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学与管理》 2008年6月20日 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策略 ⑩河北邯郸学院 吕 艳 |-1前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3-8岁是儿童1人阅读混淆了。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认读能力不应 口掌握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在此关1简单地等同于就是让幼儿大量地识字,而应通过阅读 H键期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成I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的对应关 为当前早期阅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探讨:系、初步了解汉字的简单规律。 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策略,以促进幼儿阅读的基本能l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是是否掌握阅 力的形成。 l读技能的主要标志。它是指阅读者把感知的材料联系 一、阅读活动的实质 }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 阅读活动是阅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f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了解其 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l本质含义的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理解语言的一 理特征。阅读能力所反映的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加工、1个重要观点认为,理解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主 贮存、运用几个过程在同一时间里,纵横交错地进行 动的建构过程。 工作的过程。它需要幼儿具备感知能力、加工能力、记} 尽管幼儿年龄较小,积累的知识经验不丰富,也 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多种能力的参与才能完成。并I应通过幼儿的积极建构促进幼儿的理解。在日常生活 且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人的认知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l中丰富幼儿的口头语言和各种知识,引导幼儿新旧知 作用,而且人的情感、动机、兴趣、爱好也都积极参与:识的联系,培养幼儿想象、思维、联想等能力是提高幼 阅读活动。再者,由于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即通过图}儿理解力的重要途径。那种认为只要认识了书写形式 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l的字词,就具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的认识是错误的。 这种文字存在着许多缺点:只表意不表音,不易读出I 鉴赏能力,是阅读理解水平的指标之一,它是指 字音;结构复杂,笔划太多。因此,一些心理学家认为,l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 阅读汉语这样的表意文字对儿童来讲可能比学会阅f以及价值等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它是人们在阅读 读英语这种表音文字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阅读活l文字材料时的一种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交融的心理 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高级活动,对于幼儿来讲并不・过程。对于早期阅读来说,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 容易。 I早期阅读活动可以通过让幼儿反复朗读、讲述、讨论、 二、早期阅读能力的基本构成及分析 f表演、仿编、创编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阅读材料的 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常常把知识的掌握与能力I形式美及风格特点。 的形成混为一谈。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以 三、早期阅读过程的模型及启示 互相代替的。在幼儿期,儿童最需要的不是系统全面I 早期阅读的过程主要有两种模型: 的知识,而是不断增长的学习感受力,形成基本的阅f 一是自下而上的模型:这种模型中,阅读从字词 读能力,并通过这些基本阅读能力去进一步形成获取 的解码开始一直到获取阅读材料的意义从下而上进 信息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学习今后的各学科知识,这I行。因此,阅读者要掌握阅读材料的意义需要从字、 才是早期阅读教育的真谛。 1词、短语、句子开始。这种模型受到很多老师和家长们 阅读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l的推崇,此模型为教学过程安排了这样的结构j先教 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结构,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生字,再教词,然后再逐渐过渡到高级水平的技能。教 认读能力,是阅读活动最基础的能力,它是对阅l师们常错误地认为离开了识字的前提,儿童阅读活动 读材料的文字符号进行感知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语音l无法开展,儿童的阅读能力根本不可能形成。其实这 和字形规则的联结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在教育i是阅读过程的模型之一。 实践中,教师常认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应从识字1 二是自上而下的模型:这种模型中,与自下而上 开始,应该先识字再读书,离开了识字就无法进行阅l的模型恰恰相反,认为阅读的起点是读者头脑中已有 读,这是对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它将早期阅读与成l的知识,它包括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及有关语言 I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吕艳: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策略 结构、语言使用的知识,而不是阅读材料本身。它更强}复阅读策略。幼儿小班儿童由于注意力时间短,注意 调儿童的主动作用,强调有效的阅读并非精确地知觉l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较差,简单机械的重复易造成幼 与辨认所有文字成分,而是选择最少的线索以产生有l儿的疲劳与厌烦。可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情节重 效的猜测和推理的一种技能。这种模型给我们的启示:复出现的阅读材料。对于中大班儿童可用多样化的方 是:对于早期阅读的儿童来说,他们缺乏识别文字的I式进行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中提高幼儿识记效果, 技能,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无法进行阅读,而是可以通l增强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过丰富儿童的口头语言及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来弥补l 自下而上模型的不足。 多种活动的整合:阅读活动的同时,应整合其他 l领域的活动,如结合阅读材料内容进行音乐、美术、社 阅读能力就是在阅读材料与个人经验之间积极I会、科学等领域活动,增强幼儿阅读活动的操作性,不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既离l仅能引发幼儿兴趣,维持注意力,而且可使幼儿在操 不开自上而下也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加工,教学中可将:作中建立表象,理解能力得到发展。 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新的信息 四、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 I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靠幼儿自 根据以上分析,培养儿童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l身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成人找到新113知识之间的联结 系统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指:点,用113的知识来帮助幼儿理解新的知识,并将新知 导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促进l识进行同化,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中1n 儿童从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向自主阅读的过渡。 } 复述:复述是对阅读材料的保持过程。对于小班 1.通过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丰富幼儿口头语言I儿童教师可首先帮助儿童建构起复述提纲,如故事可 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I按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提出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 儿口头语言的丰富性与语音敏感性直接影响幼儿书l时间、地点?——主人公是谁?——还有哪些人 面语言的认知与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丰I物——先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富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为幼儿一事情——结果怎样?……问题都是故事中情节的再 接触与掌握书面语言奠定基础。 {现,目的让幼儿对阅读材料进行回忆。中大班儿童教 2.激发幼儿感知书面语言的动机与兴趣,初步了}师可让儿童集体建构复述提纲,并可分小组或个别进 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一一对应关系 I行复述。 使幼儿具有感知书面语言的动机与兴趣,是早期: 提问策略:这是一种教师常使用的非常有效的创 阅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阅读能力可持续}造性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阅读 发展的基础。它是通过幼儿自身的经验而建立起来I材料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类型的提问。 的,因此,应为幼儿提供属于自己的、书面语言刺激丰 概括、类比:这是一种阅读的精细加工策略,让幼 富的环境;经常进行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榜l儿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 样,使幼儿获得阅读的态度倾向及情感与动机。 f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及创 幼儿的学习具有形象性、情境性和及时性等特I造力。包括让幼儿补充细节、进行联想、对材料进行概 点,利用这些特点可通过直观的实物形象与汉字相匹一括、仿编或续编等。 配的方法,使幼儿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一一对应l 的关系。如为幼儿创设图文并茂的阅读环境,幼儿园j 具、墙壁、生活用品与汉字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认识自l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2]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的活动室、走廊、活动区角等地摆放的物品,家里的家j版社,1995. 己的名字、了解书信的意义等活动的开展,使儿童初l版社,1991. 步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 果,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力 l [3]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 3.通过语义策略,提高幼儿阅读知识的识记效 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 学前教育 i研究,2005. 在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l 解能力。主要可利用以下策略: : [4]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 [5]朱曼殊.心理语言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责任编辑孙晓雯) 对其进行语义编码,提高幼儿识字效果,增强幼儿理l阅读的教学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5. 反复阅读: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采取不同的反l版社,1990 ・ l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