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工艺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它采用厌氧、缺氧、好氧三阶段法,不仅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而且除磷脱氮效果较好。但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是相互矛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争夺。生物脱氮效率不可能达到100%,一般情况下不超过85%,出水中总会有相当数量的硝态氮,这些硝态氮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将优先夺取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使聚磷菌缺少碳源,失去竞争优势,降低除磷效果。 2.对泥龄的要求上。生物脱氮首先要达到硝化,这就要求较长的泥龄,而生物除磷则希望泥龄较短,因为泥龄短时污泥量多,而磷是靠被排放的剩余污泥去除的。显然,泥龄长对脱氮有利,而泥龄短对除磷有利。为了同时实现除磷脱氮,设计泥龄必须同时满足两者的要求,这对除磷来说,其效率自然要比单纯除磷时低些。 为了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工艺能更好地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这里介绍一种改良型的A2/O工艺,该工艺流程是在普通的A2/O工艺流程上建立起来的,总体工艺流程和普通工艺基本相似,主要流程如下:
该工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强化脱氮A2O池,它的结构如下: (预缺氧)→厌氧区→前置缺氧区→好氧区Ⅰ→后置缺氧区→好氧区Ⅱ
它由厌氧区、前置缺氧区、好氧区Ⅰ、后置缺氧区、好氧区Ⅱ组成,进水分两部分进入生物反应池厌氧区,为克服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在厌氧区前段设一个回流污泥反硝化池(预缺氧池),用于去除回流污泥中富含的硝酸盐。
一部分进水(5%~10%)进入预缺氧段,大部分进水(90%~95%)进入厌氧段,污泥在厌氧区进行释磷反应后,大部分(60%~80%)进
入前置缺氧区,进行反硝化,然后进入好氧区进行有机物降解,硝化和磷的吸收,小部分(20%~40%)进入后置缺氧区,为反硝化提供碳源。后段的好氧区Ⅱ主要用于强化整个系统的硝化效果。由前段好氧区Ⅰ置后置缺氧区的出水为反硝化提供硝基氮,后置缺氧区的出水进入后段的好氧区Ⅱ以去除后置反硝化剩余的有机物和保证氨氮的完全硝化,并吹除氮气,以保证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效果,好氧区Ⅱ出水部分回流至前置缺氧区。
该工艺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在深度处理部分采用高效混凝沉淀池,该沉淀池由混凝区、絮凝区和沉淀区组成。混凝和絮凝位于沉淀池上游。混凝区主要用于去除部分悬浮物、BOD5或COD和TP,使用铁盐或铝盐做混凝剂,使原水中的磷沉淀。絮凝段投加阴离子型的高分子絮凝剂,作为助凝剂,来增加絮凝的速度和效果。带有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状物的原水从斜管底部流入,并向上流动。
沉淀部分采用斜管沉淀,沉淀出水在顶部通过矩形堰收集。堰的设计能够保证通过沉淀区域出水得到满意的水力分配。在斜管上沉积的污泥向下滑动,并聚集在池的底部,随后由刮泥机引至泥斗中,最终排泥至污泥处理系统。该沉淀池最大的优点是占地少,混凝沉淀效果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