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2011-04-06】 【来源: 转自安徽文学网】 【阅读: 1803 次】 【内
容纠错】
“西山牡丹红似火,西山牡丹白如霜,漫山遍野花世界,赏花何必去洛阳。”这是一位农民作家到西山游览后即兴而吟的诗句。这首诗并没有言过其实。西山一年四季,季季有花。特别是牡丹,更是五彩缤纷,娇艳无比。这里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牡丹的生产基地,牡丹的根和皮俗称丹皮,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可伏火,散淤血,止吐血,除烦热。它不但能去痛消炎,还可治疗高血压。“莫道他方出丹皮,西山丹皮堪称王。”在丹皮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有经验的药商还是对西山的丹皮另眼相看。在西山,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种植着牡丹。山坡上、石缝中、陡壁下、峡谷中、峰顶上,无处不飞牡丹香。只要你一踏上西山的土地,一股清新宜人的淡淡药香便向你袭来,为你消除疲劳,清心爽神。要是遇上收获丹皮季节,药农们便用满怀深情的歌声向你讲叙着这样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世世代代当花匠,年年种植药牡丹。不是仙子降恩泽,西山何来百花香。”这首开场诗道出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话说千年之前,西山到处是一片光山秃岭的荒凉景象。这里五谷不生,寸草不长,哀鸿遍野,瘟疫盛行。百花娘娘和牡丹仙子赴西天朝拜如来佛祖时路过这里,目睹此状,两位仙子泪如泉涌心头无限悲凉。牡丹仙子请求百花娘娘让她留下来拯救人民,百花娘娘答应由她禀告佛祖,若佛祖怪罪由她承担责任。牡丹仙子留下来了,她把一捧捧牡丹花籽向荒山中的石缝撒去,走一路撒一线,过一坡拌一片,翻一岭泼一山。就这样西山的山山岭岭,拐拐角角到处留下了仙子的足迹,留下了牡丹的花籽。冬去春来花籽透青发芽,第二年便满岭皆绿。第三年漫山遍野开遍了牡丹花,仙子教人们用牡丹花瓣制成美味的菜去充温饱,夏归秋至,仙子又教人们收获牡丹的根制药,治疗百病。人民得救了,唱出了一首首山歌歌颂两位仙子娘娘。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转眼到了武则天皇帝时代。有一天武后下令要百花齐聚洛阳在一夜之间全部开放供她独赏。牡丹仙子闻诏后誓死不从,则天皇帝大怒,动员了千军万马将牡丹全挖到洛阳去。三天中牡丹全被挖走了,西山人民仰望苍天,他们哭呀喊呀,悲切之声震撼九天云霄。百花娘娘知道了这件事,急驾云头赶到洛阳,帮助牡丹仙子冲破了武后设下的千层竹圈万道栏笆飞回了西山。第二天早晨,人们拉开大门,只见牡丹花开得如霞似玉,百姓好高兴呀,他们请来了画师,为牡丹仙子画像,又请来了石匠大师把牡丹仙子的画像雕刻在石山。为了不被官府发觉,大家一起动手挖了一个山洞将牡丹仙子供奉在洞里。这个山洞,就是现在的仙子洞。全洞长约四十米,最宽处二十余米。此洞小巧玲珑,精雅别致,洞道弯弯曲曲,洞中有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洁白如玉。左拐角石壁上站立着一位手持云帚的女仙子。仙子造型逼真,风姿卓越,庄重典雅。清代时,每逢丹皮收获季节不断有人进洞焚香朝拜,后来由于
洞口淤塞才断了人迹。现在仙子洞已经清理出来供人们观赏。(解渭生搜集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