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家访的策略与技巧
作者:李慧英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10期
摘要: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教师应掌握家访的基本策略和技巧:家访前应做必要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选择家访的有利时机,力争达到预期效果;讲究家访技巧,提高家访实效。
关键词:家访;策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29-02
家访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的重要纽带,是家校合作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访中,教师既能面对面地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又能就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与家长及时进行交流沟通,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做搞好家访工作,能够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配合,有利于学校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谈谈家访的一些策略与技巧。 一、家访前应做必要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家访之前,教师要对被访学生在校的表现、各科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作全面的了解。同时,教师在家访之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对被访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进行了解。这样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在家访时与学生和家长有话可说,有的放矢,提高家访的实效。
家访前教师还应拟定家访提纲,以提高家访的实效。家访提纲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被访学生及其家长的具体情况拟定。下面是笔者对某个学生(该学生对其父亲粗暴教育方法很反感,父子关系比较紧张)进行家访之前拟定的家访提纲: 1.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近期要做的一些主要工作。
2.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主要表现。
3.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情况(涉及公民隐私的不要打听)。
4.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如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和手段。 6.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7.征求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家访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切忌走过场。一些教师家访目的不明确,为家访而家访,像走马灯一样,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连家访十几位学生的家庭,每家不过几分钟,就匆匆结束了。这种“拜年式”家访,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家访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出个轻重缓急,并根据学生的居住区域,来决定一次家访哪几家,但一定不要贪多,否则会严重影响家访的效果。草率的家访,家长是不会满意的,把孩子交给这样的教师,家长是不放心的。 二、选择家访的有利时机,力争达到预期效果
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老师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诀窍之一,而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是家访成功的重要条件。如学生生病在家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有了进步时,学生遭受挫折时,学生情绪异常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都是家访的有利时机。家访时最好选择在放学后,双休日或寒暑假,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不仅能聆听到老师与家长谈话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当着家长与老师的面说说心里话,从而增强家访效果。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家长的工作和休息。
学生刘某理科成绩较好,平时有些骄傲自满,对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上英语课不认真听讲和思考,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我曾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好思想品德课,但效果并不理想。一天,我布置的思想品德作业他没有认真完成。我于当天向班主任了解了刘某的相关情况和表现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后,拟定了家访的提纲。第二天刚好是星期六,我与刘某的家长取得联系后就去他家去进行了走访,与刘某及其家长一起分析了刘某偏科的原因和不良后果,希望刘某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并希望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刘某的思想工作,刘某也表态今后要好好学习英语课。后来,刘某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讲究家访技巧,提高家访实效
1.家访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大方,消除学生与家长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
2.谈话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做到“三要三忌”。一是要真诚,忌“假”“大”“空”。教师与被访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谈话时,要真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据。切忌说大话、假话、空话。因为人们都对大话、假话、空话是很反感的。只有朴实诚恳的语言,才能让被访学生和家长听得心里高兴,口服心更服,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多赞赏,忌“告状”。家访时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等。切忌一味地向家长“告状”,报忧不报喜,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因为,“庄稼总是看着别人的好,孩子总是看着自家的好”,这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共同心理,他们都不想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否定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的信息传递具有艺术性,先把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讲足讲全,再说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请家长给予配合。这样做,家长会高兴地、充满信心地接受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在家长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主动地弥补不足,积极进取。三是要多倾听,忌“一言堂”。家访时教师要让被访学生及其家长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被家访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切忌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一味地向学生和家长提要求和下“命令”。因为只有在家访中让被访学生和家长处于主体地位,才能引发被访学生与家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家教建议,教师也更能从中汲取家校合作育人的良方。
3.除特殊情况外,教师家访与家长交谈时,应让被访学生也在场。这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以免让学生猜疑,产生误解。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提高家访的实效性。
4.切忌到家长的单位造访,或在公共场合下向其家长讲其子女的缺点,否则,家长会表现出极不合作的态度,令老师无台阶可下,彼此弄僵关系,使问题难以解决。
5.教师进行家访不得要求家长接送,不得接受家长的钱、物,不得要求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家访要尽量避开吃饭时间,以免引起误会。 四、要及时总结,反馈相关信息
家访时教师应对家访的情况作好记录,以便做出详细的家访总结,并作为资料待以后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家访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被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领导,以便在学校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福德.教师家访的误区及对策[J].宁夏教育,2008,(1). [3]冯婉玲.家访谈话艺术浅析[J].新校园·理论版,20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