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雨水管涵初步设计说明

来源:一二三四网


1概述 .................................................... 2 1.1工程由来 .............................................. 2 1.2工程概况 .............................................. 4 1.3设计依据 .............................................. 4 1.4 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5 1.5 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5 2设计范围及上、下游接口情况 .............................. 5 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 6 3.1 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6 3.2 气候条件.............................................. 6 3.3 水文条件.............................................. 6 3.4地质灾害 .............................................. 7 4 排水管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7 5设计原则 ................................................ 8 5.1一般原则 .............................................. 8 5.2平面定线原则 .......................................... 8 5.3竖向设计原则 .......................................... 9 6设计内容: .............................................. 9 6.1 雨水量计算............................................ 9 6.2平面布线方案比选 ..................................... 11 6.3工程设计 ............................................. 15 7 主要工程数量表......................................... 19 8 环境保护、劳保安全、消防与节能及措施................... 20

第 1 页 共 28 页

8.1环境影响 ............................................. 20 8.2环保控制措施 ......................................... 21 8.3 项目对水土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 22 8.4节能措施 ............................................. 23 8.5安全措施 ............................................. 23 9 上、下游接口........................................... 23 10排水下游出路 .......................................... 23 11设计概算简况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24 12建议及其它 ............................................ 24 13附表1:水力计算表..................................... 24 14 附件.................................................. 24 1、设计企业资质文件复印件................................ 24

2、《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审查的批复》 24 3、《重庆市建委关于石小路雨水管网改造协调会议纪要》....... 24

1概述 1.1工程由来

随着高九路的建成通车,高九路沿线的雨水由散排改为有组织排放,大量雨水汇集至石小路立交,导致石小路原有排水箱涵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2007年4月,随着高九路的建成, 高九路项目业主(城投公司)口头委托我公司对石小路立交下游排水进行改造方案设计。2007年5月,我公司完成初步方案,随即由市建委、市市政委、市政设施管理局、城投公司、轨道公司等部门进行方案讨论,会议

第 2 页 共 28 页

上各单位均赞成我院提出的改造方案。但会议上未确定资金来源,此后召开过多次会议讨论,最终还是未确定资金来源。

2007年“7.17”洪灾,石小路立交周边片区受灾严重,当地居民反映强烈。2007年7月在市建委的统一协调下,再次召开会议讨论,会议确定先进行设计,并由市市政委牵头,具体由市政设施管理局负责,正式委托我公司进行设计。

2007年8月,我公司完成正式的方案设计,并由市政设施管理局报规划审批。2008年8月16日,重庆市规划局正式批复该工程的规划选址(渝规选(2007)局市政字第1047号)。

2007年10月,我公司完成了初步设计,提交市政设施管理局。由市政设施管理局负责报市建委审批。但由于项目资金来源未落实,市建委未受理该工程的报审件。

2007年11月,由于白马凼处“上方·新人居”房地产的开发,将原有不规则涵洞挖开,为避免重复开挖,由市市政委负责,结合《石小路立交排水改造方案》,将该段雨水箱涵进行改造,改造断面为B×H=3.5m×2.5m,长约85m,该工程于2008年5月竣工。

2009年8月5日,由市建委牵头,再次召集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北部新区、城投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对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进行了讨论。会议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改造具体内容为:沿石小路新建一条大型排水箱涵,将石小路立交收集的雨水全部会入新建箱涵排入下游,并对原有沿重庆市安装公司仓库的老箱涵的过街瓶颈进行改造,最终接入新建箱涵。

2009年8月,我公司根据2009年8月5日会议精神进行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的方案设计。2009年8月24日,市市政委组织召开方案评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设计文件方案一(即沿石小路东侧车行道布置方案),并要求进行初步设计。

2009年9月,我公司受重庆市对外建设总公司委托,对本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第 3 页 共 28 页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主要沿石小路东侧车行道新建一条B×H=3.5×2.3~2.5m的排水箱涵,工程起点位于石小路立交(戒毒所路口),上游接石小路立交及其上游的雨水,箱涵终点位于武警二支队路口(上方·新人居),下游接入已建排水箱涵。全段箱涵总长555m。另外,在公交集团油库路口处新建一条DN2400的过街管道(Y-5-1~Y-5段),接入本工程主箱涵起点处,主要解决原有该片区排水瓶颈问题。

1.3设计依据

(1)重庆市对外建设总公司与我公司签定的设计合同

(2)《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审查的批复》(渝市政委发[2009]95号,2009.9.15)

(3)《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方案设计》(重庆市中设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09.8)

(4)《重庆市主城区三级管网改造项目桃花溪流域Wthx-AⅡ-01线及Wthx-AⅡ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2008.6)

(5)《高九路道路工程施工图排水部分》(重庆市市政设计院) (6)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综合管网资料;

(7)业主提供的石小路沿线相关涵洞断面尺寸、位置坐标的实测资料;桃花溪支一线的实测断面资料;

(8)现场调查资料

我公司设计人员汇同建设方有关人员多次进行了现场调查,初步摸清了石小路沿线的现状排水箱涵情况,并明确了本工程所涉及的建构筑物等。 (9)《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

第 4 页 共 28 页

1.4 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1.5 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针对市市政委对本工程方案设计提出的审查意见作如下说明: (1)下阶段设计进一步核算汇水面积,认真落实排水区域界限。

执行情况:在本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与业主相关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并结合区域路网平面及竖向规划,详细划定区域界限,认真核算了汇水面积。

(2)做好交通组织方案,注意施工安全。

执行情况:在本阶段设计中,专门进行了本工程施工期间石小路段的交通组织设计,能有效解决本工程施工对交通的影响,详见交通组织图及说明。

(3)严格控制投资,进一步核实工程量,工程投资以相关部门审核为准。 执行情况:在本阶段设计中,设计内容达到设计深度要求,认真核实工程量,并单独编制投资概算,提请相关部门审核。

2设计范围及上、下游接口情况

第 5 页 共 28 页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石小路立交至武警二支队路口(上方·新人居)段(Y-1~Y-9段)的排水箱涵进行改造。工程起点位于石小路立交(戒毒所路口),上游接石小路立交及其上游的雨水,接口断面为B×H=3.5m×1.8m;沿石小路东侧车行道新建一条B×H=3.5×2.3~2.5m的排水箱涵,终点终点位于武警二支队路口(上方·新人居),下游接入石小路已建排水箱涵,接口断面为B×H=3.5×2.5m。

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3.1 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位于东经105°17´~107°04´,北纬28°22´~30°26´;地域内低山、丘陵众多,最高海拔1973m,最低151m;地形呈现从南北至长江河谷倾斜并逐级降低,地貌高低层次明显;重庆市内出露地层多为侏罗系紫红色砂页岩,次为三叠系和古生介二叠系砂页岩煤系地层:河床、河漫滩及河谷地上堆积着第四系冲积层。

3.2 气候条件

重庆市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丰富,最高气温达44℃,最低气温为2.9℃,市年平均气温为16.9~18.5℃;降水量丰沛,年降水量最高达1518.7mm,最低为644.3mm,平均1054.5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高、冬季低,无霜期长;主城区冬季地面风以偏北风为主,偏南风次之,最大风速26.6m/s,年平均风速1.5m/s;空气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5%,月际变化不大,阴天年平均有200多天。

3.3 水文条件

重庆市主城区处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长江和嘉陵江是重庆主城区生活用水和工

第 6 页 共 28 页

业用水的唯一水源,同时也是接纳城市排水的唯一水体。重庆境内长江全长689公里,寸滩站最大流量达85700m3/s,最小流量2270 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1308m3/s,常年洪水位为185.71m(黄海高程,以下同)。1981年7月特大洪水,寸滩水位为189.73m。重庆境内嘉陵江全长153公里,市区段平均水位161.67m,最高水位178.23m,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库区最高水位将达到185m,嘉陵江平均流量为2080m3/s。

3.4地质灾害

重庆位于地质构造简单、活动较为稳定的四川台坳内,历史上遭受的最大地震影响烈度均在Ⅴ度内。

4 排水管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石小路立交的排水设计,高九路段上游区域的雨水将集中汇入石小路立交附近并通过石小路段雨水箱涵排至桃花溪。石小路立交的建设,使该区域的排水由原来的散排改为集中排放,因此石小路上原有排水管无法满足该区域排水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造。

石小路沿线现有2.4m×2.4m石砌雨水箱涵约944m(石小路立交~武警二支队),该段主要沿着原有建材市场,穿过安装公司钢材仓库,在农经大楼处过街至重庆塑料六厂,再沿石小路至武警二支队。该段箱涵坡度约10‰,最大过水能力约22.54m3/s。在穿过安装公司钢材仓库段在修建仓库时由原来的明沟改造为盖板涵,且部分箱涵布置在仓库及居民房屋下,给日常维护造成一定困难。在农经大楼处过街箱涵的中间设有一道承重隔墙,导致过水断面及水力半径减小,从而造成过水能力降低。据调查,该处也是造成上游积水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水力计算,该段汇水面积约160公顷,汇水量约28.86m3/s。因此该段原有箱涵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武警二支队直至石新路南侧渝州交易城正大门处的雨水箱涵断面为3.5m×2.5m,长

第 7 页 共 28 页

约720m。该段箱涵主要沿着道路铺设,坡度约8‰,最大过水能力约48.77m3/s。经水力计算,该段箱涵能满足排水要求。

渝州交易城正大门至渝州交易城东大门处变径为3.5m×3.0m,该段坡度约7‰,最大过水能力约58.61m3/s。经水力计算,该段箱涵能满足排水要求。

在渝州交易城东大门处有一段约30m长的明沟,并在此处变径为5.0m×3.0m的箱涵直至穿过成渝公路,终点到达达飞·绿洲小区的涵洞终点处,与桃花溪一支线接顺。该段箱涵坡度约5‰,最大过水能力约97.04m3/s。经水力计算,该箱涵能满足排水要求。

桃花溪一支线为5.0m×5.0m的箱涵,坡度约3‰,最大过水能力约122.23m3/s,最终排至桃花溪。经水力计算,该段箱涵能满足排水要求。

5设计原则 5.1一般原则

①设计雨水箱涵应满足整个排水管网的系统性,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综合管网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②本次设计段的沟道及管道断面尺寸必须满足上游雨水排放要求。 ③排水制度采用雨污分流制。

④对于大型箱涵工程,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可实施性和经济性。

5.2平面定线原则

雨水箱涵的布置考虑所服务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 布线应尽量少影响交通,尽量少占道施工。

雨水管网设置应最大限度避免造成较大建、构筑物和管线的拆迁。

根据城镇地形、地质、地貌的特点,合理划分区域,采用各种与地形相适应的管道敷设方式,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

第 8 页 共 28 页

大型箱涵的布置要考虑地质因素,尽可能布置在地质条件好的位置。

5.3竖向设计原则

① 排水管涵的竖向埋深应考虑保证上游雨水能顺利接入。

②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紧张,城市管线纵横交错,因此雨水管线的管顶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保证其他管线能交叉通过;特别是城市建成区,考虑到现状管线较多,管线的埋深应适当加大。

③ 竖向布置要尽量考虑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符合经济节约的原则。

6设计内容: 6.1 雨水量计算

(1)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由于本设计雨水沟段的流域范围均为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建设用地,所以雨水设计流量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计算取值;

雨水比流量计算:

雨水设计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q2822(10.775lgP)

(t12.8P0.076)0.77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暴雨重现期(年):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本次设计汇水范围内属于高新技术开发区,且石小路属于城市主干道,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要求,设计重现期为3~5年,本工程道路为城市快速路段,故本次设计中取P=5年;

第 9 页 共 28 页

t1:地面集水时间(min):一般取5~15分钟,取t1=10min。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折减系数:暗管取m=2。 雨水流量计算: Q=ψqF

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因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

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而定。根据规划,该区域属于建筑密集区,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要求,ψ取值范围为0.6~0.85,本次设计取ψ=0.73;

F:汇流面积(ha)。 (2)雨水管渠水力计算公式 雨水箱涵断面的计算

QAv

1vR3I2

n21Q:雨水设计流量(L/s); v:雨水设计流速(m/s); A:过水断面面积(m2); n:粗糙系数,取n=0.013;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度。 (3)水力计算结果

根据水力计算,石小路立交及上游的排水设施均能满足排水要求。本次主要对石小

第 10 页 共 28 页

路立交至武警二支队段进行详细计算,详见水力计算表(附表1-石小路排水水力计算表)。

12~13段(Y-1~Y-5)的汇水面积为159.89公顷,设计箱涵断面为3.5m×2.3m,设计坡度为4‰;13~14段(Y-5~Y-9)的汇水面积为186.89公顷,设计箱涵断面为3.5m×2.5m,设计坡度为4‰。

6.2平面布线方案比选

本工程箱涵断面大,路面开挖面大,对交通影响很大。因此需对平面布线方案进行论证比选。在此之前,由市建委牵头,委托我公司对平面布线方案进行了多方案比选,一共有4种方案:

①沿石小路东侧人行道布置方案。该方案主要沿人行道布置,但是由于人行道上综合管线太多,在石小路东侧主要的综合管线有DN500的给水管道、DN150的燃气管道、550×300的电信电力沟和DN800污水管道,此外还有人行道树、路灯以及防护栏杆。人行道上已无实施可能,因此该方案已在讨论会上被否决。

②沿原有箱涵布线方案。该方案利用原有箱涵进行改造,但是由于该箱涵穿越安装公司厂区,该方案需拆迁约1270m2的房屋,实施难度相当大,且沿原有箱涵布线,将影响该片区的整体开发。因此该方案亦在讨论会上被否决。

③沿石小路东侧车行道布置方案。该方案主要沿石小路东侧的车行道布置,由于车行道上基本无其他综合管线,只有沿线收集雨水口的雨水管,管径为DN400~DN500。该方案实施可行性较大。

④沿石小路中央分隔带布置方案。该方案主要沿石小路中央分隔带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带以及两侧分别各一个车行道,该方案实施可行性亦较大。

因此,本次设计主要对布置在石小路东侧车行道方案(以下称“方案一”)和布置

第 11 页 共 28 页

在中央分隔带方案(以下称“方案二”)进行比较。

6.2.1方案一:沿石小路东侧车行道布置方案

工程起点位于石小路立交(戒毒所支路口Y-1),上游接重庆市政院设计的高九路排水箱涵,箱涵沿着石小路东侧车行道布置。终点武警二支队路口(上方·新人居)。Y-1~Y-5段设计断面为B×H=3.5×2.3m,长约313m;Y-5~Y-9段设计断面为B×H=3.5×2.5m,长约242m。另外,在公交集团油库路口处新建一条DN2400的过街管道(Y-5-1~Y-5段),接入本工程主箱涵起点处,过街管道长65m。

箱涵沟槽开挖线东侧靠近路缘石,尽量靠近人行道。施工期间占用石小路东侧两个车行道,东侧留一个车行道通往沙坪坝,另外,在石小路西侧留一个车道通往沙坪坝,由原来的双向6车道临时调整为双向4车道。并加强交通管理,增加交通协管力度,以减小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沟槽开挖面如下:

第 12 页 共 28 页

沟槽开挖示意图(方案一)

东侧沿线的雨水口和雨水管道需要拆除,待箱涵修建后,再恢复沿线的雨水口和雨水管。

该方案只占东侧车行道,对西侧车行道影响较小,可适当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6.2.2方案二:沿石小路中央分隔带布置方案

工程起止点及设计断面同方案一,本方案设计排水箱涵沿着石小路中央分隔带布置,并临时分别占用左右各一个行车道。

本方案分别占用左右各一个车行道,施工期间本路段由双向6车道变为双向4车道,车流可通过高九路、其他路网分流解决,并加强交通管理,增加交通协管力度。

第 13 页 共 28 页

沟槽开挖示意图(方案二)

中央分隔带沿线无综合管线,沟槽开挖施工比较容易,但由于开挖断面较大,还是需要采取开挖支护措施,尽量减少放坡比。

6.2.3方案比选

排水方案 具体内容 设计断面 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方案一 3.5×2.3~2.5m 满足 ①靠近人行道,方便雨水支管接入; ②降低施工对交通影响的风险,若施工期间出现沟槽塌方等事故,彻底占据石小路东侧车道,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西侧行车; ③便于管理和维护; ①施工期间对临时排水有一定影响; ②需对人行道上的路灯及护拦进行适当的保护。 方案二 3.5×2.3~2.5m 满足 优点 优 缺 点 缺点 ①中央分隔带基本无综合管线,远离人行道上的电杆、广告牌等构筑物,施工较容易; ①不方便支管接入和维护; ②增加两头过街,加大交通影响; ③中央绿化带已生长成型,破坏重栽影响其整体景观。 1706.25 工程投资(万元) 1723.39

根据以上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均有其可实施性。但考虑到石小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是连接石桥铺和沙坪坝两大商圈的重要通道,其交通重要性非常突出,决不容许任何原

第 14 页 共 28 页

因完全阻断交通。由于方案一在施工期间对石小路的交通影响降至最低,且运行过程中也便于维护和管理,故本次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一,即沿石小路东侧车行道布置方案。

6.3工程设计

6.3.1平面布置

本工程起点位于石小路立交(戒毒所路口)Y-1,上游接石小路立交及其上游的雨水,上游排水箱涵断面为3.5m×1.8m,设计坡度为4‰,箱涵底标高为330.25m。

据调查,在起点处富州新城支路口有一条DN1200的排水管道,临时接入一条DN400的排水管,有排水隐患,本次设计将富州新城支路DN1200的排水管道接入新建箱涵。根据水力计算,Y-1~Y-5段新建箱涵断面为3.5m×2.3m,坡度为4‰;在公交集团油库支路(Y-5)有雨水支箱涵(Y-5-1 ~Y-5)接入主箱涵,根据水力计算,Y-5~Y-9段新建箱涵断面为3.5m×2.5m,坡度为4‰。设计终点位于于白马凼上方·新人居小区处(Y-9),下游接入已建B×H=3.5×2.5m箱涵。下游接口为3.5×2.5m,接口箱涵底标高为327.268m。

6.3.2竖向设计

本次设计的雨水箱涵断面较大,严格控制坡度及流速,以免流速过大影响箱涵使用寿命以及结构强度。该段平均坡度采用4‰。由于石小路立交处上游箱涵底标高较低,导致本段箱涵设计埋深很大,最大埋深达到10.58m。

6.3.3雨水管涵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中,根据对沿线地质情况的分析,该段雨水箱涵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形式,在满足箱涵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合理的箱涵壁厚。根据水力计算,箱涵过水断面面积约8.75m2,为更加合理经济的实施该工程,本设计对以下两种箱涵断

第 15 页 共 28 页

面形式进行了仔细的比较:B×H=3.5×2.5m和B×H=2.5×3.5m。3.5×2.5m的箱涵形式横向开挖量比较大,将造成地面开挖面宽,对交通造成的影响比较大;2.5×3.5m的箱涵断面形式可适当减少开挖面,但是埋深太深,给施工造成的难度较大,且根据上下游的标高计算,采用2.5×3.5m的箱涵断面形式无法保证与下游箱涵管顶平接。因此,本次设计采用的断面形式为:B×H=3.5×2.5m。

6.3.4雨水管涵结构设计

(1)总体设计 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3)场地类别为II类; 4)抗震设防烈度:6度;

5)箱涵荷载要求:恒载:不大于8.0m厚填土

活载:施工堆载:10Kpa

6)要求覆土深度不超过5m的箱涵基础持力层承载力大于150kpa,覆土深度5m~8m的箱涵基础持力层承载力大于200kpa;基础可置于土基上,土基应为经过压实处理的人工填土。

7)箱涵每隔20m设变形缝一道,在地质发生变化时增设变形缝。 8)纵筋合力点到外皮距离: 50(mm) 9)填土内摩擦角: 30.000(度) 10)填土容重: 20.000(kN/m3) (2)结构用料 1)混凝土:

第 16 页 共 28 页

类别 强度等级 2)普通钢筋:

箱涵 C30(内掺防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抗渗等级S6。 HPB235级钢筋,fy=195KN/m2:公称直径<12mm的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要求。

HRB335级钢筋,fy=280KN/m2:公称直径≥12mm的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7)的规定要求。

钢筋连接:钢筋直径≥16mm的HRB335钢筋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等级为Ⅱ级,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要求,且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6.3.5沟槽开挖和回填

根据地勘资料,石小路沿线地质条件较好,在地面以下1.0~2.0m为人工填土层,以下则为砂岩层。本工程箱涵以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排水箱涵的沟槽开挖放坡根据不同土质情况确定开挖边坡:上层人工填土层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放坡系数可达到1:0.3,下层砂岩层放坡系数定为1:0.1。因此可减少地面开挖面,最大开挖面约为7.30m,最小开挖面为6.30m。

箱涵胸腔两侧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5%,涵顶以上部分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85%。如箱涵处于路基内,则涵顶以上部分回填土的压实度按路基要求执行。回填材料及压实度严格按照设计相关图说明要求,同时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

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检查井砌体或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室周

第 17 页 共 28 页

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6.3.6管材、基础

主排水箱涵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S6;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两种,基础采用100mm厚C15砼垫层基础。

在富洲新城路口有一段支管,管径为DN1200,该施工段位于联芳园公交车站,人流量和车辆量均比较集中,另外在公交集团油库支路有一条过街管道(Y-5-1~Y-5),接入主箱涵,管径为DN2400,该段穿越石小路主干道,车流量大,为尽量减少施工对石小路交通的影响,故这两个施工段管材采用塑钢管复合缠绕排水管,该管材具有重量轻,施工方便,工期短,接口密封性好等优点。其接口采用密封条抱箍柔性连接,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

6.3.7检查井

检查井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井盖和井座主要采用复合材料成品。井盖采用重型井盖。

6.3.8特殊地基处理措施

根据地勘报告,该段基本无不良地质情况,基础持力层为基岩。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在地基沉降不均匀的地段、松软地段应采用强夯、换填等措施使其地基承载力趋于一致并采用柔性接口。

6.3.9施工方案论述

针对此项工程箱涵断面较大,埋深较深,故其沟槽开挖较为困难,在开挖工程中必

第 18 页 共 28 页

须对其进行支护处理,并对挖土方进行妥善运储。

对综合管线较为复杂的路段,在开挖前期采用人工探挖,发现以下无其他管线方可采用机械开挖。对有综合管线的地段需加强保护,尽量不要破坏现状管线,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箱涵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施工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次序,采取跳槽施工等措施;在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情况下,可在夜间施工一些噪声较小的施工工序,如人工沟槽开挖、绑扎钢筋等。若有效采取以上措施,经初步估测,施工工期可减少到3个月左右。

6.3.10施工交通组织

本工程箱涵断面大,埋深深,最大路面开挖面达到7.3m,最大占道面达8.3m,对石小路的交通影响较大,需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

从石小路路面交通考虑,石小路总行车道宽度为24m,双向6车道,现施工占道为8.3m,需对石小路行车道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双向6车道临时改为双向4车道,同时加大交通协管力度。

从整个区域交通考虑,将在石小路施工两端进行分流:从石桥铺通往沙坪坝方向的车辆可通过石桥铺立交-石新路-凤天路-沙坪坝;或通过从白马凼武警二支队支路分流,经城建校支路,到达高九路再通往沙坪坝。从沙坪坝通往渝中区大坪方向的车辆可通过马家岩-高九路-大坪。

从交通管理方面考虑,针对上述分流方向,可对社会车辆采取“单双号通行”等措施,保证分流效果。

7 主要工程数量表

第 19 页 共 28 页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项 目 排水箱涵 排水箱涵 夹砂玻璃钢管 夹砂玻璃钢管 检查井 沥青路面 电信 电力(10kV) 给水 路灯 燃气 排水管 排水管 雨水口 材料 钢筋砼 钢筋砼 钢筋砼 300×800mm 400×400mm DN500 DN150中压 DN400 DN500 单位 m m m m 座 m2 m m m 个 m m m 个 数 量 313 242 65 22 10 4440 210 65 50 1 65 288 208 25 备 注 B×H=3.5m×2.3m B×H=3.5m×2.5m DN2400 DN1200 破坏恢复 管线保护 管线保护 管线保护 拆除及恢复 管线保护 拆除及恢复 拆除及恢复 拆除及恢复 8 环境保护、劳保安全、消防与节能及措施 8.1环境影响

雨水箱涵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管材的运输、堆放及管线敷设道路的开挖,开挖土的临时堆放等均会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不会持久。尽管如此,施工前仍应同受影响居民协商一致,让他们清楚工程的实际意义并支持工程的实施。

第 20 页 共 28 页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扬尘的影响。土方的开挖和运输可能会扬起灰尘,运输、临时堆放可能造成渣土外溢。

② 噪声的影响。使用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发动机及鸣笛会产生噪声,特别是夜间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很大。

③ 雨水外溢的影响。雨水管道临时改道、分流可能会造成雨水外溢,施工过程的渣容易堵塞原有排水管道。特别是雨季,雨水可能会随暴雨从合流制管道中漫出。

④ 施工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塌方。

⑤ 对交通的影响。沟槽的开挖局部可能切断道路,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长时间的占道路施工可能会引起市民的不满。

8.2环保控制措施 8.2.1 设计控制

材料选用方面。本方案按照“工程材料无害化原则”进行工程材料的选择。本工程推荐使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特别是管道材料。其环保性应体现在多方面。首先,生产过程的环保。采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原材料,在工厂加工,生产过程没有较少废水、废气、粉尘、废渣的产生。其次,施工过程的环保。施工安装工程简单,进度快(可缩短管道安装工期40~70%),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辅料,施工机具不耗能、不扰民,施工过程不造成环境污染。最后,使用、运行过程的环保。维护工程量小。

施工图设计中,可以从设计角度考虑一些防护措施;工程概、预算中充分估计实施过程中临时设施费用。 8.2.2 建设过程控制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管理等措施,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

第 21 页 共 28 页

① 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工作,有效利用并尽量缩短施工期。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施工技术、措施要科学,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要报相关部门审查;要求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泥渣、灰尘等外溢;沟槽开挖要有足够的边坡,若放坡困难,必须采取支撑等措施。

② 晴天施工注意洒水,减少管线沟槽开挖及回填过程中产生扬尘。

③ 施工期的开挖土临时堆放位置应尽量选择在空地上,少占用人行道和车行道。 ④ 如果因为管线沟槽的开挖截断了居民出行的道路,应考虑采用木板等搭建临时道路,并做好标识和防护措施。

⑤ 施工期临时弃土可能使地表水的浊度升高,应合理管理临时弃土。

⑥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通过与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工程建设涉及的交通问题进行合理地组织、分流、控制。

⑦ 提倡文明施工。管道施工开工前应事先告知,充分取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施工过程材料、弃土严禁乱堆乱放;施工过程严禁乱扔生活垃圾;居住区严格禁止夜间施工。

8.3 项目对水土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

项目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对整个生态环境不会有大的影响。

施工期管涵沟槽的开挖会产生临时弃土,由于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水冲刷流失,若处理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淤塞沟渠和河道。因此,施工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合理开挖管线沟槽长度,尽量缩短开挖回填时间差,避免过长堆置产生水土流失。

第 22 页 共 28 页

②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回填,保证回填土的压实度,从而避免水土流失。

③ 合理选线,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如果管线沟槽开挖破坏的绿地,应在工程完成后及时修复,保证环境质量。

8.4节能措施

① 充分重视节能工作,从设计、施工、材料选用等各个环节上减少能耗;

②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坡度,一般情况下采用重力自流排水,尽可能不采用机械提升排水;

③ 管材选用阻力系数小,能耗低的绿色环保管材,严禁使用淘汰产品;

④ 充分利用地形的坡度,既保持一定的管道埋深以便排水支管的接入,又尽可能的减少土石方的开挖,减少工程量。

8.5安全措施

①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进行安全学习,特别是埋深较大时,应采取支撑措施,避免发生坍塌事故。

② 管涵开挖过程中应设置明显标志,设置必要的护栏、围护措施,以免过往行人进入施工现场发生事故。 9 上、下游接口

新建箱涵上游接高九路项目负责实施的排水箱涵,接口断面为3.5m×1.8m,接口标高320.25m,接口资料详见市政院设计变更《高九路沙坪坝区段道路工程SG-07》。同时富州新城支路DN1200的雨水管道接入新建箱涵;下游位于武警二支队(上方·新人居),接入已建箱涵。下游箱涵断面为3.5m×2.5m,接口底标高327.268m。 10排水下游出路

第 23 页 共 28 页

本次设计的雨水箱涵主要将高九路集中收集的雨水以及石小路本身的雨水接至武警二支队处的3.5m×2.5m的雨水箱涵,该箱涵一直排至桃花溪一支线,最终排至桃花溪。

11设计概算简况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该工程概算投资总金额为1723.3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为1448.4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7.36万元,预备费97.55万元。

技术经济指标表详见《工程概算书》。

12建议及其它

1、本工上游接口为高九路沙坪坝区段道路工程,目前还未实施,建议本工程与石小路立交段同步实施,减小对交通的影响时间。

2、箱涵沿线的雨水主管应集中接入本箱涵,遇到交叉的雨水管涵均接入本箱涵。 3、本工程开挖断面大,交通影响大,建议在施工过程加强交通组织和现场交通协管力度。

13附表1:水力计算表

14 附件

1、设计企业资质文件复印件

2、《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审查的批复》 3、《重庆市建委关于石小路雨水管网改造协调会议纪要》

第 24 页 共 28 页

附表1:水力计算表

计 算 管 段 计算 编号 起 迄 汇 水 面 积 本段F (公顷) 径流系数 Ψ 设 计 降 雨 强 度 集水时间(分钟) t1 m×t2 t 设计流量 比流量q (升/秒.公顷) 设 计 管 段 水渠宽W (米) 流量误差 流量Q (立米/秒) 长度L (米) 累积∑F (公顷) 重现期P (年) Qs (立米/秒) 水渠深H (米) 管径 (米) 坡度i (‰) 流速v (米/秒) △Q (立米/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0 200 200 200 200 262 200 150 230 200 301 260 220 3.05 3.87 3.51 1.88 2.93 3.16 2.02 1.75 3.54 3.13 87.15 43.90 27.00 3.05 6.92 10.43 12.31 15.24 18.40 20.42 22.17 25.71 28.84 115.99 159.89 186.89 0.73 0.73 0.73 0.73 0.73 0.73 0.73 0.73 0.73 0.73 0.73 0.73 10.0 10.0 11.9 13.5 14.9 16.4 17.9 21.3 22.2 23.6 24.9 27.0 1.9 1.6 1.5 1.5 1.5 1.9 1.5 0.9 1.5 1.3 2.1 1.8 10.0 11.9 13.5 14.9 16.4 17.9 19.8 21.3 22.2 23.6 24.9 27.0 28.8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371.00 350.15 334.85 322.00 310.23 299.19 286.14 277.02 271.86 263.84 257.30 247.26 239.22 0.83 1.77 2.55 2.89 3.45 4.02 4.27 4.48 5.10 5.55 21.79 28.86 32.64 0.6 0.8 0.9 0.9 1.0 1.2 1.2 1.2 30.0 30.0 30.0 30.0 25.0 20.0 20.0 20.0 15.0 15.0 5.0 4.0 4.0 3.49 4.23 4.58 4.58 4.48 4.53 4.53 4.53 4.22 4.22 3.85 3.81 3.94 0.99 2.13 2.91 2.91 3.52 5.12 5.12 5.12 6.08 6.08 24.22 30.70 34.49 0.162 0.358 0.362 0.018 0.069 1.101 0.854 0.636 0.977 0.525 2.438 1.838 1.850 0.73 19.8 1.20 1.20 3.50 3.50 3.50 1.2 1.2 1.8 2.3 2.5

第 25 页 共 28 页

感谢您的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