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8.13”中信证券暴跌背后的故事

来源:一二三四网
“8.13”中信证券暴跌背后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2年第23期

国内“空军”们照猫画虎,在照搬国外做空模式时,原本应该专业的研究报告变为了用利空传闻甚至谣言开路,来引起市场恐慌进而抛售股票打低股价来获利,而这一切在中信证券被做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刊记者 王奇

若干年后,再回想A股做空的历史,“8·13”中信被做空事件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的当下,我们不妨再次回顾那个最后以证监会处罚三个散户而戏剧性收场的事件。

三个散户导演做空大残

提起“黑色星期一”,从1987年世界性股灾开始,总会让投资者有些不安。无独有偶,中信证券被做空也是发生在“黑色星期一”。

8月13日上午,一切还是风平浪静。下午1点50分,在东方财富股吧里流传出这样一条消息:“传闻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今晚出公告”。此消息出现后的短短15分钟左右,中信的股价应声下跌2.86%,创下当日区间段的最大跌幅。

随后事件迅速发酵,消息如病毒裂变一样开始在各大论坛蔓延,“中信高管被带走调查”、“公司裁员减薪”、“里昂证券员工大规模流失”等各种利空消息漫天飞舞。

利空消息随即引起媒体关注。14点44分,实名认证的“新浪证券”发布消息称,新浪股吧的中信证券吧中,有一条关于中信证券即将公告巨亏的消息:“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今晚出公告。”随之,被大量转载。

局面也开始一发不可收。

8月13日收盘,竟然有七成券商股被砸出今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中信证券被1.7亿股的巨量卖单砸出9.1%的跌幅。券商股板块当天重挫7.64%,西南证券和光大证券的跌幅也达到9.55%和9.3%。除太平洋跌3.43%、山西证券停牌外,其余17家上市券商的跌幅都超过5个百分点。当日前十大跌幅榜中,西南、光大、中信、海通、国元、东北等6家券商榜上有名。

券商板块的砸盘,也让上证指数当天下跌1. 51%,成为近一个月来的最大跌幅。

收盘后,惊魂未定的投资者们开始验证消息真伪。8月14日,中信证券发布澄清公告。随后两个交易日股价还是持续走低,中信证券A股总市值3个交易日缩水136.75亿元。

在经历了诸多猜测和质疑之后, “真相”才姗姗来迟。

20天后,证监会发布对中信证券的一系列谣言调查结果,这一切的根源原来是三个互相不认识的散户,在股吧和微博上发布谣言,导演了一出做空券商龙头中信证券的大戏。

背后的阴谋

“散户做空”的调查结果,也让诸多媒体和投资者不解。

每天在股吧和微博上,不知要发布多少散户们对一些股票的不满和谩骂。在如此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为何单单这三个散户的消息就能如此精准的被大家关注到,而且消息散布如此之快,影响如此之广?这一切都引发诸多质疑。而在做空也能赚钱的当下,谁在这场做空中获利,更是引起媒体们的关注。也有人对这三个在错误时间做了错误事情的散户们表示同情。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在股市不给力,券商行业陷入低迷之时,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上市券商,中信证券也正面临着降薪裁员的整合局面。而7月底落定的对里昂证券的全面收购,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降24.35%,这些都成为业内看空中信证券的重要诱因。

中信证券的以上情况符合近期存在一定负面因素,或行情本已低迷的个股的特点,更容易被做空资金选中。

还在H股上市的中信证券,“假作真时真亦假,国际热钱做空中信证券的传言未必一定没有根据。”有业内人士猜测。

权重股蓝筹股最易“中枪”

中信证券被做空事件,让人不由想起几天前的张裕A“农药门”事件。

这也是此次事件另外一个疑点,即做空机构瞄准的是占指数权重较大的蓝筹股。

在更罩之前的8月2日,一则关于“近期各地楼市回暖触动宏观调控底线,为抑制房价反弹,宏观政策将出杀手锏,取消地产项目预售权”的传闻侵入市场,地产板块闻风暴跌,保利大跌9.17%,万科跌6.75%。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不管是中信还是张裕A.都是龙头权重股,这些个头大的权重股或权重板块屡屡成为事件的焦点,比较抢眼、对指数影响大成为它们的共同特点。而做空它们,从股指期货上获利,则成为被猜测最多的原因。

做空权重蓝筹股,也让一些重仓此类股的公募基金背后阴风阵阵,有基金经理表示:“有时候看到自己仓里的权重蓝筹票,不禁都有些发毛。”

谣言做空或成打击对象

“作为国际上知名的做空机构,浑水的投资以严谨的研报为基础,体现出较高的研究水平。”有证券分析师对媒体表示。

三人成虎,谣言可畏。

与国际浑水不同的是,国内空方力量做空中信证券,靠的是发布虚假消息,恐吓市场。

多位股民表示,目前市场中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标的股基本属于蓝筹,如果机构借助做空平台,“空袭”蓝筹标的股的猜测最终被证实,那么,普通投资者就更不敢涉足蓝筹股领域,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恐怕最终会沦为一句空话。

散户们的损失怎么办?

业内人士指出,那种靠发布不实消息获利的行为,无异于金融欺诈。上述人士建议,监管部门需密切关注制造恶性谣言卖空的行为。境外市场在打击借谣言卖空方面有成熟机制,监管部门应适时引入A股市场,必要时需要司法介入,追究非法获利者的刑事责任。

在中信证券之后,做空的大戏还有可能继续,当时就有媒体预测,“有迹象显示,‘白酒’可能是空军的下一个目标。”

不知此次的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是否确有空军的做空计谋,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私募大佬躺着也中枪

但斌

8·13中信事件两天之后,各种负面消息仍在发酵。8月15日,“但斌(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私募大佬借中信证券的股票给海外机构沽空”的消息,就被网友广泛转载。

但斌随后通过微博回应:“有媒体说我借中信的股票给海外机构沽空。我1股中信股票都没有,怎么借啊?谁放的谣言?”看来,谣言当道的做空事件中,谁都有可能悲催的成为“空军”们的使用工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