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雕梁画栋话彩绘--试论古建彩绘中的南北差异

来源:一二三四网
雕梁画栋话彩绘--试论古建彩绘中的南北差异

孙大莉

【摘 要】中国建筑彩画,是建筑与艺术及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雕梁和画栋就是指建筑装饰。很多人认为,“雕梁”多指南方而“画栋”侧重于北方,但是,不管雕梁还是画栋,在彩绘的形式风格,南北方都存有差异,素有“南素雅、北艳丽”之说,但同时,又相互融合。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17 【总页数】1页(P216-216)

【关键词】古建彩绘;南北风格;差异与融合 【作 者】孙大莉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1 古建彩绘

中国最早的建筑皆为木架构,也许,最初的木屋,只是为了遮风挡雨。但,渐渐的木屋有了别致的造型,又在别致的造型间附上彩色斑斓的纹样,给肃穆的建筑穿上华美的外衣,这便是彩绘。

彩绘是于木构表面涂绘的色彩装饰画。它的实际作用一是装饰建筑,二是保护木构。明清两代在施绘彩画时,先在木构表面涂上厚厚一层以猪血、面粉、桐油、砖粉等

材料组合的一种如混凝土一样的保护壳,专业术语称为地仗,它既保护了木构,又装饰了木构,二者是相辅相承的。

雕梁和画栋,就是指建筑表面装饰彩画。很多人认为,“雕梁”多指南方而“画栋”侧重于北方,但是,不管雕梁还是画栋,在彩绘的形式风格,南北方都有差异。以明清皇家宫殿为代表的北方彩绘,多以青蓝,大红、大绿、鎏金、龙、凤纹样为多,有锦纹、吉祥图案、写实花卉。形式规范化,程式化,多用金,且色彩华贵艳丽辉煌。而以清雅文人为代表的南方园林彩绘,基本都是锦纹。形式多以设色自由,素雅无华,少用金。所以,素有“南素雅、北艳丽”之说。 2 北方彩绘的特点

北方彩绘,大气,色彩艳丽华美,金碧辉煌。其代表首选和玺彩画,其次是旋子彩画。 2.1 和玺彩画

以和玺彩画为代表的北方宫廷彩绘,是彩绘等级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2.2 旋子彩画

在明清官式建筑中,旋子彩画运用最广,常见于宫殿、衙署、寺观、坛庙、园林等各类建筑。就三段构图、大线分划和找头的一整二破等特点来说,旋子彩画最晚在明初就已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传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旋子彩绘是用或圆润饱满、或流畅柔韧的各色线条旋转盘结而成,带给我们的却是

满眼的瑰丽奇巧,眩目迷幻。旋子彩绘比和玺、苏式彩绘的形成时间都早,是中国建筑装饰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彩绘种类。表现形式上仅次于和玺彩画,有明显、系统的等级划分,既可以做得很素雅,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官衙、庙宇的主殿,坛庙的配殿以及牌楼等建筑物都用这种彩画。 3 南方彩绘的特点

南方彩绘的风格,素净淡雅,以苏式彩绘为代表。 苏式彩画

南方彩画以苏式彩绘为代表,苏式彩画起源于苏杭一带地区民间传统做法而得名,俗称“苏州片”。它大多采用红色、土色、白色等暖色基调,自由、生活气息浓郁,苏式彩绘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符合南方文人依居园林轻松休闲特征。

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典型的苏式彩绘是将檩枋联在一起,画成半圆形的“包袱”,内层“烟云”,外层“托子”。金琢墨苏画:这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 4 南此差异

从历史文化背景上,南北方文化素养存在差异。南方文人多,读书人多,他们追求颜色不炽烈、色彩不鲜艳,于是就把建筑装饰转向了建雕饰:砖雕、木雕、石雕。即便有了彩画,象苏州地方彩画、浙江彩画,颜色一般比北方彩画要淡雅的多,纹式也纤细的多,不是那种大红、大绿、龙、凤纹样。大都以各种编织的锦纹、写生的花鸟为主的装饰。

从地域地理学上,由于气候原因,中国版图上,南北方温差很大,南方四季如春,常年一片青绿,不缺少颜色。而北方,漫长的冬天,树、植物、花草枯萎了,风景

一片素淡,需要颜色的衬托。正因为地理上的差异,就形成南方彩画多素雅少,北方彩画多艳丽。 5 南北融合

古建彩绘,尽管最初南北风格形成时有所差异,但是,经历历史发展的变迁,又渐渐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例如苏式彩画,传入北方宫廷,形成了新一派彩画“官式苏画”。在明永乐年间北京城营修宫殿时,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及设色都发生了变化,与原江南彩画有了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艳丽装饰华贵,称“官式苏画”。紫禁城的很多内廷花园都画有苏画,当年慈禧特别喜欢苏画,将其居住的宁寿宫等处该作苏画。颐和园中的长廊,可以说是苏式彩绘的展览画廊。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堪称精美,红楼一梦中的宝钗扑蝶、晴雯撕扇等情节极为生动。又如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苏式彩画,其华丽,讲究程度可以看出,北方皇家宫廷彩绘的风骨。 结束语

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结合的经典产物,历经千百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地位,集历史、人文,艺术,绘画、建筑多重元素于一身,它的价值无法估量。它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值得我们长期探究和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