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 三、掌握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四、掌握咏物诗的常见手法(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咏物诗的感情类别。 教学难点: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四首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让学生说出这些诗歌分别属于什么题材的诗。 1.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2.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感情。 4.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物诗
诗中描写了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比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赞扬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二、咏物诗的题材特征
1.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区别咏物诗和一般的写景诗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高尚气节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田园风光图热爱大自然,隐逸避世
咏物诗
写景诗
咏物诗与写景诗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手法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托物言志;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借景抒情。
3、从题目上,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目,写景诗常以景物或事件为题目。
三、情感类别:
1、托物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绕舍
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
2、托物讽世――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3、托物抒怀――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物的特点:小刺头、出蓬蒿 寄托的情感: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4、托物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于谦,明朝名人,民族英雄,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瓦剌入侵,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后却诬以“谋逆罪”被杀害。这首《石灰吟》可
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物的特点:出深山、不怕、清白
寄托的情感: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托物喻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琴诗 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物的特点:“琴”无“指”不能发出优美的琴声 寄托的情感:事物要相互配合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四、咏物诗鉴赏要点: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 五、课堂小结 咏物诗的特征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 2、从手法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托物言志 3、从题目上,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目 咏物诗的情感类别
1、托物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2、托物讽世――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 3、托物抒怀――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4、托物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5、托物喻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六、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所描写了几种画眉鸟,各有什么特点?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林中鸟:“随意移”“自在啼”;笼中鸟:“锁向金笼” 。
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下面三首写柳的诗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1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青门柳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2.离别赠柳表达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 3.警告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