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建议考试试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____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3、反映了2~3岁儿童游戏的社会性交往状况的是。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4、下列不属于影响创造性因素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智力 D.个性
5、一位新教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____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6、儿童发展的最佳期为。 A:3岁 B:5岁 C:7岁 D:9岁 7、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8、教学口语应具备的特点有__ A.科学性 B.艺术性 C.思想性 D.启发性 E.严肃性
9、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选择的与内容的基本依据有() A.德育目标 B.学生思想实际 C.学生身心特征 D.文化传统 E.时代特征
1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0—2岁前 B:0~3岁前 C:1—4岁前 D:2—5岁前 E:5—6岁前
12、可以促进胶原合成,参与胆固醇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铁的吸收和利用,如缺乏会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坏血病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__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14、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15、”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望一乡。”描述的是。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16、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__。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17、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____
A:复习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教材进行巩固和加深 B: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C: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
D: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8、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可以划分为几种复杂的知觉,它们是:深度知觉、时间知觉和__。 A.社会知觉 B.运动知觉 C.形状知觉 D.颜色知觉
19、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__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20、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2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__。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22、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23、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__
A.榜样 B.强化
C.父母的惩罚 D.挫折
24、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 B.文献分析 C.行为分析 D.调查分析
25、班杜拉把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行为倾向叫作() A:替代性强化 B:直接强化 C:外在强化 D:自我强化
26、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____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E:变动性 27、青少年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____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加里宁 B:凯洛夫 C:华生
D:查尔斯?赫梅尔 E:苏霍姆林斯基
28、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29、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____为重点。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30、中小学实施“双基”教学,其中“双基”包括____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__。 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2、个体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叫做____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学内驱力
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4、学校情境下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介 E:教学环境
5、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劳动造成了__。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6、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的是() A:冯特 B:巴甫洛夫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7、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对资本这一概念在使用中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是继续把“资本”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阶级属性概念,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动;另一种是把资本作为商品经济学中的一个自然属性概念,即单纯的经济概念,用来研究“货币生出更多的货币”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后者称为现代资本概念。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资本”这一概念是指。 A:不断拓展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B:阶级属性概念让位于单纯的经济概念 C: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资本概念 D:阶级属性概念与自然属性概念
8、新房在装修后.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弥漫整个屋子,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有人提出在装修完的新房里点蜡烛以吸收这些有毒的气体.但事实上这一做法对消除该难闻气味毫无作用。装修后新房里难闻的有毒气体主要是由装修材料中的成分挥发出来的。 A:甲醚 B:甲醇 C:甲醛 D:乙醇
9、现代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班级管理 B.常规管理 C.常能管理 D.德育管理 E.环境管理
10、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共同的目标
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一定的组织结构
11、1889年清政府派人参加了由法国政府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参会者可能看到的展品有____ ①电话②柴油内燃机③汽车④无线电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为主 D: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 1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__。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4、”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思想。 A:全民 B:终身 C:民主 D:现代
1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____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6、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17、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是哪一项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____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A:个案研究 B:观察分析 C:案卷分析 D:轶事记录
19、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____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20、2013年单项选择: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20、2013年单项选择: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21、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代表作品《兰亭序》的字体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2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A.作业 B.辅导 C.讲座 D.补课 E.参观
23、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2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25、__,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A.3岁时 B.6岁时 C.4岁时 D.5岁时
26、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27、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__。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28、提出3Q3R五步阅读方法的心理学家是__。 A.杜威 B.鲁滨逊 C.奥苏伯尔 D.艾宾浩斯 29、人,就是想探寻宇宙奥秘,觅其所未见,因之为探天险而丧生者已为数众多。人类必须征服自然,金沙江之类的天堑改变成通途,事关国计民生,造福古今后世。不意缆车之发明却大大发展了旅游事业,大量赚钱,满足了弱者也能登临天险的好奇心,后果却摧毁了人间天险。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最准确的概括是() A:缆车的发明可以使自然界的天险变成通途
B:缆车既使旅游业赚钱,也满足了游客探险的愿望 C:缆车可以让弱者登临天险而不必担心有生命危险 D:缆车满足了人的好奇心,也限制了人对自然的探寻 30、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B.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熟悉实现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