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
(总分142,考试时间90分钟)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1,据此可知变量X和Y之间的共同异变量为( )(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 A. 90.0% B. 80.0% C. 65.6% D. 0.405
2. 下列表示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众数 D. 标准分数
3.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所进行的抽样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随机抽样 C. 方便取样 D. 聚类取样
4. 下列选项中,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的因素是( )。 A. 被试中途退出 B. 缺少对照组 C. 实验者效应 D. 多次进行前后测量
5. 要探讨针对某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最合理的实验设计应该是( )。 A. 被试间因子实验设计 B. 被试内因子实验设计 C. 小样本ABA设计 D. 小样本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6. 部分报告法主要用来测量( )。 A. 内隐记忆 B. 外显设计 C. 感觉记忆 D. 短时记忆
7. 有关颜色命名的slroop任务通常用于测量下列哪种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 ) A. 注意 B. 记忆 C. 思维 D. 情绪
8. 下列哪种方法测量的主要是外显记忆?( ) A. 再认 B. 词干补笔 C. 知觉辨认 D. 残词补全
9. 下列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准实验设计的是( )。 A. 单组后测设计 B.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C. 不等同比较组后测设计 D.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10. 下列哪一种技术不适用于以正常健康的人为被试研究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 A. 单细胞电活动记录 B. 脑诱发电位记录 C. 功能磁共振成像 D. 脑磁记录
11. 以下方法中,最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心理测验法
C. 实验法 D. 个案法
12. 有“生命中枢”之称的脑部位是( )。 A. 延脑 B. 桥脑 C. 中脑 D. 大脑
13. 决定音调的声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 A. 频率 B. 振幅 C. 波形 D. 周期性
14. 有目的且不需要努力的注意是( )。 A. 不随意注意 B. 随意注意 C. 无意注意 D. 随意后注意
15. 最能够解释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记忆学说是( )。 A. 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压抑说 D. 提取失败说
16. 以下因素中,最能够影响内隐记忆的是( )。 A. 加工深度 B. 间隔时间 C. 记忆负荷量 D. 过去经验
17. 表象旋转实验表明,表象具有( )。 A. 直观性 B. 概况性 C. 可操作性 D. 现实性
18. 人们创造童话中的形象,如美人鱼、猪八戒、飞马等,所依据的想象综合形式是( )。 A. 黏合 B. 夸张 C. 典型化 D. 联想
19. 如果明天下雨,球赛就停止。这种推理属于( )。 A. 三段论推理 B. 线性推理 C. 条件推理 D. 关系推理
20. 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衡量的是创造性的( )。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D. 丰富性
21. 专家做报告时所使用的语言是( )。 A. 对话语言 B. 独自语言 C. 书面语言 D. 交流语言
22. 当病人的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发音器官功能正常,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时,其大脑受损的区域最有可能是( )。 A. 布洛卡区 B. 威尔尼克区 C. 角回 D. 胼胝体
23. 以下功能中,不属于动机所具有的功能是( )。 A. 激活 B. 指向 C. 维持 D. 预测
24. 以下因素中,属于内控且不稳定的归因因素是( )。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25.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是( )。 A. 趋近一趋近型冲突 B. 回避一回避型冲突 C. 趋近一回避型冲突 D. 多重趋近一回避型冲突
26. 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这种情绪现象是( )。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面对
27. 强调认知因素的核心作用的情绪理论是( )。 A. 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B. 坎农一巴德学说 C.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D. 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28. 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有人得分100分,他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为95分,标准差为5,则其智商为( )。 A. 85 B. 100 C. 115 D. 130
29. 个人最典型的特质,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这从奥尔波特关于特质的区分来看,是在指( )。
A. 共同特质 B. 首要特质 C. 中心特质 D. 次要特质
30. 艾森克区分出了内外倾、神经质两种特质维度,与情绪不稳定且内倾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31. 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其中“心理学发展”的故乡是在( )。 A. 希腊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32. 1896年发表了标志着芝加哥机能心理学派的正式诞生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的人物是( )。 A. 卡特尔 B. 杜威 C. 安吉尔 D. 卡尔
33. 最能说明“杀鸡骇猴”现象的是( )。 A. 经典性条件作用学说 B.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C. 观察学习学说 D. 潜伏学习学说
34. 在皮亚杰看来,最早拥有守恒性的儿童发展阶段是(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5. 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 反应时实验 B. 眼动实验 C. 出声报告法 D. 计算机模拟
3. 简答题
1. 简述大样本研究范式与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区别。
2. 在大样本的实验室行为实验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吗?请给出解释。
3. 简述减数法反应时实验,并用一个实验举例说明(要求在Donders的视觉反应时实验外另举一例)。 现有一个2×2×3的三因子实验设计。
4. 假如这是一个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同一实验单元需要1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名被试?采用该实验设计的缺点在哪里?
5. 假如这是一个三因子被试内实验设计,同一实验单元需要1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多少几名被试?采用该实验设计的缺点在哪里?
6. 假如这是一个混合因子实验设计(其中前两个变量为被试间变量,最后一个变量为被试内变量),同一试验单元需要1 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名被试? 7. 简述鲁利亚的机能系统学说。 8. 简述知觉的特征。
9. 简述注意的双加工理论。
10. 简述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11. 简述詹姆斯的意识流学说。 12. 简述斯金纳的强化观。 13.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7. 名词解释 1. 随机化原则 2. 统计回归效应 3. 重测信度 4. 口语报告法 5. 安慰剂效应 6. 天花板效应 7. 认知
8. 陈述性记忆 9. 系列位置效应 10. 人工概念 11. 创造性 12. 晶体智力 13. 二重心理学 14. 中介变量说
8. 论述题
1. 试论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2.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产生怎样的影响?请就此展开论述。 3. 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过程中,潜意识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就此展开论述。
9. 案例分析题
1. 请采用恒定刺激法设计一个实验程序,说明如何测量短时记忆广度(如数字短时记忆广度)。
2. 一位研究者探讨了四种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效果之间是否有差异,在统计分析时采用t检验,共做了6次。结果表明,四种学习条件的学习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你认为该分析方法与结论正确吗?请给出解释。
3.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否参与了三段论推理。 某实验者计划进行一个随机组设计实验,来研究刺激的呈现速率对刺激再认的影响。自变量
是呈现速率,有四种实验条件:非常快、快、慢、非常慢。 4. 请根据下面的60个随机数字表设计四重刺激呈现方案,要求四种实验条件下每种条件安排四名被试。 1--5--6--6--4--1--0--4--9--3--2--0--4--9--2--3--8--3--9--1--9--1--1--3--2--2--1 9--9--9--5--9--5--1--6--8--1--6--5--2--2--7--1--9--5--4--8--2--2--3--4--6--7--5 1--2--2--9--2--3 5. 研究者打算选择那些能够通过严格反应时测查的人群作为被试,以保证被试能在非常快的呈现速率下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研究者若采用此方案,优点何在?但又会存在哪些风险? 6. 如果必须要在两个不同的房间检测被试,实验者应该怎样安排这两个房间的测试条件,以避免额外变量可能产生混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