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2期 黑蔸-Ⅱ}上会秘学 No 2.2oo2 {总第7l期) Hoilon ̄iang Social Sciences Generm{y,To 71 }一金 - …史;+ ;‘…五{・J {则{一+一 周 峰 《: 国社尝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垒代曾枉黄河蒲津渡泉谊过浮挤;札一拳手帕可看出垒代埠扑之风;新发现的鸯代经 幢;室代和尚注意环境保护;正隆年号起始时间 无错谖 关键词:垒吏{札记 中围分类号:K246 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7—4937f2002102—0061—03 一、黄河浮桥 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县.是黄河. 的…处重要渡口.自古以米就是秦晋之问的交通耍 冲。历史上这里多次架设过浮桥.《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初作 浮桥”。张守节《<史记 正义》解释说: 此挢在弼:r 缶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这是 有明确记载的在蒲津渡第一次兴建的浮桥 此詹至唐、宋的千余年问,此处的浮桥屡毁屡建 近年在这里发现了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所建浮桥遗址,现存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二座铁山 三个铁墩、六根铁拄,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太,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史上的科技成就。 在《金史》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有几条金代黄河蒲津浮桥的史料,在此辑出。以供专家研 究蒲津浮桥使用。 金海陵王完颜亮为了灭亡南宋,决定将都城由中部f今北京市)迁到南京(今河南开封市), .1 f更战争准备。于正隆三年f l 158年1开始大兴土木.营建南京 由于工程需要大量术材,而当时 材叉多出于荚中青峰山、为 便交通,完弼f亮决定在蒲津重建浮桥。负责此事的是任同知河中 确f今山既永济)事的扬仲武.“湃陵营缮南京,典浮桥工役” 。宋人对此事也有记载。当时从金 投奔南宋的“归朝官”李宗闰在向宋高宗提出的战备建议书上醴:“臣窃闻近者金人岐、雍阔伐木 以造浮梁。”“ 具体负责工程实施的是彰德军节度睫张中彦,“明年(正隆四年.1159年)作河 t 浮粱.复领其役 舟之始制,匠者不得萁法 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钩带, 谓之‘鼓子卯’,诸匠无不骇服,其智巧如此。浮梁巨舰毕功.将发旁郡民曳之就水,中彦招役夫数 十人.沿地势顺下倾泻于河,取新秫秸密布于地.复 大术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 力而致诸水。” 可见.张中彦解决f架设浮桥的耐个工程难题,一是架设浮娇所用船只的连接 问题.他采用桦卯结构的“鼓子卯”将船H首尾连接起来 二是架没浮桥所用船只的下水问题,他 利用落差原理,在河岸的斜坡 用新鲜秫秸铺设滑道.然后在两边用原木固定. 防船只滑出滑 道 在凌晨有霜.摩擦系数技,'bit .将船只很容易地推下河.从而使工程圆满完工。 二、主仆共用手帕 金初民风淳朴,起自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民旗井无汉族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太祖时, 君 民同川而浴.肩相摩于道:民虽杀鸡亦召苴君同食+炙股烹脯以余肉和其菜捣臼中糜烂而进, 率以为常。“ 太宗时仍不改淳朴之风.“尝浴干河,牧于野,屋舍、车马、衣服、饮食之类与其下 无异。” 尽管其后的熙宗、海陵壬汉化较深,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这时朝野之间仍可见金 初的不分高低贵}II}之佑 正隆六年¨161年 柬绍必三t一年),完颜亮在伐宋前夕派殿前都点 检高景山、刑部侍郎王全出使宋.对宋嚣臣进行威逼恐吓,二人对南宋君臣耍尽“上国”的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风。但是在五月二十七H二人完成使命后,“高景山朝辞退至殿门上,顾视奴婢,求索手帕 揩 拭面汗讫,复授奴婢c奴婢既受,更不避畏景山,率尔便将所授手帕揩拭自己面汗,而景山不知 怒。信矣,无尊卑札义之分,果类禽兽然哉! 高景山身为金朝的殿前都点检,是侍卫皇帝的 正三品要员.尚且对身边奴蜱如此宽容,可见是当时社会风气使然。金初原始、淳朴、良好的君 臣、人际关系并未完全为森严的等级制度所代替。丽这在充满等级、尊卑观念的宋人看来,则 未免不敢想像,将之斥为“禽兽”了。其实.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君臣、上下关系,才使金人在建 国之初同仇敌忾,上阵杀敌从上至下都争先恐后.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着这种风气逐渐为 汉族传统的尊卑、礼义观念所代替,金人之间的淳朴关系也就不再有了。由小见大,一条手帕 可见一新兴民族蒸蒹日E之气 三、李公直建天会十二年幢 由干北京碑刻的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很多碑刻散落在偏远的农村、山区,因此,还有很多 抬遗补阙的工作需要我们来做。笔者在对北京房山区的辽金遗迹进行考察时,发现了…座未 曾著录的金代经幢.今介绍并略加考释如下 房山区张坊镇张坊小学内有一座辽天庆六年(1116年)年的石塔——“奉为先大师特建佛 顶尊胜密檐灵塔”,俗称张坊村塔。塔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大辽国燕京永泰寺荣禄大 夫检校太尉传菩萨戒忏悔正慧大师遗行塔记”。陈述先生所编《全辽文》及向南先生所编《辽代 石刻文编》都收有全文,是研究北京辽代佛教的重要资料。笔者在考察该塔时,意外地在紧邻 该塔北边的一处农户院落中,发现了一座金代天会十二年(1134年)经幢:该瞳八面.高60余 厘米,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因该幢紧挨房墙,故经文大多不可见,而题记正好露在外 面,兹录题记并略加考释如下(文中口代表漫漶一字,代表漫漶字数不清); 张坊村李公直奉为亡师叔特建此陀罗尼塔一坐。口讳法选.俗姓李氏,本当村人也。 父李口贵,母王氏,昆季三人,师之口也。甲寅三月十日因疾化于当院之净室也。有门资人 文殊奴(下泐) 天会:十:年岁次甲寅日月更展朔五日甲中辛对建。 记中李公直为“张坊村”人.张坊之名,不仅见载于该幢.而且前述《 FF悔正慧大师遗行塔 记》中也有记载。可见张坊之地名已延续近900年矣。记中“当院”虽无具体名称,但是《忏悔正 慧大师遗行塔记》中却有“张坊院”之记载,F 金天会十二年(见下文考证)上距辽天庚六年也 不过仅仅十余年,而且此幢又距离辽塔咫尺之遥。因此辽金时期此地寺庙应名为“张坊院”,而 塔及幢所在应该是该寺的塔院 记中“天会二十二年岁次甲寅”之记载实则有误,“天会”为盒 太宗及金熙宗的年号,一共只有十五年,甲寅年为天会十二年,故此“二十二年 可能出于书写 者或刻工之手误,实应为“天会十二年”: 四、一通环境保护碑 北京房山区的上方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九洞十二峰及以兜率寺为中心 的七十二茅庵等古迹。辽金时期上方山名六聘山,沿山麓自东向西分布着下院、中院和兜率寺 三座寺院为中心的寺院群,合称六聘山天开寺.至今还遗留有众多的辽金文物。其中兜率寺原 有一通“奉先县禁山榜示碑”, 是北京现存较早的一通反映环境保护的碑刻。该碑是“六聘山 天开寺十方禅院”住持善惠大师于金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年)立的。此前,金章宗明昌二年 (1191年),因为周围的村民在“东至望海岩、南至神仙峪、西至紫云岭神仙洞、北至龙虎峪 寺 院所属的山林内大肆砍伐树木,因而善惠向寺院所在的中都(今北京)万宁县告状c因六聘山 是“自古名山”,而朝廷有法令“名山大川,蘩其樵采” 而且六聘山与大房山相邻.大房山是金 皇陵所在,早在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j,就册封大房山神为保陵公,严禁在山内樵采打 猎。为此,万宁县令发布公告,严禁村民在寺院所属山林内乱砍乱采。但是,因为当年万宁县就 已经更名为奉先县,并且时隔20余年,这时的大金王朝已日薄西山,距离中都陷落于蒙占也 只有三年时间。因而社会秩序十分混乱,而山林周围的村民就更加肆无忌惮,几乎天天上山砍 伐树木,搬运未柴,山林日见凋敝。这些人还辱骂、恐吓僧人,扬言要断绝香道 “使本寺僧徒甚 怯惧,不甘早晚出入 。不得已,善惠大师再次到奉先县告状,奉先县为此叉重申明昌二年的禁 令,并且给以文据作为凭证 善惠大师因而立下此碑以明示众人。时至今日,上方山依然古木 ①该碑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拓本载中州古籍出版社出敝《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 47册128页。 ・6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葱茏,山色秀丽,并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这与历代憎侣对山林的爱护、养育是密不可分的 “奉先县禁山榜示碑 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证而已一 五、正隆年号问题 《考古与文物 ̄2001年第2期刊有高士英先生《朔州出土金代墓志》一文,介绍了朔州城区 出土的《大金故朔州李君墓志铭》,并根据墓志中所说墓主李汝为“生于大金正隆甲戌岁三月 九日”而提出了一个论断,即“金代海陵王完颤亮的正隆年号 不是丙子年开始,应是甲戌年开 始。”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姑略考证如下。 据《金史》卷五《海陵纪》记载,完颜亮在贞元四年“二月癸酉朔.改元正隆,大赦。”因而贞 元四年也就是正隆元年,此年为丙子年,即1 156年。正隆元年始于丙子年的1 156年而不是甲 成年的1 154年.这是板上钉钉的史实,如果连这最基本和最基础的史实也要怀疑,那么一部 浩瀚的二十四史,又要有多少疑问呢?如果不相信元人所修《金史》的正确性,那么再引几则金 人留下的石刻资料以证之。《北京图书站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6册52页刊有《思度样 师造真言幢》,该疃建于“正隆元年岁次丙子二月癸酉朔”,明确记载了正隆元年始于丙子岁, 即1 156年。又《金文最》卷六七《重修天龙寺碑》记载该碑立于“正隆四年岁次己卯七月”:同卷 《东镇庙修瓦殿碑》记载该碑立于“正隆四年岁在己卯走月”。己卯年为1159年.则正隆元年必 在丙子年,即1156年。 那么《大金故朔州李君墓志铭》中所载“大金正隆甲戌岁”是否是墓志撰写者搞错了呢?正 如高士英先生所说:“像金代‘名家之子’李汝为和撰墓志铭的秦八元,应该对干支纪年的使用 都不会有误,特别是作为生日的‘正隆甲戍岁三月九日’,李汝为与其妻、子不会记错,为李汝 为撰写墓志的‘承德郎、飞骑尉’秦八元是李的好友,更不会写错的。”既然古人不错,那么错的 就必然是今人,也就是读墓志者了 高先生在这里将“正隆 单纯理解为年号.其实不然.此处 “正隆”实则为海陵王完颜亮的代称 完颜亮在南征南宋时,被臣下弑于瓜洲渡,而此前完颜雍 已经登基,是为世宗。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年、即将完颜亮降封为海陵郡王,又于大定二十 年(11 80年)降为海陵庶人 而李汝为的墓志撰写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如果在墓志中出 现“大金海陵庶人甲咙岁”.难免有些不伦不类,因此就以完颜亮的最后一个年号正隆为完颜 亮的代称,而写为“太金正隆甲咙岁” 正如后人称清圣祖玄烨为康熙、清高宗弘历为乾隆一 样。而且《金史》中以正隆为完颜亮的代称也屡见不鲜,如卷八六《独吉义传》载:“上(世宗)谓 义日:‘正隆率诸道兵伐宋,若反旆北指,则计将安出?’义日:‘正隆多行无道,杀其嫡母,阻兵 虐众,必将自毙。陛下太祖之孙,即位此其时也 一又如卷八八《纥石烈良弼传》载:“世宗与侍 臣论古今为臣孰贤不肖,因谓宰相日:‘皇统、正隆多杀臣僚,往往死非其罪……。…这里皇统 是金熙宗完颜直的代称,而正隆则是海菠王完颜亮的代称 参考文献: [1]脱脱,等.盎史(卷九一/【MI.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2】李心传.建炭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 脱脱.等.盎史(卷七九、【M1.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4】洪皓.松漠记闻【M].沈阳;辽沈书杜影印本. 【5]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八)[M】.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7 Reading notes about Jin history ZHOU Feng ,Nationalities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0, f ̄iences & 10008t,( w Abstract:In the Jin Dynasty a floating bridge was ever thrown s ̄ros¥the Yellow River at the Pu Ferry crossing;unsophistieaded folk customs in the n Dynasty;a newly found stone piBar inscfbed with Buddhist scripture in Jin Dynasty;Buddhist monks awareness of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Jin Dynasty;There is no en in tittle of reign of ZHenglong. Key words:history of Jin;reading notes [责任编辑:郭蕴深]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