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
2010年,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松花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及生态保护工程,圆满实现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取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效。 水环境
一、地表水水质
1、总体状况
2010年,哈尔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57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1.9%,同比升高13个百分点;Ⅳ类断面比例为14.0%;V类断面比例为5.3%;劣V类断面比例为8.8%。
2、松花江哈尔滨江段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为优。松花江哈尔滨江段自双城市入境至依兰县出境,全长466公里,共设11个监测断面。11个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9%,Ⅳ类水质断面比
例为9.1%。10个断面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
3、松花江一级支流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27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8个,占66.7%;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劣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从支流汇入松花江口内断面水质看,有7条支流的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达标率为58.3%。运粮河、阿什河、少陵河、巴兰河、倭肯河等5条支流的水质未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水源地水质
哈尔滨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磨盘山水库。水源地水质现状为Ⅲ类,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2010年取水总量26663万吨,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磨盘山水库综合营养状态属于中营养。
二、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5114.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282.8万吨,占13.1%。市区废水排放总量为17696.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2115.4万吨,占12.0%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41570.3吨,其中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为5739.0吨,占13.8%;氨氮排放量为2762吨,其中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为246.3吨,占8.9% 。
三、水污染防治
推动24个规划项目全部建成,9个县(市)城关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 市区污水处理能力由2005年每日16万吨提高到131万吨。2010年完成水污染物减排项目4个,减排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6625.6吨,重点企业排污基本达标。全面完成96个干支流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阶段性治理任务,市区饮用水质达标率提高到100%。松花江干流出境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比“十五”末期下降12.8%,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好转。
环境空气
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2010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01毫克/立方米,超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8毫克/立方米,均达国家二级标准;降尘年均值为13.31吨/平方公里·月,达相对标准。降水pH年均值为6.79,未出现酸雨。
二、区、县(市)环境空气质量
阿城区和十个县(市)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均为总悬浮颗粒物(双城、尚志、阿城为可吸入颗粒物),巴彦县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最高,为0.185毫克/立方米。阿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最高,分别为0.048毫克/立方米、0.054毫克/立方米。
三、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1812503万标立方米。市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0413659万标立方米,占全市废气排放总量的88.2%。市区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2913.5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0397.5吨,占80.1%;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4109.4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0950.4吨,占75.7%;烟尘排放量为47728.7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24041.7吨,占50.4%;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581.05吨。
四、大气污染防治
推进完成锅炉机组脱硫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大气重点减排项目5个,限期治理、更新改造、拆炉并网烟尘超标锅炉367台,治理尾气不达标车11000辆。新增压缩天然气汽车581台,总数达到1344台。
声环境
一、市区声环境
1.市区区域声环境
2010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6.0分贝,与去年相比升高0.4分贝,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总面积为86.68平方公里,占监测面积的81.9% ,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
道里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8.2分贝,全市最高;呼兰区为50.5分贝,全市最低。呼兰、阿城和平房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较好(二级),其余各区为一般(三级)。
2.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
2010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9分贝,同比略有降低,达到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一级)。共监测道路66条,有56条道路达标,占所测道路的84.8%,同比下降9.1个百分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噪声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值近5年基本持平。
二、县(市)城关镇声环境
1. 县(市)城关镇区域声环境
县(市)城关镇中,延寿、通河和依兰3个县区域声环境质量为好(一级),五常、宾县、
双城、方正、木兰5个县(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较好(二级),尚志和巴彦2个县(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43.9-59.8分贝,其中依兰县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最低,为43.9分贝;尚志市最高,为59.8分贝。
2、县(市)城关镇道路交通声环境
县(市) 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除五常市为一般(三级)外,其余均为好(一级)。 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0.7-70.6分贝,其中五常市最高,为70.6分贝;方正县最低,为60.7分贝。
三、噪声污染防治
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目标,全面开展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以整治扰民噪声信访案件为重点内容的环保宜居社区创建活动,2010年市
区共查处各类扰民噪声投诉案件3049起,创建环保宜居社区62个。
工业固体废物
一、产生量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92万吨,市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91万吨,其中粉煤灰占59%;炉渣占16%;冶炼废渣占11%;尾矿占9%;脱硫石膏占1%;危险废物占0.1%;其它废物占4%。
二、综合利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248万吨,利用率为90%,存储量为24万吨,处置量为119万吨,排放量为0.2万吨,分别占产生量的1.9%、9.5%、0.016%。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338万吨,综合利用率86%。其中粉煤灰占68%;炉渣占13%;冶炼废渣占13%;脱硫石膏占1%;危险废物占0.2%;其它废物占5%。
农业生态环境
一、农田大气质量
农田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农田大气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的监测值均符合《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1988)的要求。
二、农田灌溉水质
农田灌溉水基本达标。绝大部分河流、水库、地下水的水质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的要求,适合农田灌溉。
三、农田土壤质量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全市耕地有黑土等9种土壤类型,平均有机质含量为3.3%。总体上看,全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处于安全等级,土壤清洁。重金属指标和六六六、滴滴涕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积极推广、鼓励施用生物肥、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量达2425万立方米,增加了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全市化肥施用强度为213.9公斤/公顷。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3%。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推进速度。2010年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定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达到214.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5%,全年生产总量446万吨,比上年增长1.8%。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937个,
绿色食品标识262个,有机食品标识187个。
森林·草原·湿地
一、森林
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全市森林资源较丰富,集中分布在东北、东、东南、南部,现有森林面积240.9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14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4%,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森林资源保持了面积、蓄积量双增长的势头,但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全市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243公顷,为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的1.68倍。
二、草原
草原逐步得到休养。我市草原主要有平原草甸、山间草甸和沼泽草甸三大类,优良草原面积小,草原品质偏低。天然草原面积为24.6万公顷,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可利用草原面积为16.8万公顷。2010年对草原生态脆弱地区禁牧2667公顷。
三、湿地
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全市湿地总面积为32.9万公顷。其中,沼泽湿地面积为13.7万公顷,河流湿地面积为19.2万公顷。
四、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
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取得新成果。全市实施造林绿化、草原生态、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4907公顷,绿化道路1480公里,栽植树木1356万株;完成草原“三化”治理4000公顷,实现草原改良面积5333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200公顷;关闭88处粘土矿,其中关闭绕城高速公路区域内粘土矿33家,关闭率达到
100%,关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90%。
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一、生态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设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建设1个国家级生态村、10个省级生态村。全市共建成12个生态示范区,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2个。
二、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建设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92334公顷。
三、生物多样性
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417种,其中兽类63种、鸟类256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9种、鱼类78种;被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2种。有高等植物2000余种,其中利用价值高、蕴藏量较大的经济植物70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