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酒精发酵的主要类型及其控制条件。 2.熟悉酒母的培养方法。
3.掌握酒精发酵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厌氧条件下,己糖分解为乙醇并放出二氧化碳的作用,成为酒精发酵作用。酒精发酵的类型有三种:1、通过EMP途径的酵母菌酒精发酵;2、通过HMP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3、通过ED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在工业酒精和各种酒类的生产中,酒精发酵作用主要是由酵母菌完成的,因此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作用是它们的工艺基础。
酵母菌通过EMP途径分解己糖生成丙酮酸,在厌氧条件和微酸性条件下,丙酮酸继续分解为乙醇。但是如果在碱性条件或培养基中加有亚硫酸盐时,产物就主要是甘油,这也就是工业上的甘油发酵。因此,如果酵母菌要进行酒精发酵,就必须控制发酵液在微酸性条件。 三、实验材料
3.1 试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种,红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钾、黄豆芽、葡萄糖、琼脂、蒸馏水、无菌水。
仪器:铝锅、电炉、电子天平、摇床、水浴锅、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UV-75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2 培养基配方
1、固体斜面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的配制:黄豆芽10g、葡萄糖5g、琼脂1.5~2g、水100ml,pH自然
2、液态发酵培养基。红糖100g,硫酸铵2.0g,磷酸二氢钾1.0g,自来水1000ml,pH自然。配好后的发酵培养基分装入250ml三角瓶中,每瓶100ml,湿热灭菌30min。 四、实验方案 4.1 菌种活化
把实验室保存的菌种在无菌室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中,于恒温箱37℃,培养2~3d,取出生长状况较好、齿状清晰的斜面为下一步接种的对象。 4.2 种子培养
挑取菌种,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中,种子液装液量为100ml,摇床培养37℃,24h,120r/min,对比培养24h的种子培养液,选取液体较为浑浊的接种对象。
4.3 发酵培养
把选中的种子液用移液管按发酵液100ml10%的比例接种,恒温培养24h。 4.4 发酵条件优化
单因素试验。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有C源浓度、N源浓度、pH、培养温度等,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进行优化,具体设计见下表。 水平 C源浓度硫酸铵浓度pH(C) 培养温度因素 (A) (B)/% /℃
1 2 3
45 50 55 1.0 1.5 2.0 5.5 6.0 6.5 28 30 32 3.5发酵产品鉴别与测定
1、打开瓶盖,嗅有无酒精味。2、看是否有气泡。3、取发酵液5ml加入试管,加10%的硫酸2ml,滴入1%的铬酸钾溶液10~20滴,如管内由橙色变成黄色,证明有酒精生成。4、酒精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1、仪器与试剂(1)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电热恒温水浴箱。(3)乙醇标准溶液:称取优级纯无水乙醇0.2000g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2.0mg乙醇。(4)5%重铬酸钾溶液:称取5g重铬酸钾(AR)溶于50ml水中,加10ml浓硫酸,放冷,加水至100ml。(5)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2、试验方法取两支刻度一致的10ml比色管,一支加入适量乙醇标准工作液,一支不加,分别加入重铬酸钾溶液2.0ml,加水至刻度。在100℃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用流水冷却5min,以零管作参比,用1cm比色皿,于波长600nm处测定吸光度,以乙醇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A的作工作曲线。
3、结果计算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值,查工作曲线得样品含量M,换算成20℃酒精度X按下式计算:酒精度(度)X=M×10-3×100/(V 0×V/100×0.79)
式中X:100ml溶液中所含乙醇的体积数(度);M:由标准曲线所查得样品含量(mg);V 0:取酒样体积,(ml);V:所取样品稀释液的体积(ml);0.79:20℃时乙醇密度(g/ml)。 五、实验结果
5.1 改变碳源浓度对产酒精量的影响
改变碳源浓度进行试验,接种10%的液态种子,混匀后于30℃静置培养24h后测酒精含量,结果如下图。
5.2 改变氮源浓度对产酒精量的影响
改变氮源浓度进行试验,接种10%的液态种子,混匀后于30℃静置培养24h后测酒精含量,结果如下图。 5.3 改变pH对产酒精量的影响
改变pH进行试验,接种10%的液态种子,混匀后于30℃静置培养24h后测酒精含量,结果如下图。
5.4 改变温度对产酒精量的影响
改变温度进行试验,接种10%的液态种子,混匀后于28℃、30℃、32℃静置培养24h后测酒精含量,结果如下图。 5.5 正交实验结果
根据正交实验表的设计方案,改变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培养条件,接种10%的液态种子,摇匀后静置培养24h后测酒精含量,结果见下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