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以下符合核电厂选址要求的是。
A:便于拦河筑坝的河流狭窄处或水库水流下游处 B: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输电费用
C:核电厂铁路专用线选线要尽量减少对国家干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D: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土地耐力高,非地质断裂带 E:经济政策
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C:法国巴黎改建 D:公司城建设 E:综合治理
3、电力负荷预测中,采用,预测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量的远期控制性标准。 A:符合密度法
B:综合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 C: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 D:综合用电水平指标法 E:经济政策
4、城市生活的核心是。 A:市场厅 B:露天剧院 C:广场 D:市场 E:综合治理
5、法国巴黎圣母院属于的代表性建筑。 A:拜占庭建筑 B:罗马风建筑 C:古代希腊建筑 D:哥特式建筑 E:经济政策
6、下列理论中,理论的提出者佩里认为,城市住宅和居住区的建设应当从家庭生活的需要以及其周围的环境即邻里的组织开始。 A:广亩城 B:卫星城 C:邻里单位 D:新城 E:综合治理
7、燃气按来源分类,适宜在村镇等居民点选择。
A:天然气 B:生物气 C:人工煤气 D:液化石油气 E:经济政策
8、商业性开发以为出发点。 A:私人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他人利益 E:综合治理
9、在城市规划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的问题,对此可采用找出其规律性。 A:因果分析法 B:比较法
C:层次分析法 D:系统评价法 E:综合治理
10、空间数据对地理实体最基本的表示方法是点、线、面和三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是该事物有确切的位置,但大小、长度可忽略不计 B:线是该事物的面积可以忽略不计,但长度、走向很重要
C:面是该事物具有封闭的边界、确定的面积,一般为规则的多边形
D:将点、线、面等实体以文件方式储存在计算机中,通常称为空间数据 E:经济政策
11、建筑密度是指。
A: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B:控制地块建设容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C: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D: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E:综合治理
12、雨水工程规划的雨水系统中,雨水口在平面上要保持适度的间距,布置在道路上的雨水口间距一般为m。 A:20~35 B:30~40 C:30~80 D:40~90 E:经济政策
13、为了有效地调控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用地指标,《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将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其中Ⅰ级为/人。
A:60.1~75.0 B:75.1~90.0 C:90.1~105.0 D:105.1~120.0 E:综合治理
14、在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中,是关键性的设施,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作为重要布局用地予以落实。 A:公共交通 B:轨道公共交通 C:公共交通线网 D:公交换乘枢纽 E:综合治理
15、两个城市间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可以用公式求出。其中表示。 A:从断裂点到A城的距离 B:A和B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C:较小城市B城的人口 D:较大城市A城的人口 E:经济政策
16、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区位及规划要求 B:用地规模
C:场地及环境条件 D:经济性 E:综合治理 17、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称为城市规划体系。 A:工作 B:法律 C:行政 D:政策 E:综合治理
18、提供有关社会分层的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的是,前者是阶级理论,后者是多元社会分层理论。
A: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 B:威廉·亨特和马克斯·韦伯 C:卡尔·马克思和E·O·赖特 D:威廉·亨特和E·O·赖特 E:经济政策 19、由于城市规划的核心在于对的配置,因此城市规划就成为社会利益调整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水平 B:上层建筑 C:社会资源 D:经济发展
E:综合治理
20、城市是以为基本特征的。 A:人口密集 B:建筑密集 C:要素聚集 D:系统性 E:综合治理
21、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通过制定城市能源发展战略,保证城市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B: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发展目标,预测通信需求;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保护措施
C: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结合生活与生产需要,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象、供热标准、供热方式
D:根据城市和区域燃料资源状况,选择城市燃气气源,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种燃气的用量,进行城市燃气气源规划;确定各种供气设施的规模、布局;选择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 E:综合治理
22、下列符合项目建议书阶段内容的是。 A:分析报告中各项指标是否正确 B:分析与初估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C:全面审核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确定 D:分析和判断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E:经济政策
23、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分类中,是亚系统的主导。 A:经济生态 B:社会生态 C:环境生态 D:自然生态 E:经济政策
24、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属于原则。
A: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
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D: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E:综合治理
25、适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或隔断墙位置可能变化的房间的是。 A:横向承重体系 B:内框架承重体系 C:纵向承重体系 D:外框架承重体系 E:经济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城市配水管道根据其承担的主要任务和管径大小,通常分为。 A:枝状管 B:环状管 C:干管 D:支管 E:接户管
2、规则式道路网有等,一般用于地形较平坦的居住区。 A:格网状 B:方格网状 C:环状 D:S状 E:风车状
3、对城市规划编制组织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
C:城市人民政府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来编制
E:承担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4、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因素不仅多样复杂,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下列属于因子层的有__。 A.土地区位 B.交通通达度 C.供水设施 D.大气污染 E.用地潜力
5、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A:政策性 B:综合性 C:经济性 D:实践性 E:民主性
6、城市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以下__部分。 A.车行道 B.步行道 C.绿化带
D.道路设施带 E.分隔带
7、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应遵守下列哪些规定或意见__。 A.法律、法规
B.业主共同约定的管理规约 C.有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意见 D.经业主大会半数以上的同意。 8、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包括。
A: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B: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C:小区内有一套完善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等
D:小区规模与配套设施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应的小区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E: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形式,可以由住宅与商业、文化、办公以及无污染工业等相结合 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生活和生产中燃料(煤、石油等)的燃烧 C:土壤、矿井和活火山的逸出
D:有机物的发酵、分解和腐败过程 E: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10、对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两部文件是__。 A.《威尼斯宪章》 B.《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C.《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D.《马丘比丘宪章》 E.《城乡规划法》
11、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很多,常见的预测方法有。 A: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 B:人均综合用水量法 C:单位用地指标法 D:年递增率法 E:分类加和法
12、下列属于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目的的是。 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B: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C:明确市域及各级城镇的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开发建设活动提出鼓励或限制的措施
D: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E:通过不同空间职能分类和管制要求,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各类用地的空间集聚
1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采用台阶式时,对洪(潮)、风沙、泥石流等以防护。 A:防洪堤 B:拦沙坝 C:防风堤
D:护坡 E:拦土墙
14、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形式可以选用__。 A.砖混结构的纵向承重体系 B.砖混结构的横向承重体系 C.砖混结构的内框架承重体系 D.内框架承重体系
E.横向、纵向混合式承重体系
15、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
A: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
B: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C: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D:随着城镇体系规划实践的发展,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衍生型的城镇体系规划类型,例如都市圈规划、城镇群规划等
E: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6、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很多,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是。 A: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 B:人均综合用水量法 C:单位用地指标法 D:年递增率法 E:分类加和法
17、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A:区位及规划要求 B:场地及环境条件 C:人的生活需求 D:生活方式 E:住宅类型
18、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为。 A: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B: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C:城镇化启动阶段 D:城镇化的缓慢阶段 E: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19、政府根据法律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其主要的手段包括。 A:法律手段 B:规划手段 C:政策手段 D:财政手段 E:管理手段
20、下列不属于镇规划的规划技术原则的是。 A:完整性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人本主义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E:科学合理性原则
21、城乡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主要表现有__。 A.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定 B.城乡规划管理做到政务公开
C.公众有了解情况、反映意见的正常渠道 D.社会团体监督城乡规划实施 22、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规划体制中,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法律法规赋予城市设计什么样的地位
B: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审查如何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
C: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D:对城市环境做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E: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或程序来保证城市设计的落实 23、下列选项中,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
A: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B:组织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充分听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保证有关专业规划的空间落实
C: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公众的意见
D:规划调整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开,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并将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公示
E: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24、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的规定。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 A:用地性质 B:用地使用兼容 C:用地边界 D:用地面积 E:用地范围
25、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A: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B: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C: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D: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E:因地制宜,节约用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