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作者:徐春霞 董杜斌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年第04期

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生源巨增,老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扩建,新职业技术学院纷纷上马,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逐渐增加,据统计,1998年到2004年的6年中,高职招生人数从43万增加到237.43万,在校生人数从117万增加到595.65万,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53%和在校学生人数的44.65%。但随之而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也逐步提上日程。近十年来,关于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外主要集中在德国、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策等的研究。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一)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研究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TAFE(职业和技术教育学院)来完成的。TAFE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特色主要有:第一,严格的教师聘任和准入制度。任教者一要取得所授专业的大学文凭;二要取得教育专业的本科文凭;三要经过师资培训,并取得培训行业四级证书。第二,规范的在职教师培训机制。学校鼓励教师进修,参加各种新知识讲座和新技术培训。第三,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全职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要经过师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或曾在企业工作过的熟练技术人员。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研究

与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一样,德国职业学院的教师也是由教授、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及兼职教师所构成,教授是职业学院教师的主要力量。第一,教授的任职资格与工作量。任职资格: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5年的实践工作经历;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工作量:职业学院教授有两类,第一类教授是专业带头人,一般每年还要承担300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另一类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每年的工作量一般是600学时左右。第二,师资进修培训与专业发展。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一样,根据法律规定,职业学院的教授须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接受培训、学术进修或职业实践等。其他教学人员的进修主要是参加专收会议、发表论文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确定学习形式和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一)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

1.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地位逐步提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改[1995]15号)明确提出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双师型’教师”。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必将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2.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在规模、结构和整体水平上已有很大的提升。赵明安在《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中指出,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万人,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68.2%,高职院校在校生数为1280万,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33.9:1。2009年,《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高职教育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为26.2%;“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为29.9%;外聘教师数量达到11.4万人,外聘教师占专任教师之比例为30.2%。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基本满足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需要。

3.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经过多年努力,高职院校通过下厂锻炼、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对外技术服务、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聘用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等多种途径,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专兼结合、具有一定双师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二)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师数量不足。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80%以上教师是从普通高校调入的,他们大都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技师及高级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严重匮乏。

兼职教师较少。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兼职教师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德国高达50%。然而在我国,“根据教育部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统计,截至2009年12月23日,高职院校学生与专任教师的生师比为33,9:1,超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确定的限制招生22:1监控指标;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数50%以上”的规定,教发[2004]2号关于兼职教师的折算方式,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教师数应占教师总数的1/3,实际兼职教师数与目标数的比例仅为2.65%”,兼职教师的比例远远不够。

“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5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27%。这一数据近年虽然有所加,但距《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规定的双师教师比例优秀的70%,合格50%仍有一定的差距。

2.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现阶段,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高职院校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高职院校教师学历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据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5月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30余所高职、高专、成人和民办高校的21658名教师的调查,具有博士学位的有90人,占0.242%;硕士学位的1486人,占26.86%;学士学位的16394人,占75.269%;专科及专科以下的3688人,占17.03%。这些调查统计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学历、职称不高的现实。

3.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差。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验,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更是少之又少。

4.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制度落后,培训机制不健全。高职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制度落后,主要表现在:教师资格证认定要求和标准较低;师资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机构不完善;师资培养、培训所需的经费无正常和稳定的来源;领导对高职教育缺乏足够认识。

我国高职教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表现在:新教师缺少针对性的岗前培训体制;在职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企事业单位缺少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缺少专门培训基地;缺少政策保障。

(三)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1.优化师资配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种形式广揽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按照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动态考核的办法吸引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在师资来源上,首先在教师学历要求的基础上,优先从重点高校录用优秀毕业生,其次择优聘用具有与学院专业设置一致或相近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人员来高校任教。再次,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第一,高职院校应从学院专业设置的需要与师资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院师资发展的培养培训体系。对新入职教师,学院应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加强岗前培训、现代技术培训和实行“导师制”、“坐班制”和听课制度;其次,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职教师,制定相关的政策培养其成为“双师型”的教师。第三,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拓宽其专业面。第二,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教师除了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具备教育观念新、职业道德好、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教学水准和学术水平、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稳定高职教师队伍,建立高职师资准入机制,完备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通过对近10年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很多国家的可借鉴之处,同时可以看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现状。可以说,正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步维艰,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也将面临很多的难题。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的现状,更多地探索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以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EB/OL],http://www.studa.net/zhiye/080603/08201861,hmal

[2]高峰,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电力教育,2005(1) [3]王建初,刘明东,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比较教育研究,2005(9) [4][6]赵明安,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