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与日逐走________ ②河渭不足________ ③北饮大泽________ ④弃其杖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②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管理 ②遂:就。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无: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信:____________ [2]请选择“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 ) A.兽畏虎也 B.兽畏狐也 C.兽畏天帝也
3. 文言文阅读。
铁杵磨成针
1 / 9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_______。 方:________。 欲:________。 还: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曲突①徙xǐ②薪xīn
客有过③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④。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同“默”)然不应。俄而
⑤ , 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注)①曲突:使烟囱弯。②徙:迁移,移走。③过:拜访。④积薪:堆积的柴草。⑤俄而:不久。
(二)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
2 / 9
[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 ________
[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亡羊补牢 B.防患未然 C.未雨绸缪
[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
[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
B.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 C.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6.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之推教子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①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②,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①俛:通“俯”,头低下。②业:本事、能力。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谓吾曰(尝:曾经) B.颇晓书疏(疏:记事) C.稍欲通解(欲:快要) D.异哉(异:不一样)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颇 晓 书 疏 教 其 鲜 卑 语 及 弹 琵 琶 稍 欲 通 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译为:_________________
(2)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1)士大夫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之推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
3 / 9
吾子矣。”遂居焉。
[1]根据文章,写写孟母的迁居地,以及迁居和定居的原因。 第一迁 第二迁 第三迁 迁居地 近墓地 ____ 学宫旁 迁居或定居原因 ______ 孟子常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______ [2]由此可见,孟子的母亲认为(______)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云:“(______)”。
8.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志在高山____________
②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原文同语填空。
A.《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
B.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C.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
[4]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让人羡慕,根据你的积累请你写出有关“友情”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本文给你的启示或者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4 / 9
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东游 东:东方 问其故 故:缘故,原因 B.我以日始出时 以:认为 始:始于
C.去人近 去:距离 孔子不能决 决:判断,判定 D.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知:知识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孰 为 汝 多 知 乎?
[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
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
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
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
[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kuì)②粮,过雍(yōnɡ)门③,鬻(yù)歌④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lì)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jù)⑨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biàn)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④鬻歌:卖唱。⑤:中梁。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⑦逆旅:客栈。⑧曼声:拖长声调。⑨遽:立刻,匆忙。⑩抃:拍掌,两手相击。 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厚:很多。赂:赠送财物。发:送走。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去(已经) B.既去(离开)
C.忘向之悲也(方向) D.左右以其人弗去(没有)
5 / 9
[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个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联系资料袋中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资料袋:本故事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与本故事相关的成语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jiǎ)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 ②纺绩:纺织布匹 ③句读:“读”读作“dòu”④加夏(jiǎ)楚:进行责罚。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膝置书(放着) ②口授句读(句中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B.①旋复持儿而泣曰(拿着) ②我何以见汝父(凭借) C.①俄而母摇铨曰(过了一会儿) ②张目视母面(睁开) D.①泪方纵横落(正在) ②蜚声文坛(形容名气很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母亲的“严”,有哪些表现,请用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短文,谈谈“铨亦泣”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严母教子的故事,请写出一例(不少于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司马温公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诵习,乃终身不忘也。
6 / 9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
[1]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众兄弟既成诵”中“既”的意思是( ) A.既然 B.已经 C.都,全部 D.非常好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年司马光学有所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读了这篇古文,在学习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理解阅读。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善人居(__________) (2)如入鲍鱼之肆(_________)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②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③弟遽④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②盖:原来是。③趣:催促。④遽:jù,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日思得一雏 日:______________ 遂出笼释之 释:______________ 是乃益鸟 是:______________ 尔安得久饲之 尔: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 答:______________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7 / 9
答:______________
[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思雏→(____)雏→(____)雏→(____)雏
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患记问不若人____________ (2)迨能倍诵乃止____________ (3)温公尝言____________ (4)众兄弟既成诵____________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______,谈谈你的体会?______
16. 阅读理解。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③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④,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⑤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②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③旦:早晨。④物色:察看。⑤逮:等到,及。 [1]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__________的反应表现了画的精准逼真,这种描写手法属于(正面 侧面)(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描写。
8 / 9
17. 古文我也懂。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T);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 遂 ________ 亡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②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
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③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舍人相谓曰:__________ ②终亡其酒: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人饮之不足: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 B.吾能为之足:我能够为它画脚。
C.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蛇固然没有脚,你为什么给它画脚呢?
D.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3]根据上文内容,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