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堡 . 宣 “2 O以内的退位减法" 复习教学纪实与评析 执教者通河县实验小学 邢入元 评析者通河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慧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7I导学生观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 律。 (师出示5道退位减法题目,选择两题让学生说算 理。再请学生依例说算式,教师板书。) 二、寻找规律。完成表格 1.找规律。 (课件出示需要补充的退位减法表。)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以及合作 交流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 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 减法,理解算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 计算;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流程: 课前练习。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 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一师: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我把它们请到了课 堂,你瞧!但有些算式找不到了家,请把它们放到合适 的位置上! (小组讨论并交流填法和发现,叙述时注意顺序 性。) 、2.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补充表格。 师:你是竖着填还是横着填? 生:竖着填,第一行填13—9,17—9。因为我发现竖着 看,减数都是9,被减数逐渐增加1。 生:我是横着填的。第一行应该填l1"5,1l一3。我发 现横着看,被减数都是11,减数逐渐减少1。 生:我是斜着看,发现被减数和减数都逐渐增加1, 差不变 尽致。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分数、小数联系”老师讲得太多,放手让学生自 主探索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小数的意义抽象理解不够,能否借助语言,数形 结合,抽象出概念本质。 改进: 这样一句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这样的教学环节能为学 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将 自身获得的体验、感悟等与同伴交流,学生不断尝试用 数学语言表述所感所悟,在不断的解释和说明的过程 中,逐渐从大量例子中抽象出具有共同性质的东 西——“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也就是零点 几”,促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建知识快速交融,使得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数学能力发 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小数的意义时,除了提供充分准确 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之外,还可以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提升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如:在学 生初步了解了十分之一就是0.1之后,紧接着开始“试一 试”思考:“任意在长方形中涂若干份,用相应的小数和分 数表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一位小数的意义,明确0_2= 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促使学生的思维更 灵活而缜密。学生边涂边思,正是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半 04:告,0.s 音,0.6 ’0.7 云'o.8 斋,0_9= 斋,lO+O.1_1c) ,抽象地认识小数,逐渐感悟小数的本源,也更有助于学 生抽象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 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 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 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学习数学 不仅要习得一系列的数学知识,更多应是掌握一种方 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感受,让学 生充满乐趣地去学习。 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若是选择涂3份,就要尝试 说出“我涂了十份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也就是0.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中心小学) 囵编辑/魏继军 黑龙江教育·小学J 2018.6 33 课 薹tE和复习 被减数相同 1卜9 L2—目 i2-0l i2一T lI2 B 12—3 l3-0 13-8l l3-Tl I3-8 1q-9 14-Bl】4一T l L4‘6 减 i5—9 数 t5一e I 1s—T Ii5—6 / 相 16-8 I 16-T f 褥数相同 同 17-8 l 师:横看,得数有什么规律?竖看,得数有什么规律? 斜看,得数有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 师: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生:有四道减数与差一样的题。12—6=6,14—7=7, 16—8=8,18—9=9。 生:每一横排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第二个和倒数 第二个……两个减数的和,正好是这一排中的被减数。如 12—9和12—3;12—8和12—4;l2—7和12—5。 师:按照你喜欢的规律设计表格。(学生呈现,集中展 示。) 三、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运用规律,口算实践。 师:看着表,随便指一个算式,请你说 得数。(完成 P24.3 ) 2.探询加减法间的关系。 (1)一图四式 师:根据图意,来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算式中有三个数是相同的就可以。追 问:是哪三个数字?) 师:那么,如果有这个减法12—5=7,你又能想到其他 什么算式呢? (2)根据黑板上所给的算式写另外的算式。 (3)根据所给的数字来写加减法算式。 课件l叶J示7个数字,根据数字能写出哪些算式呢? 师:每个数字可以重复使用,但是每个算式里的数字 只能在这7个数字之中选择。 3.开放性计算练习 师:猜猜鲜花后面藏着几。 (1)13一():6 13~( )=11-2 14一( )=( )一( )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答案呢? (2)16一()<7 16一()>7 反思: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观察2()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 规律,加强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观察算式,合作讨论找规律排 列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一些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排列方 法。通过课堂上的一系列整理活动,学生的分析整理能力 及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一点可以从学生交上来的“20 以内退位减法创意表”中发现,有许多按不同规律排列设 计出来的表格,闪现着学生智慧的火花。练习环节中学生 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把 握各不相同。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上 做到了由易到难,练习形式上力求多样,给学生留下了充 34 l黑龙江教育·小学I 2018.6 分思考的空间。练习中的三道练习题从易到难,最后的开 放题16一()<7;16一()>7;是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 只要等号、不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符合条件都可以。有些 学生可以在所填的数中找到规律,进而总结解这一类型 题目的一般方法,另一些学生根据本身的知识水平,只能 填出几个符合条件的数。但此类练习并不要求所有的学 生都能填出所有的答案,并找到规律,这样题型的练习目 的在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有收获. .在教学设计中也有些地方考虑还尚欠周全,如在让 学生尝试自己找规律排序这一环节中,算式卡片并没有 做到学生每桌一份,而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对于 我们成年人来说,把黑板上的算式一个不漏地写下来应 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其观察分析能 力还不是很全面,在教学中出现有部分学生在把算式写 下来时有漏题和写错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不能找出规律 来完成表格。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要利用 表格中的规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 今后的教学设计应尽可能全面地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特 点、认知能力等,对于教材的研究应更深入,以求能做得 更好。 评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以内退位减法表的 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第一,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邢老师的处理方法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出发,课始采用了口算卡片复习的形式,由教师提问、生 生互问两种形式,让学生出题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检 测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让学生能够随机提 问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专注力。低年级儿童年龄小, 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 如做游戏、听故事、竞赛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 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给算式排队找家的情 境,将学生带到了快乐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 趣。 第二,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 邢老师在本节课中,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整理的 过程,每个四人小组一套算式卡片,在合作中,根据学生 发现的规律来把这些算式排排队..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操 作的过程中能够说出为什么这么排,其实已经发现了规 律。如果给学生一个现成的表格,或者根据规律来把表格 补充完整,就把学生的思维框住了,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 整理算式卡片的过程,引导学生有规律地横、纵、斜向观 察,小组讨论和演示之后,汇报退位减法表的规律。让学 生感受从多角度看减法表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发现规律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最后整理表格的目的是要为计 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服务。 第三,巧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 20以内退位减法和加法一样,共有36道题可让学生 感受从多角度看减法表。本节课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 本质。 今后,教师还需加强课堂组织,多激励,多板演,尽量 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