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活塞式压缩机检修与质量标准

来源:一二三四网


活塞式压缩机检修与质量标准 2检修周期与内容 2.1 检修周期(见表1)

表1检修周期月

检修类别 检修周期 小修 4~6 中修 6~12 大修 24 根据状态监测结果、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是否有备机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2 检修内容 2.2.1小修 2.2.2中修 2.2.3大修 3检修与质量标准 3.1拆卸前准备 3.1.1掌握设备平时运行情况,确定检修内容,备齐必要的图纸资料。 3.1.2编制检修方案及施工方案。 3.1.3备齐检修所需的工器具(包括专用工具、量具、起重设备等)、配件及材料。 3.1.4切断电源,系统盲板隔离.机体倒空置换合格,符合安全检修条件。 3.2拆卸与检查 3.2.1拆卸联轴节,检查机组对中。 3.2.2拆卸附属管线,检查清理管线的结垢与腐蚀。 3.2.3打开气缸盖、曲轴箱盖、滑道侧盖及中体侧盖。

3.2.4拆开十字头与活塞杆的连接锁紧装置,取出活塞,检查活塞组件及活塞杆的磨损。

3.2.5拆下填料、刮油环等组件,检查磨损。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2.6拆卸十字头销,连杆螺栓,取出十字头及连杆,检查十字头滑道、滑板、连杆大小头瓦及十字头销轴的磨损,调整或紧固十字头滑板的连接螺栓。

3.2.7拆卸进、排气阀,检查阀片、弹簧、阀座、阀体压筒等是否磨损或裂纹。清除阀组件的结焦和污垢。

3.2.8检查测量气缸表面的磨损。

3.2.9拆卸主轴承,检查测量轴瓦及轴颈的磨损。 3.3检修质量标准 3.3.1机体 3.3.2气缸 a

1.6。

3.2.9.1 气缸经镗缸处理后,其直径增大值不得超过原设计缸径的 2%,气缸壁厚减少量不大于壁厚的1/12。 3.2.9.2 带级差活塞的串联气缸,各级气缸镗去的尺寸应一致。 3.2.9.3 镗缸后,如气缸直径增大值大于2mm时,应重新配置与新 缸径相适应的活塞和活塞环。 3.2.9.4 气缸经过镗缸或配镶缸套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 为操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8MPa,稳压30min,应无浸漏和出汗现象。 3.3.3活塞及活塞环 ‰Dmm,铸铝活塞为(1.6~2.4)‰Dmm。(D为气缸直径)。 °,且尽量避开进气口。 °,漏光处的径向间隙不大于0.05mm。 A=(2.8~3.2)%D S=0.01h+H9/d9 B=(0.015~0.018)b

式中A——活塞环和导向环的接口间隙,mm; D——活塞外径,mm;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S——活塞环在活塞槽中的侧间隙,mm; h——活塞环宽度,mm;

H9/d9——基孔制间隙配合极限值,mm; B——导向环的侧间隙,mm; b——导向环的宽度,mm。 3.3.4活塞杆

a

0.8。

3.3.5气阀 a

0.8;阀座边缘不得有裂纹、沟槽等缺陷;阀座与阀片接触应连续封闭,金属阀片组装后应进行煤油试漏,在5min内不得有渗漏。 3.3.6密封填料和刮油环 a2

0.8。

,严禁用金刚砂研磨。 3.3.7十字头、滑板与导轨 2

见SHS01020—2004《活塞式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衬套为铜合金时:δ=(0.0007~0.0012)d(mm) 衬套为轴瓦浇注巴氏合金时:δ=(0.0004~0.0006)d(mm) 式中d为十字头销直径,mm。 3.3.8曲轴、连杆及轴承衬 安装时:δ≤8×S/100000m 使用时:δ≤25×S/10000Omm

式中S为活塞行程(mm)。测量时用内径百分表在距曲拐边缘15mm处测量。 3.3.8.7 主轴颈及曲轴颈擦伤凹痕面积不得大于曲轴颈面积的2%,轴颈上沟 槽深度不大于0.1mm。 °~90°(连杆大头轴承60°~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70°),接触点不少于2~3点/cm2,轴承衬套应与轴承座、连杆瓦窝均匀贴合,接触面积应大于70%。

‰。连杆螺栓上紧时的伸长量或上紧扭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3.9联轴器 4试车与验收(略) 5维护与故障处理 5.1日常维护 5.1.1定时巡检,并做好记录。 5.1.2定时检查各部轴承及摩擦副温度,应符合规定。 5.1.3定时检查油温、油压、油位、油过滤器压差,并定期对润滑油化验分析。 5.1.4定时检查气缸、填料等部位冷却水出口温度。 5.1.5定时检查压缩机各段进出口压力、温度、流量及各气阀温度。 5.1.6定时检查各级密封的泄漏及活塞杆位移。 5.1.7定期监测机组的振动。 5.1.8定时检查各运动件有无异常响声,各部紧固螺栓是否松动或断裂。 5.1.9润滑系统备用油泵定期进行自启动试验。 5.2常见故障与处理(见表13) 表13 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轴瓦与轴颈接触不均匀,或接触面小,单位面积上的比压过大 轴承间隙过小 1 轴承温度高 轴颈圆柱度和轴直线度偏差过大 润滑油量供应不足或中断 油变质 进油温度过高 处理方法 用涂色法刮研轴瓦,改善单位面积上的比压 调整轴承间隙 校直轴 检查油泵、管线和油过滤器 更换润滑油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调节油冷却器进水量 冷却水供给不足 2 气缸温度高 冷却水管堵塞 缺少润滑油 活塞杆与填料配合间隙不合适 活塞杆与填料函装配时产生偏斜 3 填料函发热 适当加大冷却水供给量 检查并疏通水管 检查注油泵及管线 适当调整间隙 重新装配 填料冷却水供应不足或水管堵塞 加大供水量或疏通供水填料函润滑油污垢或供油不足 管线 更换润滑油或调整供油量 排气阀泄漏 入口过滤器堵塞 拆检并清理排气阀 拆检并清理入口过滤器 检查工艺流程 拆检并清理吸气阀 检查冷却水系统 检查更换阀片或弹簧 重新压紧或更换压筒 调整余隙容积 检查积液原因并处理 检查处理 检查更换缸套 检查修理或更换 4 排气温度 高 吸入气体温度超过规定值 吸气阀泄漏 气缸或冷却器效果差 阀片断裂或弹簧断裂 阀体压筒破裂或松动 气缸余隙容积太小 气缸中有积聚液体 气缸中有异物 缸套松动或断裂 5 气缸内和运动部件有异常声 活塞或活塞环严重磨损 活塞紧固螺母松动或活塞杆断裂 重新紧固螺母或更换活连杆螺栓、轴承压盖螺栓、十字头螺母松动或断裂 主轴承、连杆大小头轴承、十字头滑道间隙过大 十字头滑板螺栓松动或断裂 十字头滑板断裂 各轴承紧力太小或无紧力 塞杆 检查紧固或更换 检查并调整间隙 检查紧固或更换 检查更换滑板 调整轴承紧力 检查处理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曲轴与联轴节配合松弛 管卡太松或断裂 管路发生不正常的振动 支撑刚性不够 管架或吊架不牢 管路系统产生气柱共振或管路机械共振 吸入管法兰或接头漏,吸入空气 油泵壳体或轴封有泄漏 吸入阀有故障或油管堵塞 7 油泵出口压力低或无压力 油箱内油位太低 油过滤器堵塞 油泵驱动机转速下降 安全阀故障 查堵漏点 检查并消除漏点 检查并疏通油管 添加润滑油 清洗油过滤器 查明原因并恢复到正常转速 重新调校安全阀 油冷却器供水不足 8 油温升高 油冷却器结垢 润滑油变质 9 压缩机排气压力低 活塞环漏气 气阀漏气 气阀泄漏 排气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活塞环严重磨损或断裂 填料漏气 卸荷阀故障 气缸余隙容积过大

加大油冷却器供水量 检查清洗油冷却器 更换润滑油 检查更换活塞环 检查更换阀片 检查更换气阀 检查更换活塞环 检查更换填料 检查处理卸荷装置 调整气缸余隙 紧固或更换管卡 加固支撑 加固管架或吊架 重新配置管路系统 6 10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