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流程管理的效果观察
王敏
(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医院 急诊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管理的效果。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00例。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方法的护理和急诊护理流程管理的护理。结果 两组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明显更高,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急诊护理流程管理的方法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流程管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41.141
本文引用格式:王敏.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流程管理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1):180.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当前临床上较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1]。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管理能够取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的选择为我院在2016年1月到为2017年1月内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女分别为116例和84例,患者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为(65.36±7.54)岁。所有患者均已经得到确诊并且需要急诊治疗和护理。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10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49-77岁之间,平均为(65.11±7.13)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50-78岁之间,平均为(65.69±7.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时,需要严格按照常规护理的相关要求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需要对其实施急诊胡护理流程管理的护理,在临床护理时的方法如下:1.2.1 早期识别护理。在患者进入到医院后,到急诊诊查室就诊,若患者有相关病史,分诊护士会立即将患者引入抢救室,并做相关询问。并立即对其实施急救管理的相关护理[2]。在实际的护理时可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等信息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避免由于其症状较为严重而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危险事件,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尤其是在进入到流程后,患者需要让1-2名经过全面培训的抢救室护士对其进行沟通,并在10min之内对患者进行全面性的生命体征的测量,并让医生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1.2.2 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害极大,并且也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针对这一特点,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接受护理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从而无法较好的接受治疗和护理[3]。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可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本次研究中,护士需要为患者讲解其病情的基本情况,让患者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疾病信息,并为患者讲解经过治疗后能够取得何种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则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出现的恐惧以及焦虑等心理状态,更好的让患者依从治疗和护理,改善治疗效果。
1.2.3 治疗中的急诊护理管理。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也需要对急诊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4]。在对其实施急救后可进行约35min的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已经在进行急性脑梗死的针对性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流程,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吸氧以及完善心电图等相关检查,通知普内科或者重症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医学科会诊并完善相关的监测。另外就是可对患者的静脉通道进行开通完成,将其中血液进行抽取,完善相关检查,并由护士、护工陪检,与家属一起护送患者前往放射科进行颅脑CT和胸片的检查等.可更好的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其起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效果。
1.3 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后显示有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后显示有一定好转,但没有完全性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后显示没有任何好转,甚至更加严重。另外需要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即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软件,使用t检验和(±)以及χ2检验和率(%)对计量资料和率计数资料进行分析,若数据的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544,P=0.0067)。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8.56±1.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5.58±0.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482,P=0.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指的是脑部血液供应出现突然性中断,并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坏死的疾病类型。一般是因为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和血栓,并最终导致血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的疾病[5]。患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症状,例如头晕、头痛、半身不遂和耳鸣等,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也会出现昏迷不醒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极有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通过本次研究中显示,在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管理的方法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有着更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侯艳玲,杨竹.急诊及住院期间连续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
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15-16.[2] 李灵芝.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26-1827.
[3] 曹美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
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33-35.
[4] 吕晓.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
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37-238.[5] 邹宇虹,王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生
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35):139-1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