来 越多的时间花在网上,因此指导学生怎样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显得尤为重要。 5.虽然学生上网时间在增加,但是学生上网学习的比例 仅占到18%。说明网上的知识虽然丰富多彩,可是用于网上 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网吧空间相对拥挤,加上吸烟人群, 消防安全隐患明显存在。 放任学生超时消费:你通宵达旦上网,他们也从不劝阻, 学习的时间实在太少,学生还没有养成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 习惯。学生上网时间大都用在聊天和娱乐上面,并且有半数 以上学生有自己的网友。网络是虚拟的,网民也是良莠不 有的还在网吧内出售各类烟、酒、饮料和小食品,对未成年人 [收稿日期]2009—12—12 [作者简介]薛武(1963一),男,内蒙古商都县人,扎兰屯农牧学校讲师。 ・109・ 齐,如果交友不当,就会上当受骗,这样的教训也是很多的。 6.学生在网上浏览时用于消磨时间、沉迷于网上娱乐和 和传播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 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学生来说,难以抵 游戏的比例也不小。尽管没有一个同学说看过不健康网站, 但是迫于心理因素,他们想浏览黄色网站的可能性也不是没 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学生这 个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 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走向犯罪。 2.容易荒废学业,影响前途。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 戏和聊天等,有的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上网时间过长,不能 有的,毕竟有10%以上的学生看过其它网站。网络信息中对 青少年危害最甚的首推”黄色信息”,青少年的性意识正处于 由朦胧动走向成熟的时期,性信息对他们具有极强的诱惑 力。浏览色情网站,使得一些人注意力过于集中于性方面, 产生性冲动和性幻想,精神萎靡不振,影响身心发展。有的 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 效率低下,有的甚至旷课、逃学,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严 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前途。 产生人格障碍,造成性堕落或性侵害,走向道德沦丧甚至犯 罪的深渊。而浏览那些反动的网站,更令青少年的人生观、 3.网络的诱惑性造成学生“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影响身 价值观、道德观改变,使他们成为反人类、反社会、分裂祖国 的危险分子,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上网,以免他们走 上歧途。 二、学生上网的益处 1.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拓展同学受教育的空间: Intemet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 信息共享。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查阅相关信息, 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 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 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 利和乐趣。 2.加强对外交流: Intemet创造了一个虑拟的新世界,每个人可以超越时 空、职业、性别和年龄的制约,并且节省了大量选择时间,十 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 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接交 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 提供了崭新的交流空间。 3.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 空间真伪的能力。 4.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打字速度 快,盲打水平高。 5.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 时空的限制,方便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 于说的话说出来。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利用网络更深地了解 学生的思想情况。 6.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 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Intemet提供了无限多样的发展环 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展的方向、得到发展的资源和 动力,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他们进行大跨度 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断地输送养料。 三、学生上网的弊端 1.网络信息的丰膏陛对青少年造成“信息污染”。Inter net既是信息的宝库又是信息的垃圾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 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 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 ・ 】】0・ 心健康。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 会。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他们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与别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 表现为孤独不安、焦虑、情绪低落、思维迟钝、食欲不振、睡眠 障碍、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 4.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造成心理危害。许多网络游 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 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不良的思想,给学生的心理 造成较大危害。 5.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 些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就会越来越脱离实 际,对现实世界表现冷漠、麻木和不以为然,就会使他们减少 和人交流的愿望,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与别人沟通等 性格,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 6.诱发学生犯罪问题。首先,上网费用人不敷出时产生 邪念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他人钱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 次,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的不健 康内容,使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学生分不清真假、善 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误入歧途,走上犯罪 的道路。 7.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隐蔽性容易弱化学生的道德 意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形形色色的思潮和观念,对 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 力,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导致有的学生丧失道德规 范;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他们在网络上放 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 了社会责任;网上交友聊天都是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 容易使学生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映。 四、学生网瘾形成的主要原因 1.自控能力欠缺:学生对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 好奇,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学生 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 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差,一旦上网便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 被网上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信息、新技术等所吸引。 2.认知能力有限: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 “虚似资讯”。对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 比较弱的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极易受 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成人意识强烈, 觉得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急于摆脱 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网 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 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成为展示自我的平台。 力以及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民族岐视和侮辱性言论,严 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往往 会显得不知所措。必须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学会道德判 断,进行道德选择,付诸道德行为。 2、虚拟性德育向现实性德育的转变:长期以来的德育教 育是以那种被无限拔高的“虚拟人”为榜样,脱离了学生的客 观实际。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必须从虚、空、远中解放出 4.缺少与人的实际交往、有效沟通,内心寂寞:首先孩子 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 导。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孩子保持 来,追求现实性的教育。 3、学校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 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通过班级网络 畅通的交流。很多父母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 法,对孩子的行为强加干涉,忽视了孩子的叛逆心理,造成了 “你不让我上网,我偏上网”的尴尬局面。其次孩子忽略身 边的人,缺少与人的实际交往,内心孤独、寂寞。网络游戏提 供了丰富的角色,很容易让他们沉溺其中,或者企图通过聊 天室来排解自己的寂寞。 5.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孩 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 来的快乐,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五、如何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一)要采取“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方 式,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首先,社会的执法部门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 等方面定时和不定时地进行检查、严格管理,坚决取缔非健 康网吧;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 护学生“健康上网”,对学生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安 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确保非 健康资讯不通过电子媒介进行传播;要大力开展“创建安全 文明网吧”活动,引导网吧业主文明经营,守法经营。 其次,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 的心理成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 界,应该用尽量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让孩子不至于感到内 心的孤独;用行动和语言去感动孩子,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 的状态,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与孩子保持畅通的交流; 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正确引导、监督,配合好 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再次,学校必须正视网络对学校教育与影响,仔细分析 学生”网瘾”的成因,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上实现必要的转 变,提高教育实效。 l、从认知式选择向践行式选择的转变:在网络上不良信 息泛滥,其种类与数量触目惊心,且愈演愈烈。那些色情、暴 建设,充分展示、张扬学生的个性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 神,学会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广泛开展网络科普展览,利用网络世界增加校园生活的多样 性;老师自己要加强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了解,能给学生讲 解有关的电脑知识,解决一些网络疑难问题,演示一些常规 软件的应用,教他网页的制作与简单的编程等。只有掌握了 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 (二)合理安排学生网络生活,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提 高自我防范意识 首先,内容有取舍,要给学生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 内容;其次,时间要适度,要严格控制上机时间,对学生网络 生活进行适度监控和合理安排;再次,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的 综合素质和网络道德意识,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 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自觉克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让学生接触了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化, 强化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摆脱陈旧的 理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网络有它的两面性,随着越 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 出。要使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同时与 学校、家长、社会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相信在全社会的 共同关注下,网络会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成为学生学 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远离“网毒”,驱除“网 魔”,共创一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蓝天吧! (参考文献】 [1]刘贞富,李镇西.和孩子一起上网(J]班主任之友,2007,02. [2]张丽黎.网络直通车[J].班主任之友,2007,07. [3]李振都.创建网络世界中的班级生活[J].班主任之友,2007,07. (4]孙伟华,关于我市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研报告[J].呼伦贝尔青 年,2008,O1. (责任校对赛罕其其格) ・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