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年第5期 第22卷 实验教学方法 对“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的改进 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高二(4)班(430000) 王小雅 1 实验原理和材料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 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 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IV染液成红 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 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 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 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2 实验改进方案 2.1检验脂肪 脂肪的检验,教材中采用的是切片法,此方法 的弊端是:要求学生做切片时,要将花生切的很薄, 否则很难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但是对于高中生 来说,切出理想中的薄片是很难的,往往因此而导 致实验失败。可以采用两种改进方案:一种是实验 方法的改进;另一种是实验材料的改进。 2.1.1对实验方法的改进 主要有两种改进方案:方案一是将切下的薄片 放在一张吸水纸上,然后把纸对折,用力按压,如果 纸上出现黄色油脂,则可以证明脂肪存在;方案二 是由原来的切片变成压片,压片也有两种方法,一 是:先将切下来的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张载 玻片压在上面,用未削的铅笔在载玻片上轻轻敲打 至出现云雾状,进行与切片一样的染色步骤,用显 微镜进行观察。此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使花生的脂 肪组织分散开,便于更好地观察脂肪颗粒。二是: 将花生洗净,去皮,一分为二,用刀片在花生的表面 刮取一些粉末,将粉末涂在载玻片上并盖好盖玻 片,在盖玻片一端滴几滴苏丹Ⅲ染液,在另一端用 吸水纸慢慢把染液吸到另一端,完成染色,在显微 镜下观察涂片。 2.1.2对实验材料的改进 包括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对由于教材上用苏 丹叭染液鉴别脂肪,但是苏丹Ⅲ染液在市场上不容 易买到,为了方便也可以用苏丹Ⅳ染液,它既容易 购买又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二是在实验取材方面, 可以选用新鲜的肥猪肉代替花生,这样就可以解决 切片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步骤为:把肥猪肉切成小 块,将小块肥肉从中间切成两半,用解剖刀轻轻刮 取肥肉内侧,将解剖刀上的粘稠物质涂在载玻片 上,制作涂片,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 察脂肪颗粒。 2.2检验还原性糖和淀粉 在课堂上,检验还原性糖和淀粉时,教师让学 生将梨和马铃薯洗净去皮,切下一小块,然后分别 将斐林试剂租碘液滴在上面进行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步骤可以改为:梨、马铃薯、花生洗净去皮、切 成薄片、称取若干克、研磨、用一层纱布进行过滤, 制成组织样液,然后分别加入相应的试剂,观察其 染色反应。这样改进的原因是液体能充分的与试 剂发生反应,说服力更强。 用斐林试剂验证还原性糖时,教材中的条件是 水浴加热至煮沸1 min,导致在实验结果中得到的 是黑色沉淀,而不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可能 是因为水浴加热是一个缓慢加热的过程,但是氧化 亚铜的结构非常不稳定,在缓慢加热的过程中被氧 化,所以就会出现黑色的氧化铜沉淀。因此可以改 进一下本实验的实验条件,快速加热至沸腾来替代 水浴的缓慢加热 这样做不仅防止氧化亚铜被氧 化也能防止氢氧化铜的分解,能够得到更好的实验 结果。 2.3检验蛋白质 教材中检验蛋白质的实验材料是大豆或蛋清, 但是由于大豆做成大豆汁需要豆浆机,且蛋黄和蛋 清不易分离。因此,需要对本实验的取材进行一些 改进,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牛奶本身就 是液体,因此可以用牛奶来代替大豆和蛋清。改进 后实验步骤为:取两支试管,编号A和B。分别向 A、B两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和牛奶,先分别加 入双缩脲试剂A,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3~4 第22卷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年第5期 23 实验教学方法 例谈主体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连天巳汽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6031)代晓莹 从实验教学的现状看,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 参与和师生间多向性的交互作用,教育者的任务不 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充 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地 学最为薄弱的环节,构建主体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 帮助教师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 间的关系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教师把握教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3杜威的“做中学” 学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学模 式既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又是 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的转化环节。个别的教 学经验,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生成而进一步得到提 升,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随着生物科 “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 威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 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 考并获得知识。杜威把“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 各个主要方面,认为这是促使儿童的自然本能(包括 制造、交际、表现和探索四种本能)生长的最好的教 学内容,形成了影响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学研究的发展,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 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数量大量增加、实验类型 多样化、实验要求逐层依次提高,因此,构建主体式 实验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模式目标 通过生物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使用观察 实验的仪器、用具、药品的能力;使学生获得采集、 1理论基础 1.1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 方式。行为派理论认为动作技能的本质是形成一 套“刺激——反应”的相互连接系统,该理论的核心 是“反应”,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强化刺激可以促 进动作能力的形成。认知派理论认为动作技能不 仅是“刺激——反应”的相互连接,而且必须有感 培养和处理观察材料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 的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科学实验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与沟通的 能力和探究精神。 3操作程序 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成分参与,该理论的核心是 “认知”,强调内部因素,强调学生本人在能力形成 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操作能力是一种比较复杂的 认知过程,需要各种感受器、相应的神经及机体协 调运动来完成。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 固匿 懂藿 促进学生对操作方法的积极内化和迁移。 1.2主体性教育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主体 滴双缩脲试剂B液,观察实验现象。这样设计了 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排除外界条件对实验的影 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方面的改进,不 仅能使学生更好地通过生物实验学习生物知识, !芝竺 竺 图1主体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又能节约实验材料,还能从中理解很多科学道理。 因此不仅要好好的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学会 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收稿日期:2012--09--06