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

来源:一二三四网
毫不松懈推进从严治党

新华社评论员

“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峨。”在党领导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阶段,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不松懈、从严治党不放松,才能锻造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生机活力。这是历史的昭示,现实的要求,更是迈向未来的根本保证。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总书记反复强调从严治党,并结合“四个全面”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从严治党提出“五个要”的最新要求。这是对全党的谆谆告诫,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部署。深入领会、准确把握这五个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积极的作为、狠抓落实的作风把五点要求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各环节,就能更加有效地正风肃纪、激浊扬清,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保证。 当前,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毅,以壮士断腕、一往无前的担当,不断推进从严治党,在正风肃纪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反腐败斗争雷厉风行,“打虎”“拍蝇”不设禁区,振奋了民心,凝聚了力量,更加坚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种种问题犹如表征,究其根本还在于从严治党尚未完全到位。两会前夕,“反腐倡廉”成为热词,从“村官搞世袭”“地方吃空饷”的问题反映,到“党委担起反腐重担”的强烈呼声,传递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下一阶段反腐工作的期许之切,也深深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之巨、责任之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到重视基层风气问题,下大力气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再到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从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的反腐败斗争到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要”,既贯穿着全面从严治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的整体思路,也有针对当前塌方式腐败、作风建设等现实问题和监督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实际现象的具体部署,既开出了补足精神钙质、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的治病良方,也彰显着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坚

定决心和清晰指向,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这五项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新的成就,实现新的突破,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9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才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就一定能不负历史使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新征程书写中国未来的精彩篇章。 谈中日关系

日本NHK记者:在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是不是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中伤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如果中国作为大国有宽广的胸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日政策?

王毅: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这句话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3月5日这天,各地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近困难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欣喜地看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时代载体,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践履。

雷锋精神历经五十多年而不衰,依然葆有昂扬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号召力,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坐标,不仅因为它闪耀着人性之光,寄托着中国人的价值理想、道德善念和真挚情感,还因为它找到了时代的依托,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情怀代代传承。志愿精神就是这样的时代载体。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灾难救援、赛会服务、扶贫济弱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志愿者们在无私奉献中充实心灵,在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传承雷锋的精神遗产,守护社会的公共道德,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这样看来,照耀雷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是同一束道德阳光。这光芒穿越黑暗和阴霾,让这个社会充满光明,充满温暖,充满爱。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大力发扬体现雷锋精神实质和内核的志愿精神,让团员、党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志愿服务等各种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来,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新时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今天,人们内心深处依然浮现一种殷殷怀念,依然在由衷地呼唤一个普通一兵的名字——雷锋,就像怀念一位阔别的亲人一样。

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45周年纪念日。1962年8月15日,解放军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神州大地,雷锋的名字不胫而走,到处传颂着他闪烁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感人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为什么一位“小人物”去世后能赢得这样的荣耀?怎么会有这样强大恒久的人格魅力?为什么他会长久活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里?那是因为雷锋早已成为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他所代表的崇高精神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振兴。雷锋同志短暂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是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一生,是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几十年来,学雷锋群众活动蓬勃开展,彰显了时代性、先进性、广泛性和巨大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命力,雷锋高尚的道德情

操为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抵制不良风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收到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健康向上、奋发有为,做“四有”新人。

雷锋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一位普通公民身上的体现,就是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伟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共产党人就是靠这种伟大精神力量团结人民群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和无数艰难险阻。然而,由于形形色色思想意识和各种新旧文化的碰撞,沉渣泛起,社会上一度出现了种种怪现象,造成了诸如“雷锋叔叔不在了……”、社会“诚信道德”严重缺失、“伪劣假冒”猖獗等咄咄怪事;还有一些人由于世界观的迷惘,人生观的错位,价值观的扭曲,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口号竟然不仅不恭,甚至“批判”贬损,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批评的那样:“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有人居然敢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而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还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当然不能。

当我们进入历史新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雷锋还有时代意义吗?回答是肯定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地区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不培育文明风尚,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今天我们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因此,全社会学习雷锋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的时代意义,不仅不可忽略,而且应当大张旗鼓地弘扬光大。

雷锋是每一个公民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党员干部更应当率先向雷锋学习,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