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1)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教务处、教科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4)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细则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素 目 标 内 容 方 式 方 目标明确,符合情感态度,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社会实践 。 内容综合 、宽泛、 新异、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引入多种信息,围绕主题 运用多门学科知识。 评价 标准 3 4 2 实践性强主题分量适当, 有操作性。难易适当, 意义重大。 5 组织形式多样,走上社会, 面向大自然。 学生能自主活动, 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5 5 教师指导指导方法得当,主要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服务者。 5 法 活 动 实践的各环节有机结合,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活跃。 4 活动步骤有序,活动导入新颖,活动过程完整,清晰。 4
过 程 活 动 效 果 陶冶情操, 愉悦身心,最后有真实体验。 学生主动活动,参与面大, 活动量大。 得到实践锻炼, 能力得到提高。以活动促进发展, 有标新立异、有创新成果 知识面有所拓宽,方式方法多样, 体现学会学习 3 4 3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