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单元名称 总复习

单元序号

8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单 元 学 情 分 析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以学的主要内容,即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认识图形。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学期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对前面所学知识可能有所遗忘,通过整理和复习可以使学生巩固旧知,并能将知识系统化。在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知识。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参与知识的系统过整理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3.通过复习,注重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 13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20以内退位减法 课时 15-4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教 学 流 程 师 生 活 动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设计意图 二次 备课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 交流算法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的环节不但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而且还体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现了算法的多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课件。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相学习、互相减法。 促进。 2 / 13

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 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 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 在练习的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过程中,信息和问题都是文字表达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息、分析数量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之间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 用加法来解答。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95页第6题。 3 / 13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20以内退位减法 9+2=11 11-9=2 8+5=13 13-5=8 20以内数的计算方法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课时 16-1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教学 目标 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 学 流 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 备课 4 / 13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 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交流算法【1】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的环节不但可数是【 】。 让每个学生都【2】 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有发言的机【3】 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会,特别是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看图读数、写数。 【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完成课本第95页第3题。 爱发言的学生;而且还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在练习的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完成课本第95页第4、6题。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过程中,信息和问题都是文字表达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5 / 13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息、分析数量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之间关系以及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解决问题的能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力。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 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复习人民币 课时 16-2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数的组成 读数、写数 数的大小 数的计算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教学 目标 单的计算。 2.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深的认识,。 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6 / 13

教 学 流 程 师 生 活 动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设计意图 二次 备课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 通过复习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人民币的单位 和面值,让学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生巩固有关知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4】1元2角=【 】角 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识。 复习使学生巩固各面值人民币的兑换。 二、课堂练习。 1.比一比,选一选 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 13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购物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 说说你是怎么选的? 2.课本第96页第10题。 的紧密联系。 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 复习人民币 板 书 设 计 单位:元、角、分 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图形、分类统计 课时 16-3 8 / 13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 目标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通过复习,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教 学 流 程 师 生 活 动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 【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通过情景图中的对话和操作,复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同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第3题的图形。 角度的分类,培养学生对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 设计意图 二次 备课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学生分组统计,并完成表格 的填写。 学生汇报,互相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 9 / 13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重点巩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理解,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全班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共同解答。 四、全课总结 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你全都掌握了吗?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呢? 图形、分类统计 板 书 设 计 10 / 13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解决问题 课时 16-4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教 学 流 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 取信息、分析数量之间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次 备课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11 / 13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先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全班订正。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12 / 13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解决问题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13-6=7【只】 黄色的猴子有几只? 13-8=5【只】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