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上开学测试语文试卷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开学测试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个1分,共25分) 翘首 鲜腴 镌刻 畸形 诘责 .....遒劲 佃农 黝黑 交卸 虬枝 .....辟邪 悄然 恶劣 雕镂 纤维 .....田畴 绯红 洗涤 秀颀 倔强 .....记载 婆娑 恹恹欲睡 惨绝人寰 潜滋暗长 ......二、按拼音填汉字(每个1分,共20分)

遗zhǔ( ) líng( )空 浩hàn( ) cuī( )枯拉朽 轻yíng( ) 杀lù( ) nì( )名 屏息liǎn( )声 胆qiè( ) 酒sì( ) 慰miǎn( ) yǎo( )无消息 fù( )闲 狼jí( ) zào( )热 正襟wēi( )坐 suǒ( )屑 tuí( )唐 吹xū( ) 旁yì( )斜出 三、找出下列选项中的错字,将正确的填写在横线上(每个1分,共10分) 1 要塞 仲裁 不怀好意 藏污纳诟 2 咆哮 呓语 俯仰生资 无动于衷 3 销逝 樱花 长途跋涉 摩肩接踵 4 愚钝 蒙眛 春寒料峭 诚惶诚恐 5 缰绳 踌躇 因地制宜 振聋发馈 6 濒临 荧光 合颜悦色 交头接耳 7 骤雨 窒息 巧妙绝伦 鹤唳鸡群

8 遏制 粼峋 自出心裁 连绵不断 9 凋谢 茸毛 维妙维肖 任劳任怨 10 蔓延 倦怠 不折不挠 坦荡如底 四、根据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2.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 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 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7. 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8.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10. 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12. 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13.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15.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17. 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1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9.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1.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2.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24.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5. 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6.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7. ___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8. 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9. 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0.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五、名著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红星照耀中国》是 国的著名记者 的著作。

2、井冈山时期,四个口号提纲挈领地说明了红军所采用的游击战术,红军就是从这种游击战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口号是敌进我退、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将领 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给斯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青年军官是 。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杀害六十六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 6、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7、《红星照耀中国》中记载,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有一所大学,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两百万元,这所大学是 。

六、名著常识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文中的“远征史诗”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 ) A. 从群众中培训教师队伍 B. 组建小学、师范、农业学校、纺织学校等

C. 为扫除文盲,编写袖珍小字典

2

D. 对优秀学员给予高额奖金鼓励

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五四运动 B. 红军长征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记载,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他还是读了几本对他有比较大影响的中国旧小说。这些书不包括( ) A. 《精忠传》 B. 《隋唐演义》 C. 《三国演义》 D. 《镜花缘》

6、以下哪一项不是毛泽东在长沙组织“秋收起义”运动的纲领?( ) A. 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 B. 组织工农革命军

C. 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 D. 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7、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这三条纪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行动听指挥 B. 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C. 战斗要勇敢 D. 打土豪要归公 8、《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没有采访以下哪位红军领导人?( ) A. 陈毅 B. 彭德怀 C. 周恩来 D. 徐海东

9、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记录了自己在红军剧社观看表演的经历,以下哪项符合红军剧社的情况? ( )

A. 提高服务质量,剧社里有包厢和雅座 B. 为保证演出质量,全军只有一个剧团 C. 剧本和歌曲都是红军自己写作的 D. 红军剧社坚决抵制国民党士兵观看

10、在苏区,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合作社的主要任务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 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 B. 克服敌人的封锁

C. 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D. 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5分)

油饼翻身 周海亮

(1)每次回家,母亲都会为他烙几张油饼。烙油饼需要不停地翻动——翻一个身,轻轻拍打,再翻一个身,再轻轻拍打,油饼就松了,散了,软了,又不失劲道。油饼们不大,白里透黄,一层层紧挨着,沾了翠绿的葱花。不仅油饼,还得配一碗荠菜汤。乡野的荠菜,干净,鲜美,最适做汤。水开了,鸡蛋搅得膨松,倒进去,勺子慢慢地转,慢慢地转,又拉细成丝,盛进碗里,蛋花且金且银,荠菜绿得如翠,再点一滴圆润如琥珀的香油,闻之即醉。

3

(2)油饼配荠菜汤,小时候的最爱。现在他长大了,城市里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回家的次数变得极少偶尔回家,必是事业遭遇不顺,回到家,垂头丧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可是不管如何,母亲一定要给他烙几张油饼,烧一碗荠菜汤。油饼仍然是儿时的滋味,香,散,软,韧,仿佛那香可以渗透全身,舒筋活血,再喝口热汤,通体舒泰,心情便好了很多。 (3)那次回家,母亲却病倒了。多年积劳成疾,母亲的病,绝非来自一朝一夕。见他回来,母亲吃力地爬起,说,给你烙几张油饼吧?他说,不用了。母亲说,知道你爱吃。他说,那也不用了,您躺下休息。他陪母亲坐了一会儿,出门,找他儿时的伙伴聊天诉苦。——他不想将他工作的难处告诉母亲,更不想让他的坏心情影响到母亲。——村子里,他只信任他那位儿时的伙伴。 (4)傍晚回来,却见母亲已经烙好了油饼,旁边,一大碗飘着香气的荠菜鸡蛋汤。看母亲,满头是汗,气喘吁吁,一手撑着椅背,一手扶住腰,却笑着,花白的头发沾在脸颊。他有些心痛,说,妈,不是说等我回来做饭吗?母亲笑笑,说,知道你只有在工作不顺利的时候才回家。你工作不顺,妈一定得给你烙油饼啊。 (5)为什么一定要烙油饼? (6)油饼翻身啊!母亲说,吃了翻身的油饼,你就会翻个身,回城,工作就会好起来了。 (7)呵,油饼翻身。以前他听母亲这样说,以为不过是烙油饼的方法,充其量,不过是烙油饼的技巧。他真的不知道,原来,自他进城以后,每次回家,母亲给他烙的油饼里,还有着这样美好的寓意。 (8)——所以,即使母亲拖着病体,也要为他烙“翻身”的油饼。这不是迷信,这就是——母爱吧? (9)可是,您怎么知道我工作不顺心? (10)如果你工作得顺心,又怎么有时间回来看妈呢?母亲笑着说,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11)他坐下来,吃母亲为他烙的油饼,喝母亲为他烧的荠菜汤。饼香软,汤鲜美,他知道,很多时,母亲想他,却并不希望他回来。他回来,必是不顺心的。母亲希望他在城市里的事业,一帆风顺。 (12)常回家,这样简单的道理,他懂,却做不到。只因为,很多时候,他如太多轻狂的年轻人一样,有自以为是的事业。 (13)油饼翻身。现在他确信,待他老了,也会为他的儿子烙油饼,也会将“翻身”的美好寓意,烙进每一张油饼里。 1.(3分)依据情节的发展脉络,在横线上填写表明“他”心理、情感变化的短语。 “他”出门找儿时的伙伴诉苦: 吃母亲烙的饼,喝母亲煮的汤: 轻狂地扑在自以为是的事业上: 。 2.(2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油饼的神奇功效,这有什么作用? 3.(4分)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中两个加点词“翻身”的含义? 4. (3分)作者以“油饼翻身”为题有什么含义? 5.(3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