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试周刊2014年第53期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郑江海 (兰州新区西岔镇山字墩小学,甘肃兰州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它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 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只 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注意可以 借助它。不可以依赖它。 730207)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 中小学教育中掀起了一场革命.它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 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不可否认它对教与学活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它在小 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好坏,一直是众说纷纭,现在我就结合语 文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 感兴趣时,一定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以三年级上册 《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因为 对孩子来说,要深入理解课文.要么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要么 有从多种渠道获得的间接经验。可农村孩子,这两方面都有缺 失,仅凭抽象的文字让学生感知、想象,只能是空而不实,使学 生索然无味,学习兴趣自然大打折扣。多媒体以丰富的图片、 视频,优美的音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如:五光十色的海 水、美丽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有趣的海洋生物等,极大 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再回到文本, 朗读优美的文字,学生的感知与想象都有所寄托,效果甚佳。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俱 进,以其深度、广度提高小学生对事物、对社会的整体认知能力。 使用现代化技术教学,就可以变深为浅,化难为易,充分利用各种 媒体优势,以录音、录像、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感知传统教学中无 法表现的内容,从而增大课容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的一 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造成了课文内容理解上的 困难,成了教学难点。如果通过电教媒体呈现这些事物和现 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就会变 得直观、具体和简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詹天佑》 课时,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坡困难.詹天佑顺着 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利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 拉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人”字形线路对于生活在山 区从未见过火车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是课文的一 个重点部分。面对实际困难,利用动画课件,让它直观形象地 展现在屏幕上:“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一列冒着青烟的 俩头列车,在一阵呜呜的鸣笛声中,向东北方向前进,过了 ‘人’字形铁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 的火车头又推。”学生通过这一形象直观地欣赏,恍然大悟,一 下子就明白了这段课文的含义。并且由衷地钦佩詹天佑聪颖 的智慧和高超的创造才能,与此同时,重点迎刃而解。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先有赖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多媒体 在学生思维发展中能提供各种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满 足学生思维活动的欲望,给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广阔空间。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文中说树木长得“葱葱茏 茏”。学生无法理解“葱葱茏茏”的意思,我利用PPT出示了几张 小兴安岭的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很容易理解课文中 为什么说“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拓展了学生 的思维,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了小兴安岭的诱人景色。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 结合生活体验和学习感受。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从 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著.它通过文 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能达得更好的 教学效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小学生特殊的思维特性更是 让多媒体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教师不能明确现代教育 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而将大量的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不 考虑其合理性.那么不仅会降低课件的教学性,分散小学生的 注意力,更会脱离文字.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语文独特 的美,美就美在其文字,可以塑造各种生动的形象.倾诉感人 肺腑的故事,营造优美的意境。尤其是一些散文.其意境更是 多媒体无法直观表现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只是 种教学辅助性手段.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借 助它,但不可以依赖它。 总之,我们要辩证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的作用.合理应用但不依赖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能最大 限度地为教学服务 一、一然的机会,上微机课的老师告诉我班上很多学生在她上课时 存在偷偷聊天的毛病。本想在班会课上严厉批评一顿,但仔细 想:何不因势利导,利用网络进行阅读交流呢?于是我收集 一动获取知识,这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用得比较多。如教练习课《我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时,我让学生自由搜索自己喜欢的栏目,有 整理了班上学生的QQ号码,把他们都加入自己创建的班级群 里,并起名为“快乐阅读”,将此用意告知学生,得到他们的大 力支持。此后。我在教完“名著选读”专题课文后。给学生布置 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任务,并提前告知在网上进行 阅读交流的时间,没想到学生发言极为积极,就连平时在课堂 上不敢发言或很少发言的学生都表现得异常踊跃。学生不仅 说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还对别人的发言时不时地进行 点评……这真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 6.合理运用教学课件。培养阅读能力 对于一些适合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课文.教学时可以 提供具有交互性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要探究的问题.主 《综艺大观》、《开心词典》、《大风车》、《动画城》等,了解各主持人的 风采,了解栏目的特色,说说喜欢的原因,同学们能滔滔不绝地讲 上半天。既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可以利用多媒 体课件,在图片、音乐、示范诵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课文的 具体内容.不需要再凭空想象.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学生主体地位明显得到加 强.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 动地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 难、教活、教精.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 入最佳状态。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