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评价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20 年 第 7 卷第 10 期2020 Vol.7 No.1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9

·临床交流·

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评价

刘慧丽,马 健,杨志明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症救治最终效果的影响评价分析。方法 参与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经过我院接纳救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根据患者家属意愿与双色球分组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对A组患者采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在患者入院前采取传统的急症救治。将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急症救治方式下的数据结果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在应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后的总有效率、患者病发得到急救的第一时间明显比B组患者采用传统院前急症救治结果优越,两组患者结果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健康保障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措施;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10.19.02

急性脑卒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突发高危性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拥有极高的病死率。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脑卒中的患者最佳抢救时间是在于患者病发后的6 h之内。若错过了这一最佳抢救黄金时机极易因患者病症加剧导致抢救无效出现死亡。因此对于建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是最为关键的,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起到有效的延续保障。而传统的急症救治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有学者改良了对于急症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该措施的问世取得了广大医疗界的认可,故我院为实际表明该急救措施的有效性再次做出研究。先将其对比结果差异分析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 比较。

1.2 方法

B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急救方式,其主要步骤为:接到患者及家属的求救电话时,根据病情描述由值班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传统常规的救治措施并及时派出我院车辆将患者及时接至我院急症科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救治。

A组患者应用院前改良急症救治措施,步骤为:当接到患者及家属的求救电话时在2 min之内迅速派出随行专业的医护人员与车辆到达患者处,并立马转接对应的远程指导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远程指导自救,在随行医护人员及车辆到达的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对应的急救措施,如简单的病情判断(患者是否意识清醒、是否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并发症情况滋生)给予患者吸氧、补液及心电监护等措施,在返回医院急症科的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血压、血脂、血糖、心肺功能测定等指标)加以详细记录并在到达医院急症科后再进一步借助相关仪器详细的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将比较两组患不同急症救治方式下的总有效率、患者病发得到急救的第一时间进行分析。抢救总有效率划分为有效(患者病症情况得到控制无加剧情况)、无效(抢救无效或患者死亡),计算方式为(有效人数÷组别总人数×100%)。

(下转21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经过我院接纳救治的60里急性脑卒中患者。将根据患者家属意愿与双色球分组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对A组患者采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在患者入院前采取传统的急症救治。以上患者均在我院头颅CT、核磁共振(MRA)等检查下确诊为符合WHO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病症指标,患者均无其他器官并发症与传染性疾病的情况,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治疗意向书后采取对应救治方式。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6.3±2.2岁。以上患者的

2020 年 第 7 卷第 10 期2020 Vol.7 No.1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1

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疾病,不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方式更是加快了疾病的发生率。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短且发展迅速,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在心理、生理、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上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评分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 提示健康教育的优势,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与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发性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3],以达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目的。通过给予健康教育,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的和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引导患者改正和接纳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同时对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且大部分患者

对医生的认可程度较高,更愿意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干预,同时可以提高医患的和谐关系,加强后期康复锻炼及随访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健康教育应用在基层社区当中对脑卒中患者效果较好,发展前景好,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钱敏伟.健康教育在基层社区脑卒中患者防治中的效果

[J].医疗装备,2016,29(7):101-102.

[2] 林 俊,秦素萍.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

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40-141.[3] 冯建玉.社区早期认知功能干预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的疗效[J].上海医药,2018,39(20):59-62.

本文编辑:董 京

(上接19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计数资料差异以(%)与(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患者在应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后的总有效率、患者病发得到急救的第一时间明显比B组患者采用传统院前急症救治结果优越,两组患者结果差异 P<0.05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救结果差异分析(x±s)

组别A组B组P值

n3030

诊救有效2819

诊救无效

211

诊救总有效率(%)

93.363.3<0.05

第一救治时间(min)

19.2±4.236.4±6.4

3 讨 论

伴随着我国人口已步入老年化趋势,脑卒中这一高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突发高危性脑血管疾病,而急性脑卒中是其中的一个分类。患病的人群因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率极高。而传统的急症救治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有学者改良了对于急症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该措施的问世取得了广大医疗界的认可。就本次探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应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后的总有效率、患者病发得到急救的第一时间明显比B组患者采用传统院前急症救治结果优越。

综上所述:采用院前改良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

患者生命健康保障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et al.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

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2): 3663-3665.

[2] 石日东,王梅英.不同院前急救评价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

者诊治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5): 177-178.

[3] 卢 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C].中华医学

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本文编辑:董 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