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秀颀(qí) 烂熳(màn) 溃退(kuì) 深恶痛疾(è) ....

B.畸形(qí) 婆娑(suō) 甲胄(zhóu) 坦荡如砥(dǐ) ....

C.教诲(huǐ) 濒临(pín) 不逊(xùn) 惟妙惟肖(xiào) ....

D.嶙峋(xún) 黝黑(yǒu) 滞留(zhì) 触目伤怀(chù)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

B.再小的失误,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

C.他这次一下子拿出10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 ....

1 / 15

D.昔日的“浪子”今天成了英雄,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鲁迅《社戏》)

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

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2 / 15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③“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

⑤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A.④①③②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②①④ D.⑤③②①④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 ________________。”一句充分抒发了陶弘景能与谢公比肩的欣喜与自豪。

3 / 15

(5)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例如《使至塞上》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构图点线条简洁明快既苍茫辽远,又给人以亲切温暖质感。

(6)《梁甫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慷慨激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①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撰《音论》三卷。

(注)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

4 / 15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①卜居:选择安身之处。

1.下列句中“以”与“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中“以”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以为师矣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以钱覆其口

D.以其境过清

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传记开头简要介绍顾炎武的籍贯,名字等,特别突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眼睛,以及他的聪颖过人。

B.顾炎武事亲至孝,明末时社会动荡,南明灭亡后,他就侍奉生身母亲王氏到常熟躲避战乱。

C.母亲临死时告诫顾炎武不可在清朝为官,顾炎武矢志践行,他四处奔走,选择定居之处时,也不忘以有利于复明大业为条件。

D.顾炎武是个既怀大志又不忘治学的奇人,甚至骑在马鞍上也要默诵诸经注疏,他

5 / 15

一生治学成果丰富。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读书目十行下 目__________ .

②四谒孝陵 谒__________ .

③即发书对勘 发__________ .

④河漕兵农之属 属__________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

6 / 15

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 。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

7 / 15

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研磨、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研磨耐心,修炼心性,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文章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在第⑤小节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3.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你觉得该如何研磨和修炼“耐心”呢?请结合文中观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0-100字。

2、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

8 / 15

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

9 / 15

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

10 / 15

呢!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四、写作题(40分)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11 / 15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2 / 15

参考答案:

D

C

D

A

C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冰霜正惨凄 与其奇者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

1.C

2.B

3. ①目,看或者用眼睛看 ②谒,拜见 13 / 15

3)云生结海楼 (4)未复有能(6)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③发,打开 ④属,类

4.(1)炎武认为自己怀有为世所用的策略,不得一展自己的志愿,因此在所到的地方就稍稍地试一下。(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没从这里出去。

1.由现实中不少任缺乏耐心的现象引出论题,耐心;②激发阅读兴趣。

2.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3.引用论证,引用《道德经》和《大学》里的名言,论证了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成就过程之美的观点,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4.研磨和修炼“耐心”,就是凡事要不急、不躁、不厌烦;要坚持到底;要排除杂念,保持纯净,保持心清、心静;要沉得住气,保持淡泊、淡定……联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

1.(1)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2)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3)设置悬念吸以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2)“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傳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祈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14 / 15

3.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4.(1)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

高超。(2)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3)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5.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