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来源:一二三四网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明月小学 王莎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 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先让学生做所学期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和区别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者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环

节时,我拿出许多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们自己用尺子量,自己想办法去找出长方形的面积,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他的长和宽的关系,自己总结,把自己的发现和其他同学交流,最后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是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数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

三、 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对有能力、学习好的学生可以留一些有难度的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留一些基础的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给他们机会和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中去。如:我在让学生做练习解决问题的有关作业时,出了以下几个题:

1、 商店运来25筐苹果,每筐能卖56元,这些苹果共能卖多少钱?

2、 商店运来25筐苹果,每筐重15千克,每千克卖4元的话,这些苹果能卖多少钱?

3、 三年级全体学生去划船,租了13只大船,25只小船,还有27人没有座位,【大船一只能坐8人,小船每只能坐6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的课堂练习,1、2题相对比较的简单,中等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动了脑筋都能慢慢做出来。3题有一定的难度,对很快做出1、2题的学习好的学生说这道题也能激发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参与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